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放弃杨贵妃,不愿成为陈后主,郑畋竟夸赞?写下这首云雨诗

唐玄宗放弃杨贵妃,不愿成为陈后主,郑畋竟夸赞?写下这首云雨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4/1/11 6:22:06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我不说,这几句话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唐代大诗人、被后世称为“诗魔”的白居易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美好的爱情写得是那样美轮美奂、唯美动人,很是具有传奇色彩,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佳话。

不仅是白居易一位诗人写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历朝历代更是大批大批的诗人学者来触碰她们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愿望不仅是还原那场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更是想将自己融入当时的情况下,去一探究竟。因为在他们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已成为世人眼中的一段神话,绚烂而且神秘,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甚至更甚。

李白当时也羡慕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对天感叹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白居易便将他们俩的爱情说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杜牧则从杨贵妃最喜爱的食物入手,说这段空前绝后的爱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商隐则替他们俩爱情的结局感到可惜、可悲,甚至可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玄宗与杨贵妃到了生死离别之际,才发现原来作为普通人是那样的美好,至少可以拥有完美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有彼此的陪伴,不离不弃“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尾,甚至还留下了千古骂名。马嵬坡上的“六军不发”,逼着杨贵妃自缢而死,遂而留下了千古佳话。有人认为唐玄宗身为一个男人,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好,根本不配贵为一国之君;也有人认为唐玄宗对于此事的做法非常明智,为了保护江山社稷,不惜牺牲掉自己最心爱的贵妃,则是大丈夫之举。

唐僖宗时期,身为官员之后的郑畋,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这首诗,跟以往写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大不一样。郑畋当然也知道唐玄宗最终放弃抛弃了杨贵妃,从而才没有步入陈后主的后尘,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经典著名的云雨诗,在对唐玄宗委婉讽刺的同时,更多的是夸赞且带有浓厚的体谅,大概都是因为男人吧!接下来,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首诗的奥妙所在:

《马嵬坡》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第一句“玄宗回马杨妃死”,此句在平淡地陈述历史事件,符合题目及本诗的内容,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此展开的。唐玄宗从马嵬坡回到宫中,此时杨贵妃已经自缢而死在马嵬坡附近。此句没有加诗人的任何感情色彩,完全称得上是零度描写,却一下将我们读者带入其历史事件中,更好的理解下面所展现的内容。

第二句“云雨难忘日月新”,运用了“巫山云雨”的典故,将楚襄王与女神不离不弃时时刻刻陪伴彼此的故事来说明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关系,之前也跟楚襄王与女神那样。之后“难忘”两字呼应了首句“杨妃死”,杨贵妃已死,唐玄宗就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日子了,只剩下难忘和怀念。

杨贵妃虽然死去,但唐玄宗已经从“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回到了皇宫,又可以振兴社稷,使国家日新月异了。诗人此句写了两件事,使用了先抑后扬、先悲后喜的写作手法,说明了杨贵妃死了,而国家在唐玄宗手里恢复往日荣光未尝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也为下文夸赞唐玄宗的圣明埋下了伏笔。

第三、四句“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唐玄宗最终还是同意了处死杨贵妃,这虽然是被逼无奈,但却也是唐玄宗生命里的重要抉择。否则将会步入前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后尘,听着《后庭花》等靡靡之音,看着香消玉殒,江山社稷在自己手里崩塌瓦解、毁之一炬,景阳宫里又不知道该是何人来居住,谁来指挥做主江山?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时唐玄宗在马嵬坡附近面临着自己人生中的最要的选择:一是听从陈玄礼将军等重臣的话,赐死杨贵妃,自己还将是君主,下面的人依然听命于自己,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和李唐家的社稷;二是不赐死杨贵妃,为了自己极度宠爱的杨贵妃而放弃李唐的江山社稷。

这个选择对于唐玄宗来说异常的艰难,一方面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一方面是李唐的天下,只能二选一且没有第三个选项,最后我们都知道,唐玄宗选了李唐天下而放弃抛弃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

从诗人郑畋的这首诗看来,虽然在暗暗讽刺唐玄宗把事情做到了这个地步,下面众人都抱怨杨贵妃,可以看出杨贵妃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怪只怪生得太美丽、又懂玄宗的心“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但郑畋还是夸赞唐玄宗最后做的是一个圣明的决策,身为李唐后人、一国之君,岂可为了这些儿女情长让天下苍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使天下社稷落入他人之手?唐玄宗在面临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时做了一个圣明的决策,没有辜负社稷苍生、没有辜负李唐家族……

可是,到头来,却辜负了他最最深爱的女人杨贵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也是诗人郑畋体谅唐玄宗的地方。唐玄宗内心肯定挣扎良久,把牙齿咬碎了往肚子里咽,看着天下社稷、想着李唐家族,我们还是来世再长相厮守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更多文章

  • 以虎驱狼,末代大唐,以崔胤所为见证士大夫之怒与权力的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崔胤,宦官,宰相,昭宗,朱温,南唐,兵部,国防部长,国防部副部长

    清河崔氏,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北方望族。仅唐一朝,便有二十余人做过宰相。“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而崔姓自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崔胤,便出自清河崔氏。其父崔慎由官至宰相,祖父崔从官至宰相。而他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四度出任宰相。895年,崔胤进士及第。彼时的大唐,在黄巢起义扑灭后,在外各地藩镇割

  • 浅析残唐(十九)宰相崔胤引狼入室,成为梁王朱温篡唐的主要帮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崔胤,朱温,梁王,宦官,宰相,唐朝,唐昭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我们谈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往往会说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其实这里面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官员群体,这就是朝廷大臣。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朝廷大臣才是掌控国家的最重要力量,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如果朝廷大臣不能掌控国家的政治局面,那国家必然出现政局动荡,进而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因此在历朝历代的末期,朝

  • 晚唐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崔胤,宦官,宰相,朱温,唐昭宗,仇士良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甲持锐的军士们便闯入了崔府,将来不及穿戴整齐的崔胤拽曳着拖出了府门,强行押赴到当街跪下,旁边的军士

  • 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元载,宰相,唐代宗,唐玄宗,王忠嗣,旧唐书

    若问《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元载救了王韫秀。元载和王韫秀俩人,一个是精于钻研、嗅觉灵敏的狼,一个是傲气却十分单纯的羊,这一次“英雄救美”,使得羊爱上了狼,噩梦也就开始了。历史上真实的王韫秀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绑架事件"被元载所救,实在无籍可考,不过《长》剧里王韫秀的凶悍性格,绝非天

  • 《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历史解密编辑:翻江蜃体育标签:宰相,诗人,唐朝,王忠嗣,李辅国,唐代宗,节度使,唐玄宗,旧唐书,王韫秀,小说家,十二时辰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王忠

  • 仆固怀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仆固怀恩,怀恩,安史之乱,安禄山,平定,史思明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之为安史之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大唐帝国勉强摆平安史之乱以后,新的问题来了——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个病汉,只不过安禄山史思明给了大唐一棒子,让大唐的病发作了而已,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了。而此时,大唐朝廷则开始了一番清洗——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唐代宗,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

    仆固怀恩被逼反叛是一场政治悲剧,表面上这是一起偶发性的误解,其实质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暴露出来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第一,李光弼第二,仆固怀恩第三,这个排名应该没有人提出质疑。《旧唐书》记载:“怀恩以寇难已来,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仆固怀恩,唐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

  • 仆固怀恩嚣张跋扈,对皇帝指指点点,唐代宗:我忍你很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代宗,仆固怀恩,皇帝,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我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变,我为先帝扫平河曲,此罪一;我的儿子仆固玢被同罗俘虏了,艰难逃回来,为了鼓励士气,我将他斩首示众,此罪二;我两个女儿远嫁异国他乡,换取回纥援兵,收复长安,此罪三;我与次子仆固瑒亲冒箭雨,为国驰骋疆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叛乱迭起,我为先帝镇守此处,安抚众心,此罪五;我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