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孝经》草书 局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每到万物复苏的春季,就少不了吟咏贺知章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
说到贺知章就不得不赞叹他的好运,其出身名门,家境殷实,自小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十多岁便可写诗赋文,三十多岁就中进士科状元了,成了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要知道在当时,唐朝进士录取人数极少,极难考中,素有“五十少进士”之说,像贺知章这样的人才,绝对凤毛麟角。
贺知章才华横溢,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因爱喝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杜甫在《饮中八仙》诗里第一个说的就是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其书法善草隶,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用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贺知章《孝经》草书,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 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孝经》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古,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其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誉。
运笔技法的最佳境地是能触变成态,写出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粗细长 短、正斜曲直、轻重疾徐、纵横刚柔、飞转流动、起伏跳宕等线条,使空间线条美中具有运动的时间性,表现出万物的姿貌意态和生命的节奏。
《孝经》中书法线条的顿挫、跌宕、转折、收放、趋向、走势、刚柔、曲直、轻重、疾徐等诸因素对比协调、相引相距、相辅相成。此书法中锋行笔,圆浑苍润,尤其是勾挑之笔,顿如山安之后,趯然而起。从结体上看,非常开阔,字形摇曳摆动,妙趣横生。
将点画的厚重、结体的宽博、章法的倾侧综合起来,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气象旷达而舒畅,点曳自信与布白开合妙合无间,内力腾跃而雄逸,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独特风格。不得不说,贺知章已经将草书的用笔速度和运笔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据记载御府藏贺知章《草书十二幅》,惜已佚失。绍兴东南宛委山南的飞来石上,曾有贺知章所书摩崖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嘉泰年间漫灭,所以这幅《孝经》为贺知章的唯一传世真迹。
文/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