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唐入宋之殇63:大唐帝国改年号广明,给黄巢打了一剂强心针

从唐入宋之殇63:大唐帝国改年号广明,给黄巢打了一剂强心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28 15:34:51

黄巢草军进入淮南境内,一头撞在了铁板上。他们遇到了命中的灾星,淮南节度使高骈麾下名将张璘。在张璘的铁拳下,草军接二连三地大败,局促在安徽江西江苏交接界的地方,迟迟不能突围。随着时间流逝,草军渐渐呈现出颓势。

如果天佑大唐的话,黄巢连同几万疲惫不堪的草军,肯定会倒在公元880年的春天。然而老天爷终究没有这么做,各种必然和意外因素的交织,使得黄巢最终逃出生天,冲出了淮南,杀进了长安。

这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大唐帝国改了年号,从乾符改成了广明。乾符,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老子唐懿宗一辈子礼佛,儿子唐僖宗当然希望佛能保佑他。可是事实证明,这个佛实在是不靠谱。乾符年号用了六年,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到处都是盗贼,四面的外族都在挑事,没过一天安稳日子。

唐僖宗说,我累了,实在受不了这个年号了,换个年号转转运吧?结果朝廷那帮宰相在一起一嘀咕,弄出个“广明”。唐僖宗一看,这年号好啊,广大,明亮,广博,清明,比那个晦气的乾符可清朗多了!预示着大唐帝国能够摆脱这几年的霉运,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千里之外的淮南,正在泥潭里拔不出腿的黄巢,看到帝国新的年号顿时来了精神。“广明”,这个“广”字,繁体写作“廣”。从字面看,正好是“黄”字上加了个“广”,好比黄巢戴上了一顶皇帝专用的冕旒。插一句,我们中国的皇冠,比那个小岛上的女王王冠可好看多了。“明”,有日有月,说明大唐天下必将为黄巢所有。大吉之兆!大吉之兆!

草军之所以能够多次散而复聚,黄巢强大的宣传动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开始造反的“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到现在的对“广明”的解释,都是宣传的手段。草军大多没有文化,非常迷信黄巢,经过这么一忽悠,自然信心百倍,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

冷兵器时代,精神上打了鸡血的军队,战斗力是可怕的。在高骈和张璘面前,黄巢草军虽然仍讨不到半点便宜,但已经稳住阵脚,耐心地与官军周旋,寻找着他们的破绽。如果高骈不出问题,那么黄巢没有任何机会。可是淮南的高骈,这个被朝野寄予厚望的帝国战神,已经不是西川、荆南哪个听话又能打的高骈了。

具体来说,就是高骈开始膨胀了,因为他发现朝廷、宰相包括皇帝,也就是那么回事。自己打了胜仗,不用开口,皇帝立马恢复卢携的宰相职务。而卢携卢大宰相也非常默契,立马以朝廷的名义给了高骈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的头衔。也就是说,朝廷赋予了高骈讨贼前线总指挥的巨大权力。在地方,还能影响朝廷的重大人事安排,还能形成互动,这种呼风唤雨的感觉真爽!

藩镇和宰相一旦勾结在一起,足以搅动政局。帝国强盛时,历来严防此类情况发生。广明年间的帝国,实在没有能力掌控了,反而依赖这种关系来讨贼,结果不亚于饮鸩止渴。时间一长,藩镇纷纷自以为是,对朝廷大政方针也开始指手画脚起来。高骈,首先从财政方面给朝廷敲了一下黑板。

打仗是要花钱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来朝廷财政十分紧张,主管这件大事的户部度支实在没辙了。前些日子,东都洛阳连卖官都没人买了,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变出钱来?度支官员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谁有钱,向谁要。

皇帝有钱,谁敢要?左拾遗侯昌业只是规劝皇帝不要赏赐无度,让他少花钱,而不是拿出钱来,便被愤怒的皇帝下令,拉到皇宫内院活活打死。士族大臣有钱,谁敢要?立马成为众矢之的,揍你个生活不能自理。盘算来,盘算去,除了黄巢,只有富商和外国商人(胡商)有钱了。

国难当头,该你们出血了。有了目标,就好办了。度支官员很快拿出一个计划,勒令富商和胡商拿出一半的财产,借给国家,为国分忧。只是一半,不是全部,挺公平,不多哈!另外,既然是借,那就有利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这个政策,猛然一看,确实操蛋。拿出一半的财产,凭什么?细细想来,也是迫不得已。国库已空,没钱讨贼。你富商不掏钱,难道让早已赤贫的老百姓再掏钱?不说朝廷还给利息,保证你不折本。退一万步说,你不掏钱,黄巢草军来了,还不是被他们给“平均”了?!

朝廷诏令下达了,当事人富商胡商都没有说什么,天下人也觉得这个政策理所应当。没想到抗击黄巢第一线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以自己的兼职盐铁转运使的名义,向朝廷上书强烈反对这个政策。

高骈的理由很简单,天下反贼蜂起,都是贫寒的老百姓,只有富商、胡商没参加造反。如果你向富商和胡商借钱,肯定会把他们逼到反贼那一边啊!高骈的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虽然大部分的普通草军,都是贫寒的老百姓,包括那个宋州出来的朱温。但是,王仙芝,黄巢,还有草军的大将们,哪个是穷苦人家?哪个不是富商?

所以,富商没造反的,这是个伪命题。另外,如果向富商借钱,他们就会造反,也不准确。造反,从来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人的野心造成的。高骈反对这个政策,也有他的考虑。目前,帝国商业之繁荣,非淮南莫属。向富商借钱,实际上是向淮南借钱,变相地掠夺淮南的财力向长安集中。所以高骈急了,拼命反对。

实际上坐拥淮南财赋重地的高骈,已经有了割据的野心。而朝廷见高骈反对,也不敢造次,立即取消了诏令。这样一来,高骈的情绪进一步高涨,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中国帝王冠冕

英国王冠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黄巢的最后一战:五虎将败亡,双子被挑,殒命于灭巢山鸦儿谷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黄巢,李存孝,李克用,朱温,唐僖宗,黄巢起义

    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残唐之时,英雄辈出,但谁算得上是出奇的英雄?十三太保李存孝力大无穷,槊招绝伦,算得上是天下无敌的出奇英雄。李存孝未出世之前,天下最出奇的英雄就要数金统帝黄巢了。黄巢文武双全,颇有英雄气概。当年在长安武科场比武,凭着一手罗家献把梅花枪,黄巢独占鳌头,力夺武状元,为天下英

  • 黄巢:从落魄书生到权倾天下,最后未能善终,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黄巢,武艺,黄巢起义,王仙芝,科举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末年,一个参加科举的考生在榜单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可惜,没有找到,落榜。在不甘、压抑之下,他写下了这首传颂后世的《不第后赋菊》。他的名字,叫做黄巢。这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科举,每隔三年一次,九年时光,匆匆而过。当看到很多才华品质不如自己的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将近600年的毒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黄巢,唐僖宗,农民起义,唐朝,起义军,门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收录在《全唐诗》里的三首诗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甚至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诗词虽现文气,细读之脑海中却是兵刃相见的战场。而这种文与武交杂的融合,也正是黄巢其人的写实。除却诗句外,人们对于黄巢的认识,更多是来源于他的起义经历。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黄巢,皇帝,唐朝,毒瘤,食盐,王仙芝,唐僖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此诗是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皇城大门外临时作的一首,来因此激励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如愿的心境,可谁又曾知?这位平平无奇的文人最后却是推倒唐朝惨败腐朽统治的大齐开国皇帝。不过黄巢最后能走上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却与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01因丑落第黄巢出生在今山东

  • 武则天墓:黄巢40万大军挖不动,现代大炮都炸不开,它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风吟枪啸标签:武则天,黄巢,乾陵,李世民,李治

    从1958年几个农民意外发现了乾陵入口,沉睡一千两百年的武则天墓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尽管陕西省政府1960年、1986年、1994年、2000年分别提出了要抢救性发掘乾陵的计划,但均被国家有关部门拒绝。其实发掘武则天墓不仅是陕西省政府的夙愿,也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未了的心愿。然而,武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拔掉了一颗,毒害我国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黄巢,唐僖宗,黄巢起义,宦官,神策军

    长得丑就不配当状元吗?黄巢起义之时,打着“为百姓”的幌子,烧杀抢虐之事做尽,但是尽管如此, 黄巢依旧是我国不得不提的“枭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人人皆知黄巢残暴,屠杀、吃人样样不落,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造福世人的巨大功绩,那就是他为我国拔除了一颗 危害中国近600年 的“毒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打卡济南黄巢水库,发现一眼三瀑布的秘境,详细攻略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老靳行摄标签:黄巢,水库,瀑布,大坝,山谷

    夏天的济南,闷热得有点让人难以忍受,南部山区凡是有水的地儿都挤满了人,最火爆的地儿当属小门牙了周边了,每当周末这里都是人和车满满当当的。昨天雨过天晴,老靳也去南山凑个热闹,小门牙人太多,就去一个次火爆的黄巢水库吧!这突然的决定,让我发现了一处一眼三处瀑布的地儿,果然让我不虚此行。黄巢水库位于济南与泰

  • 宋江反诗云“敢笑黄巢不丈夫”,他有笑话黄巢的资格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宋江,黄巢,晁盖,阎婆惜,林冲

    (宋江与阎婆惜)水浒传里的宋江,好像没什么大本事。其实宋江是一个有思想和志向的人,他是一个胥吏,没有上升的渠道,宋朝不允许胥吏科举。在昏君宋徽宗的混乱统治下民不聊生腐败横行。宋江作为宋朝统治阶级的基层官吏,有思想有能力,却只能在底层混日子,他内心不甘,最终走上造反道路。(一)看似偶然的二个事件宋江上

  • 和黄巢一起造反的都是什么人?表面是乌合之众,实际是人才济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元朝,起义军,农民起义

    前言:不少人会疑惑当年跟着黄巢造反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是有学识之人还是徒有虚名混饭吃的乌合之众?其实黄巢作为一个私盐贩子本身文化水平就很高,并且在当时也参加过科举,只不过因为唐朝科举腐化导致黄巢没有中举而已。其实黄巢造反是希望唐朝给予他一个机会,并且唐朝也愿意封黄巢为官,所以黄巢起义本身也是一场闹剧。

  • 黄巢兵败被杀后, 十几名姬妾被俘虏, 唐僖宗的处决手段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王娇学姐标签:唐僖宗,黄巢,李克用,长安,唐朝

    中和四年,在山东一处叫做狼虎谷的荒山野岭发生了件大事,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长安仓皇逃出之后,在这里被自己的外甥残忍杀害。黄巢兵败被杀之后,他的数十名姬妾被俘虏,皇帝唐僖宗的处决方式让人不齿......黄巢之死公元880年12月13日,唐末起义领袖黄巢率领自己的大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这一刻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