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将近600年的毒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将近600年的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1146 更新时间:2024/1/27 8:01:13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收录在《全唐诗》里的三首诗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甚至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诗词虽现文气,细读之脑海中却是兵刃相见的战场。而这种文与武交杂的融合,也正是黄巢其人的写实。

除却诗句外,人们对于黄巢的认识,更多是来源于他的起义经历。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有很多,功成也好、兵败也罢,后人对许多起义军的领袖都有很高的评价。

而说起黄巢的起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他烧杀抢掠、屠戮百姓的暴君行径。部分历史书籍,把黄巢描绘成了一个毫无建树的暴君,但事实并非如此,黄巢在历史上,也曾有一项重要功绩。

少年黄巢:出身优越却屡不得志

黄巢出生于曹州的一个盐商家庭,在古代社会中,盐商通常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而曹州地处于山东、河北之间,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这样富足家庭出身的孩子,并没有长成那个年代常见的纨绔公子哥。黄巢自小就体现出诗才,五岁便可与祖父对诗,又习箭法、马术、剑术,可以说是个小文武全才。

正是这样的生长经历,年少轻狂和自有的优越感,让黄巢立下了仕途之志。黄巢从小没有过过缺钱的苦日子,可贩私盐虽暴利,却并不安全。

历史上的每个朝代在末年间都历经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混乱,唐朝也如是。黄巢的老家山东曹州本就是富庶之地,乱成一团的朝廷苛捐杂税,对这等好地方的民众,压榨更是肆意。

生于唐朝后期的黄巢,在成年后就抱着满腹文采和志向参加科考,不知是乱世偏才,还是官府舞弊实在黑暗,黄巢屡试不第。换至现在来想,年近四十的男人仍在刻苦考学,他心中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不过,黄巢和那些名落孙山、只想着靠科举出头的穷酸文人又不一样。他在最后一次落榜后,悲愤交加买醉解忧,又挥笔在酒馆提下开头那四句诗。

他终于是走下了科举入仕这条看不到头的道路。

以诗言志:文人终究扛了枪

黄巢所作有关菊花的诗词,并不只有开篇那一首。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他更早期的一首诗中,较为流传的句子。写下这首诗的黄巢虽还未放弃科考,却也显而易见,已经对世道的不公有所怨怼。

文人常以诗抒情,桃花是谁?又是谁欲与桃花开在一处?不难猜测,

黄巢写菊,实则以菊花喻己,诗中可见少年时期的黄巢仍胸怀大志,他深受命运不公所苦,一心想要通过做官来改变唐朝乱象。

但就是这样一个心怀报国之志的少年,后来又为什么成了杀气腾腾、把黄金战甲写在诗里,作品成为“反诗典例”的起义军领袖呢?

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转而弃医从文,以笔作武器。而黄巢所处的时代,或许是“习文救不了大唐人”。

最后一次的尝试仍旧以落榜告终的黄巢,回到了曹州继承家里的盐帮生意。

这时候,全国各地天灾连发,国家内政空虚,就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乾符元年,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最先按捺不住,集结同乡兄弟百姓数千人,揭竿而起。

“热血中年”黄巢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少年时期那满腔的抱负,经过多年的不得志被磨得变了味,他兴冲冲地集结子侄,号召近万人,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响应王仙芝的行动。

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又打着为百姓谋生存的正义旗号,从开始就颇得民心。

而那时的唐朝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官兵腐朽之风盛行,守城的各县令哪见过如此阵仗,互不团结纷纷各自逃窜。

其实黄巢也没想到,自己科考屡屡失利,但打仗却是一把好手。这也归功于少年黄巢在研读文学之余,武艺也一直没落下。他扛着农民的大旗,带领着农民兄弟,一路从小州小县打到了东都洛阳。

就在次月,他又西行出军当时的都城长安,此时几乎无人可与黄巢军匹敌,皇城里那些贵族子弟组建成的军队,脆弱得不堪一击。

公元880年年末,黄巢攻破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向西逃去,前半生郁郁不得志的黄巢,终于在这一年坐上了皇位,正式称帝建立大齐。

初登皇位的黄巢没有忘记自己少年时的志向,他体恤贫民百姓,接济他们的吃穿用度,同时打压贵族,以“令桃花、菊花开在一处”。

而在这其间,就不得不提黄巢的一大功绩。

消灭门阀:是功是过?留后世评说

门阀士族的名号,始于汉朝,汉朝最初通过察举制选官,久而久之就让别有用心之人,发现了这其中有歪路可走。

想来也简单,既然是通过高级官员举荐,人为的标准里一定具有主观性,而怎样能让大官更愿意举荐自己做官呢?《史记》里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行贿受贿之风便开始夹杂在察举制之中。

从那时起,这些逐渐掌握了国家顶尖地位、权势和财富的门阀士族,就开始颇有一手遮天之意。他们有的不仅是钱与权,更是明晃晃的身份象征。

到魏晋时期,门阀鼎盛,甚至到了皇帝都要让他们三分的程度,寒门难出贵子的事例比比皆是。

或许黄巢的屡试不第也与这脱不开干系,也或许黄巢真的恨透了这些只手遮天的权贵,自打入主长安称帝后,黄巢就开始在长安城的贵族间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在黄巢的屠城行动中,贫苦的百姓没有受难,而文人官宦就遭了殃。《新唐书》中这样记述,“朱门甲第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可见当时的长安是怎样一番惨状。

经黄巢屠戮过后,长安的门阀家族几乎死伤殆尽,再也无力掀起什么风雨。而已然大权在握的黄巢,也因为这场肆无忌惮的杀戮失去了朝廷中坚力量——文人的心。

最终,唐僖宗率领赶来增援的唐将归来,把这个抢占唐朝基业的疯狂的野心家重新赶出了城。

结语

在后世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时,往往需要从综合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多方面的评述。但对于黄巢的评价,则多见凶残暴虐,鲜有扬其功绩。

虽说他消灭了中国历史上为祸600年的门阀“毒瘤”,但细看之下,黄巢本身并无此意,这只不过是他脚踩着底层农民,以满足自己的野心上位后,为泄私恨顺势而为罢了。

世界常有人言,农民起义永远会败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任谁也不能例外。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同样败了,却是败在他自己的暴虐无道、尽失民心里。

更多文章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黄巢,皇帝,唐朝,毒瘤,食盐,王仙芝,唐僖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此诗是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皇城大门外临时作的一首,来因此激励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如愿的心境,可谁又曾知?这位平平无奇的文人最后却是推倒唐朝惨败腐朽统治的大齐开国皇帝。不过黄巢最后能走上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却与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01因丑落第黄巢出生在今山东

  • 武则天墓:黄巢40万大军挖不动,现代大炮都炸不开,它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风吟枪啸标签:武则天,黄巢,乾陵,李世民,李治

    从1958年几个农民意外发现了乾陵入口,沉睡一千两百年的武则天墓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尽管陕西省政府1960年、1986年、1994年、2000年分别提出了要抢救性发掘乾陵的计划,但均被国家有关部门拒绝。其实发掘武则天墓不仅是陕西省政府的夙愿,也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未了的心愿。然而,武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拔掉了一颗,毒害我国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黄巢,唐僖宗,黄巢起义,宦官,神策军

    长得丑就不配当状元吗?黄巢起义之时,打着“为百姓”的幌子,烧杀抢虐之事做尽,但是尽管如此, 黄巢依旧是我国不得不提的“枭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人人皆知黄巢残暴,屠杀、吃人样样不落,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造福世人的巨大功绩,那就是他为我国拔除了一颗 危害中国近600年 的“毒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打卡济南黄巢水库,发现一眼三瀑布的秘境,详细攻略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老靳行摄标签:黄巢,水库,瀑布,大坝,山谷

    夏天的济南,闷热得有点让人难以忍受,南部山区凡是有水的地儿都挤满了人,最火爆的地儿当属小门牙了周边了,每当周末这里都是人和车满满当当的。昨天雨过天晴,老靳也去南山凑个热闹,小门牙人太多,就去一个次火爆的黄巢水库吧!这突然的决定,让我发现了一处一眼三处瀑布的地儿,果然让我不虚此行。黄巢水库位于济南与泰

  • 宋江反诗云“敢笑黄巢不丈夫”,他有笑话黄巢的资格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宋江,黄巢,晁盖,阎婆惜,林冲

    (宋江与阎婆惜)水浒传里的宋江,好像没什么大本事。其实宋江是一个有思想和志向的人,他是一个胥吏,没有上升的渠道,宋朝不允许胥吏科举。在昏君宋徽宗的混乱统治下民不聊生腐败横行。宋江作为宋朝统治阶级的基层官吏,有思想有能力,却只能在底层混日子,他内心不甘,最终走上造反道路。(一)看似偶然的二个事件宋江上

  • 和黄巢一起造反的都是什么人?表面是乌合之众,实际是人才济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元朝,起义军,农民起义

    前言:不少人会疑惑当年跟着黄巢造反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是有学识之人还是徒有虚名混饭吃的乌合之众?其实黄巢作为一个私盐贩子本身文化水平就很高,并且在当时也参加过科举,只不过因为唐朝科举腐化导致黄巢没有中举而已。其实黄巢造反是希望唐朝给予他一个机会,并且唐朝也愿意封黄巢为官,所以黄巢起义本身也是一场闹剧。

  • 黄巢兵败被杀后, 十几名姬妾被俘虏, 唐僖宗的处决手段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王娇学姐标签:唐僖宗,黄巢,李克用,长安,唐朝

    中和四年,在山东一处叫做狼虎谷的荒山野岭发生了件大事,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长安仓皇逃出之后,在这里被自己的外甥残忍杀害。黄巢兵败被杀之后,他的数十名姬妾被俘虏,皇帝唐僖宗的处决方式让人不齿......黄巢之死公元880年12月13日,唐末起义领袖黄巢率领自己的大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这一刻黄巢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士族,唐朝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无一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即便是享誉一时的大唐王朝也难逃这样的结局,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先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又有黄巢起义,这两次规模浩大的兵变彻底将唐朝从神坛上拉下来,也让唐朝再也没有转机的机会,自此之后开启了五代十国的时代。在这之前黄巢

  • 趁着黄巢之乱崛起的党项拓跋氏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拓跋,黄巢之乱,节度使,朱温,唐僖宗,思恭

    拓拔家能够割据夏州,最感谢的就是黄巢,因为黄巢之乱,整个天下都乱套了,对于南山平夏诸部的节制失去平衡,身为夏州偏将的拓跋思恭伺机而起,自为宥州刺史。夏州拓跋氏第一任【夏州节度使第二十八任】拓跋思恭【881-892】拓跋思恭是拓拔乾晖的后裔拓拔副叶的孙子,老爹叫拓拔重建。拓拔家世居夏州N多代,也是平夏

  • 唐朝黄巢改变了科考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黄巢,唐僖宗,唐朝,黄巢起义,节度使

    作者:孔祥举封建朝代,一些敢于反抗的人,他们创造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这些人。唐朝末年,读书人黄巢,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滚滚尘土,飞扬起,乱世再次造英雄。这次,起兵不光是改成换代,更是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度。1、科举不公,心生怨念黄巢生在山东曹县的一户富商家,这个家族是远近闻名的盐商富家大族,在现代也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