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家能够割据夏州,最感谢的就是黄巢,因为黄巢之乱,整个天下都乱套了,对于南山平夏诸部的节制失去平衡,身为夏州偏将的拓跋思恭伺机而起,自为宥州刺史。
夏州拓跋氏第一任【夏州节度使第二十八任】
拓跋思恭【881-892】
拓跋思恭是拓拔乾晖的后裔拓拔副叶的孙子,老爹叫拓拔重建。拓拔家世居夏州N多代,也是平夏部的酋长之一,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也能推测拓跋思恭身上有唐朝的官职。夏绥节度使的设立其实是对拓拔家在权利上的一种扼制。
根据思恭的好基友白敬立墓志记载,拓跋思恭最初任职教练使,教练使是唐宣宗时期新增置的官职,选择懂兵法能弓马骑射的人担任,这也说明拓跋思恭属于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就是在教练使的职位上,思恭团结笼络了不少有抱负的人物,如白敬立兄弟。后来发生了征防士兵作乱逼迫节度使封其首领为马步都虞候的事件,【这个节度使不知是谁?】动乱持续半年之久,是拓跋思恭带领同好兄弟们【其中有白敬立兄弟】擒拿诛杀作乱之人,可能因为这个功劳被封宥州刺史。
中和元年【881】三月,思恭纠合夷夏诸兵联合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同盟勤王。这属于自发的性质,很值得褒奖,四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权知夏绥节度使。
拓跋思恭屯兵武功,和黄军大战几个回合,曾破黄军与咸阳原上。八月,唐僖宗就正式封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党项拓拔氏真正取得夏州节度使的职位。
九月,拓跋思恭和李孝昌对战朱温、尚让,激战东渭桥,被朱温完爆,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就是死于此战,拓跋思忠就是李继迁的高祖父。因为是为国牺牲的所以被追赠宥州刺史。十二月,朝廷赐夏州号定难军。
以上算是拓拔家起家的第一阶段,这时候还是比较卖力气,虽然被朱温爆了几回,总算没白挨打,在皇帝面前挂上号,总算有资历可说,有根据地,有旗号,具备初级规模,只待壮大了。
白敬立墓志还记载,白敬立在出战时被黄军围困,是好基友拓跋思恭轻骑犯围救出白敬立,可见思恭英勇善战颇讲义气爱护战友属下。前面思恭救了白敬立,后面白敬立又救了思恭,思恭驻军鄜州时夜遇暴雨,亏得白敬立惊醒呼叫左右,才使思恭及其军队脱难。“破黄巢于咸阳原上,非我不存;避洪涛于鄜畤城南,唯尔之力。”
进入中和二年【882】,正月里唐僖宗就封拓跋思恭为京城南面都统,让他和其他藩镇一起合围长安。这时候的拓跋思恭已经学会保全实力,拥兵增加筹码了。而皇帝呢,为了笼络拓跋思恭给他卖力气,在七月进为京城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
这在和平时期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去年还是一少族酋长,今年就京兆尹了?可见朝廷对于能够使用的力量有多么重视,对拓跋思恭给予多大的厚望。
黄军的猛将朱温在八月里投降朝廷,对黄军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势力大为削弱。
中和三年【883】,拓跋思恭和沙陀人李克用围攻长安,大齐皇帝败出长安。在收复京城中,承担北路军指挥的是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和保大军节度使东方逵,追击黄军颇有胜利。拓跋思恭以功授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
黄军被镇压了,各路藩镇拥兵自重相互火拼争夺地盘,拓跋思恭也不例外,他瞄上了鄜州延州。
光启二年【886】,乘着朱玫之乱和鄜延节度使东方逵病死的机会,拓跋思恭派遣弟弟拓拔思孝袭击夺取鄜州、延州,自为留后。
文德元年【888】拓跋思恭才上书请求朝廷封弟弟拓拔思孝,对此唐朝皇帝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封拓拔思孝为鄜坊丹翟等州观察使,也就是保大军留后。
景福元年【892】,李思恭卒,儿子李仁佑早卒,孙子李彝昌年幼。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继任为定难军节度使。
关于李思恭的卒年,西夏书事记载李思恭卒年是乾宁二年【895】,
乾宁二年,定难军节度使李思恭卒,弟思谏嗣。---------西夏书事卷一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党项传记载:
嗣襄王煴之乱,诏思恭讨贼,兵不出,卒。以弟思谏代为定难节度使,思孝为保大节度、鄜坊凡翟等州观察使,并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襄王李煴之乱为光启二年【886】,按照此处记载,李思恭当卒于886年的。
但是根据出土的唐故延州安塞军防御使白敬立墓志推测,李思恭卒年应为景福元年【892】。
因为白敬立卒年是景福二年,
‘······及王薨,公悲戚哀愤,如丧其考。触目发言,未常不形追感之色。公常云:有王有我,今王先我去世,所恨者不得灰其身,报于王之生前。今唯誓生前而答于门下,诚未及愿。公自有疾,解印归乡井,伏枕绵年,汤炙不瘳,竟以景福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薨于夏州之故里,享年卌二。······“
白敬立做为李思恭的亲信属官好战友,墓志当不会乱写,如果李思恭死于白敬立之后,墓志如何敢让王先死?故现在都采用李思恭卒景福元年说,乾宁二年应为李思谏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年份。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
隋书旧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以及不提名的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