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子昂的一首送别诗,哀而不伤,意态从容,明月山川为之动情

陈子昂的一首送别诗,哀而不伤,意态从容,明月山川为之动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漫话诗词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4/4/11 5:17:06

在唐代诗坛上,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之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风,拓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赋予唐诗新的生命力。

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凭借其"风骨"、"兴寄"理论,对沿袭已久的六朝文风继续革新。他的诗学理论在唐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变革了旧习,确立了新风,对整个唐代诗歌风格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初唐四杰”等人的文学主张看作是对传统格局的局部调整,是一次量的变化,作为一位不废新声的复古者,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复古外衣下的全面革新,是诗歌的质变,陈子昂真正开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

以陈子昂存世作品为例,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怀古诗等,借古讽今,“兴寄”与“风骨”兼而有之,确立了唐代五言古诗刚健平实、气势流畅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杜甫等人手中得到了继承并发扬光大。

陈子昂在观念上并不排斥近体诗,只是反对片面追求诗歌艺术性。陈子昂创作的五律采用“以古行律”的方法,从内容、形式、风格诸方面对齐梁式五律进行了全面改造,在保留典丽精工风格的同时,另辟出高古澹雅之风。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陈子昂称为"唐之诗祖",就是因为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和古体、近体诗歌创作实践,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他的五言律诗也为后人的律诗创作树立了旗帜。

684年,二十四岁的陈子昂在东都洛阳进士及第。也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他的好友与他告别,陈子昂设宴为友人饯行,并以诗相赠,写了这首五言律诗:

赏析:

首联“银珠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色的烛光吐露着青色的烟雾,丰盛的宴席上,诗人和朋友举杯对饮。“吐”字拟人化,用得生动传神,烛烟袅袅,时间在慢慢流逝,分别就在眼前,二人相顾无言,同时把目光停留在蜡烛上。蜡烛吐烟,如你我落泪,烟雾缥缈,似有万千心事,欲说还休。

“对”字也是动词,呼应“吐”字,面对丰盛的告别宴,先是频频举酒,把酒话别,从此后,天各一方,各自珍重。酒喝干,再斟满,劝君更尽一杯酒,今日一别,长路漫漫,山高路远。

首联用两个动词营造出离别的场景,为下联做了铺垫。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离”字和“别”字紧扣诗题《春夜别友人》,以“琴瑟”这种乐器比喻二人之间友情深厚,平日相处琴瑟和谐,以“山川”暗示别路遥远,恐再难相见,将离别的愁绪烘托的波澜起伏,迂回曲折。

“琴瑟”是为用典,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诗人借由琴和瑟这两种弦乐器的音调和谐,比拟两人情比金坚,如果琴失去瑟,或者瑟失去琴,都很难演奏出美妙的乐曲,那么,琴和瑟,只会彼此思念。

此句承接首联,对仗巧妙,情感深沉,离情别绪如琴瑟之音,渺渺不绝。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此联以视线转移达到律诗颈联在“起、承、转合”中“转”的作用,实在高妙。这一场告别宴会持续到了深夜,甚至延续到了破晓时分。

“明月”和“晓天”带来色彩上的明亮感,且视觉开阔,似乎在祝福友人前途似锦。而“隐”和“没”色彩灰暗,带有离别的感伤情调,明暗交织,情感起伏,难分难离。

明月升起在夜空,又落隐于高树,幽深的银河在日渐明亮的曙光中,逐渐消失。诗人不再把离愁局限在室内宴席上,推杯换盏之后,离开座位,来到室外,只见星河灿烂,天欲破晓,相聚的美好时光也告一段落,“隐”和“没”明写夜晚的景色,其实暗示了友人到了启程时刻。

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在经过了起句、承句、转句三联之后,尾联“和”得云淡风轻。诗人目送友人沿着悠长的洛阳古道独自离去,慨叹万千,不知何年何月与君相逢,再叙别情

这一句是全诗中唯一没有对仗的一句,“悠悠”写出路途之遥远,“何年”写出未来岁月中的见面不易,但同时也充满相聚的期待。

全诗不染哀伤之意,情感平静,而又胸有波涛,这是友情深挚的体现。首句虽然以“金尊”“绮筵”写宴席的奢华和对友人的盛情,其它三句寄情于景,语言平实,不加藻饰,以日月山川的寻常之景写寻常之情,寄情山水,朴实无华,通篇看似无“情”却以“情”字贯穿。正是诗人提倡的“兴寄”写法。

其实,在唐诗中,还有很多作品,用明月山水寄托离情别意,例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与友送别,心中必然感伤,但看到明月与共,看到山水相连,似乎淡化了离别的惆怅。因为,即便天各一方,海角天涯,举头时,望见的是同一轮明月。山高水长,山水总会再相逢。这样一想,也就舒缓了离别的情绪。

正如苏轼《水调歌头》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诗使世间的离情得到了深切的慰藉。

本诗婉转细腻,曲折布局,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写得哀而不伤,意态从容,令明月山川为之动情。

标签: 陈子昂明月诗人五律律诗

更多文章

  •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十首古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歌,风骨,唐朝,陈子昂,初唐诗人,登幽州台歌

    他是唐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是擅长炒作的大师,他是浪子回头实现逆袭的典型,他是被誉为“唐之诗祖”的天才诗人,他就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陈子昂的前半生不是文艺片,而是一部武侠片。公元659年,陈子昂出生在梓州射洪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他自幼习武,不爱读书,整天都是想着如何行侠仗义,劫富

  • 全史人物评鉴-李德裕 字文饶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李德裕,节度使,宰相,侍郎,唐武宗,尚书

    李德裕字文饶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州赞皇县(今属河北省)人。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西祖,父李吉甫。初以父荫补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牛党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等当权,以衔恨其父吉甫,屡次摈斥德裕出外。唐敬

  • 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裴度,宰相,皇帝,诗人,唐朝,李德裕,唐王朝,中古门阀,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文|过春天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

  • 李德裕的传奇人生:贵为一朝宰相,食万羊而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德裕,宰相,唐穆宗,唐宣宗,唐武宗,节度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食万羊”的经典故事,曾经有一位宰相,因改朝换代而遭到贬黜去做地方官,欲找一位僧人探求自己未来的处境。当他询问僧人能否回归朝廷之时,僧人说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500只,因此可以回归。”正当宰相庆幸之时,有一日一位官员来探望他,奉送他500只羊。他便深知自己命中注定

  • 民间故事:李德裕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李德裕,宰相,知县,头领

    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据说,他被贬崖州后不久,就到黎寨南加纳村定居。他到了黎寨,身穿黎服,口操黎语,人民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天天和父老们一起,砍山种山兰、织鱼网捕鱼,非常勤劳。他还有神奇的本领。有一天,他来到长岗道旁的大榕树底下歇息,找不到可以垫坐的东西,便举手往大榕树一指。那粗大的榕树干一下子便弯了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为何不用贤才,还将李德裕贬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宣宗,李德裕,宰相,唐武宗,宦官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的一代贤相,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称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后期的明君,被后世称为“小太宗”。假如唐宣宗能够重用李德裕,君臣齐心协力,唐朝还是有希望的。然而,唐宣宗非但没有任用李德裕,反而将其贬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贬死崖州846年三月,唐武

  • 晚唐良相李德裕的起伏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德裕,唐武宗,唐文宗,宦官,宰相,皇帝,唐宣宗,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国防部副部长,唐朝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宰相,宦官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

  • “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的李德裕,凭的是什么能跟张居正等人并列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宰相,宦官,皇帝,唐朝,诗人,李德裕,张居正,唐武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王侯将相,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朝廷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但对他们的功绩后人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代以来,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提出了中国六大政治家的说法。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但有一位唐朝的宰相也被列入其中,他到底是谁呢?他有怎样过人的本

  • 作为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为何长期以来饱受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小英子历史专栏标签:宦官,唐朝,诗人,李德裕,牛僧孺,牛李党争,国防部门

    作为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的荣光直到现在似乎还在影响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在文化上有突出贡献,唐朝时期奠定的各项政策也在以百年尺度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如科举制等,更是多个国家选拔人才所用的妙招。但是,盛唐终究还是没了。造成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公认导致盛唐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党争、藩镇、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