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第一驸马墓现世,隋唐史专家带你解密薛绍墓的背后故事

大唐第一驸马墓现世,隋唐史专家带你解密薛绍墓的背后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水的焱燚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3/12/11 11:05:07

2019年11月,西安咸阳空港新城,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考古队员在墓中找到了只管重要的墓志铭,拂去墓志铭上的黄土,发现了薛绍这个名字。

这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他这么出名,有赖于《大明宫词》中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考古界经过考证,这座古墓确实是唐驸马都尉薛绍的墓,他的妻子太平公主是一个传奇人物,大家对于第一驸马的墓非常好奇。

千年前的驸马墓,留下的2大谜团

古代的墓葬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建造的,唐代的墓葬有自己的特点,天井越多,墓道越长,等级越高。

墓葬多为方形,四壁用砖砌,一般墓室分前后2个,中间用甬道相连,墓道两侧绘制壁画,主要是描绘墓主人生前的生活。

唐代墓葬以天井代表院落,墓室代表房间,天井和墓室的多寡,象征着主人的地位和等级。

薛绍的墓葬从形制上,属于高规格的唐墓,南北全长35米,4个天井,6个壁龛由前后两个墓室的组成。

永泰公主墓,墙上绘着珍贵壁画,如今已经是禁止出国的文物了。但是薛绍墓中并没有保存完整的唐代壁画,墓室中的墙壁上只留下白灰,没有彩色的图画。

考古人员对墓中的陪葬品非常期待,毕竟是太平公主的驸马,是否会出土什么珍贵的陪葬品?

结果非常遗憾,薛绍墓中陪葬拼很寒酸,只出土了各类陶俑,动物和人性的陶俑。

难道是被盗了?为什么陪葬品这么少?

薛绍墓,存在被盗的痕迹,还有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墓里四处都是蓄意破坏的痕迹。甬道上石门被人为拆除,地上散落着各种建筑构件。

天井和墓室里还发现了一些石头的残件,说明墓葬外有石刻,时间的沉淀,后面墓室里进入了大量的泥土。

大家不禁对薛绍的墓葬的产生了两个疑问?

薛绍的地位和身份与这座墓葬规格并不匹配。正三品的官员是不能拥有双室墓葬,为什么会有这个超规格的墓葬,是谁给的特权?

为什么他的墓葬会被认为破坏?墓中残存的随葬品和破坏的痕迹,很有可能是被官方大规模破坏,是谁要对他这么做?

其实从薛绍的人生经历中,就暗含了答案,他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娶了公主,最不幸又是娶了公主为妻,而且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

我这辈子,不娶公主就好了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和薛绍在上元灯节相遇,公主揭开昆仑奴面罩,看到薛绍那张英俊面孔开始,一个纯情的少女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男人。

母亲为了成全女儿,将薛绍的妻子赐死,让薛绍恨了公主一辈子,太平公主一辈子没有得到他的真爱。

历史上的公主的婚姻不会这么浪漫,根据史料和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看到公主与薛绍的婚姻透着各种无奈。

薛绍是皇亲国戚,出身河东大族,母亲是唐太宗女儿城阳公主,唐太宗和武则天当初为女儿挑选驸马,也是颇费了些功夫,薛绍是家族的次子,又是李治的外甥,亲上加亲。

如果没有太平公主,薛绍也会像大多数唐代贵族男子,富贵快乐的过完一生。他们是一对表兄妹,也许小时候经常见面,英俊帅气的表哥早就住在了少女的心中。

太平公主少女时代是个幸福的小姑娘,她12岁时,吐蕃来求亲,武则天怎么肯将女儿远嫁,赶紧在宫里修了道观让她做了女道士,日后出了道观就可以嫁人。

谁知高宗晚年身体不好,武皇后忙着夺权,他们没有着急嫁女儿,但女儿心中着急了,太平公主只能自己开口要来了驸马,好在父母立刻开始为她选婿。

为什么选薛绍?

薛绍是李治的外甥,性格沉稳,更重要的是太平喜欢,于是很快一场超乎寻常的隆重婚礼举办了。

唐高宗和武则天为了爱女的婚礼,拆了万年县衙门,就是为了让婚车通过,灯火通明的火把将路边的树都烤焦了。

初唐的政局很复杂,娶了公主会家族会安稳吗?

薛家的族长到底年纪大些,心中为家族有些担忧。

沉浸在新婚中的薛绍和公主,他们没有想这么远,他们享受着生活的甜蜜,这时的太平公主,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公主,两人7年间生了4个孩子,感情也是很甜蜜的。

他们原本可以幸福的度过快乐的一生,可是政局的变化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开始了夺权,她的子女们自然也没有办法逃避,武皇后废黜了李显,软禁了李旦,李家的江山变成了武周的天下。

皇帝变了,武家的地位提高了,过去李唐王朝的那些亲戚也要靠边站了,武则天打定了主意。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叛乱,虽然很快被打压了,但是李唐皇室被牵扯出一大批人。

薛绍的长兄薛顗也在其中,薛氏家族大难临头,武则天正好抓住这个机会除掉薛绍。

薛绍被抓,太平公主此时刚生下他们第四个孩子不久,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去求母亲饶恕驸马。

武则天刚登基需要树立威信,她要打击李唐王族,不能留后患,她是连儿子都不会放过的人,怎么可能为了江山,放弃小情小爱。

薛绍则是是杀鸡儆猴最好的人选。薛绍被杖打100,在牢里活活饿死。

薛绍首先是李唐的亲戚,当初联姻是为了巩固李唐江山,现在江山换了主人,太平公主的命运在波谲云诡的形势中,已经被母亲安排了新的任务。

正是薛绍的死,改变了太平公主对世界的看法,走上了一条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路。

薛绍的死,给太平公主带来了一生的阴影。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公主只是一颗皇家的棋子,永远逃不开朝局。

太平公主也看到了,权力的重要性,可以让人至高无上,也可以让人万劫不复,只有手上有权力才能掌控自己人生。

那个纯洁娇媚的小公主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太平公主。

在薛绍去世后的一年,她听从母亲的安排,改嫁给武家的子弟。

她嫁给了武攸暨,而不是母亲选的武承嗣,碍于武则天的权势,武攸暨的发妻直接被赐死。

这种联姻太平公主是否幸福不得而知,史书上记载:武攸暨的孩子都是他前妻所生,公主和他没有孩子。

26岁的太平公主从此变成了另一个人,变得和母亲越来越像。她可以将武则天的男宠冯小宝乱棍打死,焚尸灭迹;可以联合武攸暨除掉已经无用的来俊臣;和上官婉儿等人联手,逼迫白发苍苍的母亲退位。

为薛绍建造超规模的墓葬

公元706年,太平公主从洛阳护送母亲的灵柩回长安,她心中却在惦念着薛绍的迁坟,她也许无法参加这个仪式,确实是她心中的念想。

墓志铭记录,公元702年正月二十二薛绍迁葬于雍州咸阳县。

大唐驸马的墓葬规模远超他的身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一定是太平公主早就开始筹备的,她此时权势熏天,可以向哥哥要求任何她想要的东西,她这么做是为了挽留内心对昔日时光的深深眷恋。

薛绍此时也许再也认不出,眼前的小太平了吧,她已经不是与薛绍结婚时的样子了。

太平公主此时是主宰自己命运的大唐公主,正向着最高的权力顶峰攀登。她不再是儿女情长的小女孩了。

薛绍的墓葬等级很高,在历史上被称为神龙模式,比帝陵差一个等级,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拔高墓葬等级和豪华的墓葬礼仪来宣扬李唐统治的正统性。

太平公主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她与李隆基斗法中失败,公元713年在家自尽结束了性命。

受到太平公主的牵连,李隆基自然是要清算这批人,薛绍、上官婉儿等人墓葬都被官方摧毁,变成了一片狼藉。

唐代很多人的墓葬,被案件牵连,墓葬被破坏,是官方行为。比如最会做人的李世绩被孙子牵连,死后不得安宁。

所有的争权夺利都会被黄土掩埋,谁还记得那些逝去的人,太平公主心中记着薛绍,是不想忘记美好的过去和单纯的自己吧。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他能坐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武则天,武承嗣,李显,武三思,李治,唐中宗

    哈喽大家好,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不知道今天的你心情怎么样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主人公吧。大家发生了什么?大家一起来随小编看看吧。如果武则天是个男人,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广纳天下美女,使劲儿给他生儿子,不愁没有继承人。但是,武则天是个女人,麻烦就来了。而且,武则天称帝时已是个66岁

  • 武则天曾想越子传位给侄子武承嗣,若武承嗣登上皇位,他能坐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武则天,武承嗣,李治,皇位,王皇后

    “贞观之治”后,朝臣们认为大唐会顺着原本规划的路线继续稳步发展,但是武则天的出现,打破了朝臣们的认知,也打断了大唐原有的发展道路。从后宫到朝廷,武则天完成了以前后宫嫔妃们完全不敢想的事情:从侍奉皇帝到自己成为皇帝,由此足见武则天的雄心壮志。继承李世民留下来的盛世后,武则天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庞大的帝

  • 魏王武承嗣:则天亲侄,大周开国功臣,图谋太子位失利,郁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武承嗣,魏王,武三思,李旦,武皇,太子

    魏王武承嗣,是热播剧《风起洛阳》中晋王武慎行原型武三思的堂兄,也是则天圣人的亲侄子,因为过早亡故,并没有在《风起洛阳》中获得露脸的机会,反而是他的跟班小弟梁王武三思,在剧中担当反派杠把子。由于武则天的缘故,武承嗣、武三思等诸武,在史料中一直都是打击异己、祸国殃民的邪恶大奸臣形象,但透过表象去勘察历史

  • 武则天欲传位给其侄武承嗣,狄仁杰奋力阻挠,最终天下还是李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李显,唐朝,武承嗣,狄仁杰,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谁给你的胆子来管我的家事?武则天想要立自己同姓氏的侄子武承嗣为储君,狄仁杰奋力劝阻,却使得武则天大发雷霆,吓得一众朝臣瑟瑟发抖......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承认的女帝,武则天上位后,将国号改为“周”,创立了武周王朝。然而,作为一位女性,在“一家一姓,万世不移”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封建

  • 唐朝名将李光弼,为治军怒斩御史,唐肃宗也只好默默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光弼,唐肃宗,宰相,郭子仪

    唐朝名将李光弼,一向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刚直不阿,治军严明,与郭子仪齐名,有“李、郭”之称。有关他严于治军的故事颇多,今天来讲讲他怒斩御史的事情。李光弼所斩的御史崔众,不是一般无名之辈,而是一个以皇帝作靠山的大人物。此人仗着得到唐肃宗和朝廷一些要臣的青睐,在军中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见到与自己官职相当

  • 大唐一代名臣李光弼,穷奢极欲难掩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平定,战功,节度使,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

  • 李光弼弃守洛阳却成叛军大患,河阳之战斩俘2万,避免唐朝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李光弼,叛军,史思明,河阳,唐军,安庆绪

    安史之乱中期,在安庆绪弑杀安禄山后,叛军局势逐步被动,史思明假意降唐,坐视唐王朝于安庆绪厮杀至筋疲力竭,最终在相州之战时,史思明为了避免安庆绪败亡后,自己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趁机再度反叛唐朝,僭称大圣周王,率部南下救援安庆绪,一举击溃数十万唐军,叛乱再次被史思明推向高峰,唐肃宗想要一举平定叛乱的计划

  • 地图上的战争:唐朝江淮之地燃起战火,猛将李光弼兵败邙山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光弼,史思明,节度使,仆固怀恩,唐军,史朝义

    上元元年,李唐王朝的万里山河再次显露出土崩瓦解之势,因为江淮税赋重地有人叛乱了。本来洛阳地区已经被史思明弄得鸡飞狗跳,可是如今江淮之地燃起战火,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唐王朝的局势开始越来越低迷,不仅往日的盛世繁华一去不复返,反而还呈现出一种行将就木的没落姿态。叛乱者叫做刘展,他还有一个好

  •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结局却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节度使,安史之乱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而人生结局却相差很大。郭子仪在85岁那年安详离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李光弼却在57岁那年抑郁而终,心中始终有些遗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若论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郭子仪是逊于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书上被认为“战功推为中兴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

  • 古代名人智慧:李光弼巧施马计弱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光弼,唐军,史思明,叛军,骑兵,古代名人智慧,唐朝,军事制度,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它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千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日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