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里装满风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3/12/19 16:12:15

《侠客行》是一首古乐府杂曲,唐代李白曾经以此为题,创作了一首“歌行体”长诗。在这一首诗中,李白借历史上朱亥、侯嬴等燕赵侠士潇洒豪迈的行为,表达了自己“靖边卫国”、“功成身退”的终极人生理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因此成为李白个人形象的标志。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元稹也作过一首《侠客行》。在元稹笔下的侠客,表面上看起来和李白笔下侠客形象大相径庭。如果说李白笔下的侠客是“春秋之侠”的话,那么元稹笔下的侠,则更像《昆仑奴》、《红线女》中的“传奇刺客”。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也许描述的本是同一类人,只是叙述者所站的视角不同而已。在这些侠客的身上,同样背负着沧桑岁月,搅动了历史风云。他们上天入地,来无影去无踪,让人闻风丧胆。一、李白《侠客行》原作赏析《侠客行》——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诗歌意译:燕赵侠客戴着武士巾,手里提青光闪闪的宝剑,在暗夜里行进。他骑着白色的马,配着银色的鞍。纵马飞驰,快如天上的流星。马上十步取敌首,飞身千里遁无形。功成潇洒身隐退,仗剑杀人不留名。侠客拜访信陵君,不羁礼节与言行,脱下宝剑膝前横。烤肉送给朱亥品,美酒拿去敬侯嬴。

三杯好酒一下肚,英雄一诺重千钧。诺言有多重,五岳都嫌轻。眼花耳热后,一股意气生。豪气冲霄贯白虹,天下有事要发生。原来是信陵君要“围魏救赵”,用了侯嬴的计谋。朱亥挥动大金锤,勇猛顽强惊全城。千古二侠英名在,威风赫赫大梁城。就算是死了,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会流芳万代。没有白活一回。当侠客那么好,谁还能像杨雄一样,死守书斋去写什么《太玄经》。李白这一首诗,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细节描写比较有代入感。他推崇的燕赵侠客,是春秋侠客与魏晋侠客的综合体。你看这一位大侠,出场的时候穿得非常普通,只是戴了一顶没有花纹的武士帽。可是他手上的武器不凡,乃是著名的“吴钩”。那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后来的将军们,往往带着它去驰骋沙场,为国效力。另外,这位侠客骑的是白马,还配了精美的银鞍。这和晋魏时期,文人夸耀侠客的宝剑和名马有关。有名剑有宝马,侠客就如鱼得水。

你看他飞身上马,只跑出了十步,就抬手削下了敌人的首级。这时候马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来,眨眼间已经跑出了千里之遥,就像是暗夜天空中划过了一道流星。侠客仗剑杀人是为什么呢?他不求名,只为了“义气”二字。于是在后半部分,李白就让他的燕赵侠客走进了历史。走到了“围魏救赵”的前夜,走到了信陵君的宴席上。他不请自来,自己坐下,把宝剑随意往膝头上一放。然后就和朱亥、侯嬴这二位英雄打成了一片,建立了一翻功业。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啊,为了“侠义”为了“诺言”,就算是死了也会流芳百世。再看看杨雄那个“书呆子”,关起门来修什么《太玄经》。头发都弄白了,很无聊。二、元稹《杂曲歌辞·侠客行》原作赏析杂曲歌辞·侠客行——唐·元稹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海鲸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测,三尺铁蛇延二国。诗歌意译:侠客不怕死,只要事情能办成,事成之后爷留名!“老子不是贼,为啥要夜行?”光天化日杀袁盎,四通八达大路上。吓得袁氏护卫们,个个脸色都变青。

这个侠客胆子大,一心要学分水鲸。海鲸出水脊背宽,横亘大海水中分。人潮就像海潮散,这个侠客好聪明。你们都不明白,现在,侠客又带着他那三尺铁鞭,从一个国家,跑去另外一个国家了。诗中“草草”是指人群骚动,出自《魏书·外戚传上·贺泥》。元稹这一首《杂曲歌辞·侠客行》,讲的是汉代袁盎遇刺事件。袁盎在汉初为楚国相,其人生平喜欢“管闲事”,动不动就给皇帝上书,管这管哪。有一次,汉景帝想立梁王刘武当继承人。结果好管闲事的袁盎听说了,马上提出反对。刘武知道自己没戏了,非常生气,于是就从梁国派出刺客去刺杀他。传说第一次派去的刺客,打听到袁盎是一个好官,不忍心下手,走前提醒他要注意安全。袁盎身边是有很多侠客保护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洛阳游侠剧孟季布的弟弟季心。袁盎事前得到了消息,肯定早有防备。加上身边有剧孟和季心这样的高手,谁也想不到他会被刺。元稹诗里提到的侠客,就是梁王第二次派出去的刺客。

普通的侠客行动一般都选在晚上。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提着刀,蒙着脸,暗搓搓地进行。但是这个侠客说: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谁要蒙着面啊,我又不是贼!大概他也受过梁王刘武的知遇之恩,也曾经像李白诗中的侠客一样,脱剑坐到了刘武的宴席上,和他一起啃着大猪蹄子,又喝了三杯美酒吧。这位行刺袁盎的人很不一样,他艺高人胆大。光天化日之下,就在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的大路上下手。事情来得太突然,所有人,包括袁盎身边的护卫,全都吓傻了。史书没有记录下来,当时高手剧孟、季心有没有在场。要是在场,可就太丢人了。后来大家都在议论,这个侠客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竟敢在楚国的地头上杀楚相,就不怕被当街捉住,千刀万剐吗?元稹说:你们都不懂。这个刺客才叫聪明。他当街杀人,吓得路上的行人都朝两边分头逃跑了,就像是一头苍冥巨鲸浮出海面一样。

人潮就像海水一样被一分为二,各自奔向东西了。最后人都跑向两边,他混在当中,你知道他逃向了哪一边呢?结语李白笔下的“侠客”是在青史上有名有姓的英雄,元稹笔下的“侠客”,其实从袁盎的角度看过去,简直就是白宝山、张君一样的“暴徒”。李白笔下的“侠客”朱亥、侯嬴,因为参与到著名历史大事件之中,“不求名却名垂青名”,留下的也是光辉的正面形象。而元稹笔下的“侠客”也参与了历史大事件,他想求名,最后却没有留下姓名,并且个人形象也不太光彩。不过,仔细分析他们的行事逻辑与行为动机,其实都差不多。朱亥、侯嬴“围魏救赵”,并不是因为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只不过他们二人是信陵君的门客,平时被好酒好肉地供着,喝高了就“重义轻生”。

元稹笔下那位侠客,很有可能也是和朱亥、侯嬴同样的人。只不过他刚好被养在梁王刘武的门下,立场不同罢了。论表面上的英勇与智慧,好像也差不太多。这位侠客之所以没法出名,还是认主的眼光差了一点,跟错了人。

标签: 元稹李白侠客行太玄经杨雄乐府

更多文章

  •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痛哭流涕:我也不想活了,他们的友情比海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元稹,白居易,唐宪宗,杨万里

    公元803年,31岁的白居易如愿通过考试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他收获的不仅是仕途,还有一份让他终生念念不忘的友情。比他小7岁的元稹和他一起参加考试,一起被录取,成为了同事。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这便是缘分。7岁对两人来说并不是距离,无话不谈的元白很快从同事升级为了好友。两人感

  • 41岁才女迷上30岁的元稹,相思难耐写肉麻情诗,流传一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元稹,薛涛,情诗,相思,韦皋,诗作,才女,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

    提到古代女子们的生活,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提到她们的爱情,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到结婚当天是见不到丈夫的。一般情况下确实是这样,但也不乏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唐代大才女薛涛。薛涛本也出身于书香门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写得一手好诗。后

  • 历史上真正的负心汉,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元稹,薛涛,刘采春,曾经沧海难为水,张生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谈及渣男,人们一般第一个就会想到陈世美,因为他喜新厌旧、抛妻弃子,尽显了渣男本色,并且到了现代,他几乎已经成为了负心汉的代名词。即使这样,历史上真正的渣男也并非是陈世美,而是曾经为亡妻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为什么这么说呢?元稹到底做了什么呢?元稹元稹元稹,字微之,于779

  • 杜甫睡茅屋,白居易住郊区,元稹李白蹭住,大唐房奴比北上广深难

    历史解密编辑:鬼谷子思维标签:杜甫,李白,元稹,韩愈,房奴,唐朝,白居易

    16岁那年,白居易第一次到长安拜会作家协会成员顾况,被调侃“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可看到他的作品,顾况立马改口称赞:“小白,以你这个这个水平,安居也很容易了”。“小白”被打满了鸡血,斗志满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白居易的安居之路,并不容易。他先是住在寺庙里,过了一段拮据日子,想跟元稹喝酒,都得典

  •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首诗, 情真意切, 末尾一句真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小卫谈科技标签:白居易,元稹,诗歌,刘禹锡,滕王阁序,诗人

    唐朝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随、情相融的状态。元和十年(815),白居易曾这样形容两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 元稹思念妻子的千古名篇,开篇就是惊艳佳句,感动了无数世间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元稹,韦丛,诗人,亡妻,沧海,名篇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句:你,注定是我今生倾心驻足的风景,一世不舍的眷念。为了你,我愿划破手指,滴血成圈,圈住你的款款深情,纵然玫瑰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也甘愿守侯着这世的心疼。原来爱一个人,守侯一份情,可以如此的浓烈。一如《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说过的"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其他人都会

  • 元稹有多在乎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道尽友情,让元稹妻惊女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白居易,元稹,薛涛,诗词,刘采春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真的是一个争议颇多之人,读他的诗总会让人感觉他是一个痴情之人,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真切感人。但实际上了解过元稹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感情实在是太过繁杂,和薛涛、刘采春等人都曾有过感情,但最后这些人都被他抛弃了。似乎在元稹的世界里对于一个人的“痴情”都是有时限的,

  • 元稹:大唐第一渣男,一边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边大肆摧花折柳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白居易,富贵,沧海,悼亡诗,艺术家,唐朝

    沧海难为水,花丛蝶狂飞 对元稹素无好感,虽诗坛一直“元白”并论,其实在大家心中,这元稹同白居易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想必没几人能记住他有什么作品。 近日听了王步高教授的讲座,对元稹却也有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无好感的理由无非是因他的人品,官场上,靠宦官爬到了宰相。情场上,仗着帅气

  • 毁三观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男人,居然是个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元稹,张生,渣男,唐朝,诗人,白居易,莺莺传,西厢记,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伟大而永恒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讴歌人类永恒的爱情,而爱情主题,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个类型。而这些文学作品,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从关关雎鸠到再别康桥,从《红与黑》到《红楼梦》,最能打动的我们的,永远都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句诗非常能够打动人心,曾经沧

  • 元稹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仅20字,却写尽王朝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作,五言,绝句,元稹,唐诗三百首,唐玄宗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他为亡妻韦氏所写的悼亡诗,绝美深情,千百年来征服了无数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诗及与白居易的酬唱诗,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与白居易的酬唱诗作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