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乞求:不给我上刑,将我全家灭门都行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乞求:不给我上刑,将我全家灭门都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美美魅 访问量:3052 更新时间:2024/2/12 1:55:37

武则天登基称帝掌握大权之后,来俊臣因告发李唐宗室成员李续谋反有功,从芝麻小官晋升为侍御史,此后,来俊臣凭借善于揣摩武则天的心理,为武则天办成了许多事,成为了武则天手下的红人。

拥有了权力后,来俊臣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招纳了社会上一些地痞流氓来组建自己的酷吏集团。

为获得更多的权力,来俊臣整日和手下的酷吏大肆在朝廷中捕风捉影,让许多无辜之人蒙冤下狱,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而来俊臣除了陷害忠良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广搜美女。

有一次,来俊臣正在地牢里审问犯人,突然一名手下来到他身边,一番耳语后,来俊臣才知道手下发现了一个美女,这让来俊臣非常高兴。

美女是大将军阿史那斛瑟罗家的一名婢女,她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身材特别好。为得到该婢女,他随即带着一众手下拜访阿史那斛瑟罗。

来到阿史那斛瑟罗家中后,来俊臣与主人寒暄一番,然后表明来意,谁知阿史那斛瑟罗当场回绝了他。

原来,来俊臣提到的那个婢女是阿史那斛瑟罗女儿的贴身侍女,阿史那斛瑟罗知道来俊臣为人阴狠毒辣,所以他不想把婢女送到来俊臣身边受苦。

来俊臣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直接了当的说:“大人,你现在虽然官位比我大,但我可是武皇身边的红人,抓住你犯法的把柄,对于我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如果你不想下大狱,最好答应我的要求,将那美貌婢女叫出来,咱都相安无事,否则...”

阿史那斛瑟罗原是突厥人,后率部投靠武周,在朝廷内外都比较有威望,被称为

西突厥继往绝可汗。他

瞧不起来俊臣,所以狠狠地回怼了来俊臣:“你这种卑鄙小人,也敢要挟我?我就不答应,你能拿我怎么办!”

碰了一鼻子灰的来俊臣阴沉着脸,思考片刻后,他带着手下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回到家后的来俊臣,坐在椅子上思索如何陷害阿史那斛瑟罗,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想到了办法。他先是派爪牙散布消息,说阿史那斛瑟罗有不满武则天统治的想法;之后更是买通阿史那斛瑟罗身边的一名家丁来诬陷阿史那斛瑟罗谋反。

听说阿史那斛瑟谋反,武则天十分重视。于是她命令阿史那斛瑟罗来和来俊臣对质,在朝堂上,阿史那斛瑟罗义正言辞的向武则天表示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还说来俊臣诬陷自己谋反是因为自己没有答应他强占婢女的要求。

之后,阿史那斛瑟罗的一些家丁也被传到了朝堂上,他们都信誓旦旦的向武则天证明自家主人确实和来俊臣有冲突,并把当日来俊臣要挟阿史那斛瑟罗的话说了出来。

考虑到为阿史那斛瑟罗证明清白的人太多了,判定他谋反的证据不足,阿史那斛瑟罗谋反一案暂时不了了之。

然而来俊臣一向骄横惯了,他不允许自己就这样败给了阿史那斛瑟罗,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造势,继续无中生有。来俊臣了解武则天多疑的性格,对于威胁自己统治的人,哪怕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漏网。

没几天,经过充分准备后,来俊臣再次让自己的爪牙去威胁那些比较胆小的御史,让他们散布阿史那斛瑟罗谋反的言论。

朝堂上,武则天收到多封弹劾阿史那斛瑟罗的奏章,武则天眉头紧皱,深思一会,她召来来俊臣,让他全权负责此案。来俊臣表面上心如止水,丝毫没有波澜,内心却乐开了花。

有了武则天的许可,来俊臣明目张胆地把阿史那斛瑟罗家的婢女抓起来了。

在大狱里,来俊臣要挟婢女,要她诬陷阿史那斛瑟罗有谋反行为,然而婢女誓死不从。看到婢女视死如归的样子,来俊臣哈哈大笑,当即命人抬出自己的发明的一些刑具,比如“仙人献果”、“玉女登梯”、“凤凰晒翅”等专门为女性而设计的酷刑,来俊臣耐心地给婢女讲解刑具的用法。

听到来俊臣的介绍后,婢女吓得浑身发抖,哭着乞求道:“大人,求求你了,不要给我用刑,求求你了...只要你不给我用刑,哪怕将我灭门都行啊...”

在来俊臣的淫威下,婢女被迫同意和来俊臣合作,诬陷阿史那斛瑟罗勾结突厥谋反。

有了婢女的证词,阿史那斛瑟罗很快就被抓到了大狱里。深知来俊臣为人的阿史那斛瑟罗决定立即反击,否则自己将朝不保夕。

次日,家臣来监牢看望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斛瑟罗告诉他,让他回到府邸后,赶紧骑着自己的汗血宝马前往突厥,通知他老家的族人,让他们想办法解救自己。

等到来俊臣要来审问阿史那斛瑟罗的时候,阿史那斛瑟罗坦白道:让我再思索三天时间,三天时间过后我会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把你相中的婢女送给你。

来俊臣听后大喜,于是暂时没有对阿史那斛瑟罗使用酷刑。不久,阿史那斛瑟罗的家臣来到了突厥,得知阿史那斛瑟罗被来俊臣陷害后,阿史那斛瑟罗的族人十分气愤。

最后通过商议,阿史那斛瑟罗的族人决定面见武则天,在他们到达京城的时候,这些族人用刀划破自己的脸,然后跪在了皇宫外面,以此来证明阿史那斛瑟罗没有谋反之心。

突厥族人的这些行为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为避免造成恐慌,影响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武则天认为阿史那斛瑟罗一案非同小可,她特地将此案件征询了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讲了阿史那斛瑟罗的为人和阿史那斛瑟罗对朝廷的贡献,认为阿史那斛瑟罗没有谋反的理由和证据,同时旁敲侧击想武则天的提到来俊臣非常喜欢阿史那斛瑟罗家的婢女。

武则天十分信任狄仁杰,因此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于是便下旨将阿史那斛瑟罗从狱中放了出来,并从宫中选了一位貌美的宫女赏赐给了来俊臣,来俊臣这才作罢。

更多文章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乞求:只要不给我上刑,杀我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评标签:突厥,阿史,来俊臣,狄仁杰,女囚乞求,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登基称帝掌握大权之后,来俊臣因为告发李唐宗室成员李续谋反有功,一下子从芝麻小官晋升为侍御史,此后,来俊臣因善于揣摩武则天的心理,很快成为了武则天手下的红人。在拥有了权力后,来俊臣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招纳了社会上一些地痞流氓来组建自己的酷吏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来俊臣整日和手下的酷吏大肆在朝

  • “酷吏”来俊臣有多凶残?针对女囚发明了一种酷刑,令人羞愧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酷刑,周兴,酷吏,女囚,来俊臣,狄仁杰,太平公主,御史中丞,女皇武则天

    武周时期,曾有一位名叫来俊臣的“告密者”深受武则天的宠信。但来俊臣最为出名的并非他“告密者”的身份,而是他为了让自己的诬告成为事实,所发明的酷刑。来俊臣的这些酷刑,一度让当时的官员如履薄冰。不管来俊臣让认什么罪,这些官员都会毫不犹豫的忍下,只为了避免遭受对方的酷刑。甚至,连当时的狄仁杰,在受到来俊臣

  • 46岁来俊臣干掉周兴后随即处死,武则天:他不死,我的江山坐不稳

    历史解密编辑:格雅动漫标签:宰相,来俊臣,武则天,索元礼,周兴(唐朝)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下以求安,上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这句话出自来俊臣的《罗织经》,其大概意思是:事情不往大的方面搞,就不容易震惊天下;所审核的案子不去牵连更多的人,怎么能彰显我们的功劳;在保证我们安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上级高兴,方便我们邀功请赏,哪怕其中有冤案存在,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狠?曾有女囚恳求:只要不给我上刑,杀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地缘历史档案标签:周兴,李治,来俊臣,狄仁杰,女皇武则天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不光国土面积十分辽阔,而且周边许多国家也都臣服于唐朝,每年都来朝贡。虽然唐朝在经济上不如宋朝发达,但是丝绸之路带来了许多的贸易。所以在军事、经济、国际影响力上,唐朝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灭门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来俊臣,周兴,武则天,狄仁杰,酷刑,索元礼

    公元692年,大名鼎鼎的宰相狄仁杰被人诬告造反,女皇武则天大怒,派著名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狄仁杰被逼主动认罪狄仁杰知道来俊臣最擅于琢磨武则天心思,在承办武则天交代的案件时,一贯重手严办,想得到武则天欢心,以便升官受赏。唐朝法律原本一直很完善,刑事审判也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来俊臣为了让犯人早点招供,

  • 酷吏来俊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来俊臣,武则天,周兴,太平公主,酷吏

    来俊臣本不姓来,这是随他养父的姓。他父亲跟来操赌博,赌输了就把自己老婆和儿子赔给了来操,这才有了来俊臣这个名字。生父,养父都不务正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来俊臣也成长为了一个不务正业、天天在外闲混的混混。结果,被官府无缘无故给抓了,为了保命,他在狱中上告,诬陷抓他的人想谋反。事情闹大了,朝廷派刺史李续亲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周兴,酷刑,无赖,来俊臣,武则天,狄仁杰,太平公主

    “今得背着床瞑矣!”万岁通天二年,即公元697年,女皇武则天下令处死太仆少卿来俊臣。行刑当天,洛阳城西市人头攒动,男女老少、士子庶民,全都争相来见证酷吏来俊臣死到临头的样子。血浆喷溅,当快刀向下、来俊臣人头落地之时,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畅快淋漓的表情,人们互相道喜,说:“今夜终于可以把背贴着床

  • 一封十年后的回信,见证杜甫高适的深厚情谊|阿来讲杜诗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杜甫,高适,李白,诗人,唱和,阿来,杜诗,唐朝,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每年正月初七为人日,自古民间有不少民俗。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人日民俗活动日渐衰微,唯有成都杜甫草堂,每年大年初七,依然保留有“人日游草堂”习俗。每至人日,游人众多,凭吊先贤。但谈起“人日游草堂”的渊源,就不得不说杜甫与高适之间那一封长达10年才回复的唱和之作。讲座现

  • 初七人日,高适想起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杜甫,高适,唐诗,书法,唐朝,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

    正月初七,古以为“人日”。下面是去年今日,唐诗书法直播日课中的一讲,写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 登金城望武威,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高适,金城,武威,岑参,长安,唐朝,哥舒翰,中国军事制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登金城望武威, 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生长在兰州的人们,或许知道这样一句诗:“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这句诗在描写兰州地理地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苍凉的景色。那么,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高适的西行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高适留下的众多诗篇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