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代杀人狂魔黄巢写的一首诗。
全诗的艺术水平并不怎么样,可诗中透露的意境却让人看后心惊肉跳!仿佛人间地狱般的惨烈!那么,历史上“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这真的是天命所归吗?
黄巢出生于公元820年,是山东菏泽人。其祖上是盐贩出生,少年时期的黄巢其实并不喜欢做生意,倒是酷爱读书,曾几度入京赶考,谋取功名。
殊不知在唐朝末年,官场极度腐败,科举制度更是一团糟!因此,黄巢的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无奈之余,黄巢只好继承父亲的衣钵,做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
公元874年,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水旱之灾。这在我国古朝古代中其实也并不为奇,只要国家紧急筹备钱粮赈灾安民就可以还天下一个太平之年了!
可是在当时的唐朝,官场腐败,皇帝年幼,当时大唐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这样一个孩子在古代叫他治理天下本就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
可谁知这个李儇还是个不学无术的料,成天只知道玩乐,从来不打理朝政,将朝政大权都交给他下面那一帮太监去打理,而朝廷大臣们也都趁机谋取私利,到处搜刮民财。
这使得本就处于水深水热中的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于是,各地农民都揭竿而起,黄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了农民起义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统治阶层还有什么资格治理国家呢?就应该让农民起义军去吞灭他们!但是,大家或许忘记人性的残酷,即使饱受饥饿的农民起义军,在面临人性的欲望时,也会变得疯狂残暴!
当时的农民起义可谓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进洛阳,使朝廷惊慌失措,而当时的皇帝李儇这时才有些慌了,于是,便依据宰相的建议,对起义军进行招安。
当时的起义军中,黄巢虽然也是首领,但另一位头目叫王仙芝的人,比黄巢起事更早,因此,朝廷的招安对象便选择了王仙芝,并允诺给王仙芝“神策军”的位。
,而王仙芝在面对功名而利禄时也有些飘飘然了,准备答应朝廷的招安。可谁知黄巢这边却不干了,于是他便在起义军内部拱火,斥责王仙芝,并且还与他发生了冲突!
最终王仙芝拗不过黄巢等人,只好勉强答应不接受招安,但是,那场农民起义军便因此发生分裂,后来王仙芝与黄巢便各自带兵分头作战。
而王仙芝不久便在攻打黄梅时失败,王仙芝被擒杀,他的残部跑去毫州与黄巢会师,这也使得黄巢的队伍再一次壮大了!于是黄巢也开始飘飘然起来,他自立为黄王,封自己为“冲天大将军”。
看看!这就是人性!此时的黄巢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这支农民军的初心,而是想着怎么让自己获得更好的荣华富贵了!后来的黄巢起义军一路打进福建。
他们沿途不论是遇到官兵还是草寇,反正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官府中人,黄巢直接对他们进行烧杀掳掠,并将他们灭门!这个时候的黄巢已经和草寇一般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黄巢起义军在打到广州时,竟然不急着去攻城,而是派使者去朝廷要皇帝封他为“天平节度使”之职,说白了,如果朝廷答应他的要求,黄巢便会撤军回去安心地去享乐了!
他还会管天下穷苦百姓的疾苦么?殊不知当时的朝廷不知是不相信黄巢会接受招安,还是认为黄巢怕了官府,竟然没有答应黄巢的要求!
可黄巢仍然不死心,后来又派人奏报朝廷,想朝廷封他为“广州节度使”,但是也遭到朝廷的拒绝。怒不可遏的黄巢于是对广州发起猛攻,并一路北上,攻到了洛阳,最后直捣长安。
长安城中的大臣们听说起义军已打进长安,谁也不管了皇帝,都携带家眷和财产四散逃亡,李儇也在一帮太监的带领下弃城而逃!
长安城中的百姓认为农民起义军进城,他们的好日子就会来了,殊不知他们等来的竟然是世界末日!由于黄巢自己本来就贪图享乐,一进皇宫便迷恋上皇宫里面的声色奢华,而他手下的起义军以前更是收编了很多草寇。
于是,在他的纵容下,长安城开始沦为了人间地狱!城脚下的血足足有一米多深!他们几乎杀光了长安城的男丁!就连婴儿也没有放过!
这么多人的生命,难道都是“劫数难逃”吗?后来的黄巢当然也不会有啥好结局,他也被人砍了首级,妻妾家人也被人屠杀。
可是,我想要说的是,在民间居然还有关于黄巢的传说,说他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他所杀之人都是阴曹地府里十八层地狱的饿鬼投胎,看看!这是多么愚昧的思想啊!
所以,我想,“观今宜鉴古”,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像黄巢这样的人为数肯定不少!而像黄巢这样打着农民起义的旗号蒙骗群众,最终来残害群众的伪善团体肯定更多!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起“害人之心”,但必须得有“防人之心”哦!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