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不知道的欧阳询,不止楷书天下第一,行书亦为中华十大名帖之一

你不知道的欧阳询,不止楷书天下第一,行书亦为中华十大名帖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1/15 16:59:38

欧阳询

欧阳询,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同时欧阳询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在书法史上,唐朝绝对是书法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在唐朝出现了楷书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除此之外,什么草圣张旭、诸遂良、虞世南、薛稷……这简直就是一个神仙打架的时代。

而欧阳询在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毕竟他可以被人们誉为“唐代书法第一人”的风流人物。

《皇甫诞碑》

人生比字险,唐楷第一人

欧阳询是初唐书法史上具有独特书风的一代大家,然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往往深受其时代影响。欧阳询历经三朝,这些人生经历与他美学思想的形成息息相关。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祖父欧阳颁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在他12、3岁时,家里突遭变故。其父欧阳纥因才高权重受到陈宣帝的猜忌,被逼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满门抄斩。

欧阳询从一个富家公子转瞬成为亡命之人。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有位朋友江总,也是位朝廷高官,他十分喜欢欧阳询,偷偷将他藏于家中,抚育他成长。

江总觉得欧阳询孺子可教,便督促他学习经史书法。后来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才逃过一劫。

《九成宫醴泉铭》

陈灭亡,隋朝统一天下,欧阳询来到北方,在朝廷任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个掌管礼仪的官职,这使欧阳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北方的文化,也促成了他在书法艺术上有进一步有的成就。

后来欧阳询结识了李渊,并成为了他的座上宾,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即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唐太宗时设弘文馆,精选学生研究书法,他和虞世南以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的地位兼充学士,传授书法。后封为勃海男。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窦娘子墓志》

翰墨之冠,法度严整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 在唐初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欧体也因法度严谨,笔力险峻,无人能敌,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体在工整平稳中不断探索,却又不拘泥于横平竖直的呆板,而是在平正中寻求灵动的变化,力求从险中求生动,平正中求险绝。故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

《唐书》欧阳询本传中也说:“询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唐人书评》说欧体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大士挥拳。”

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另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

由此我们可以知欧阳询在楷书、隶书、草书等书体上均有造诣,其中尤以楷书为最。

《张翰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用笔介于圆方之间,方笔时写得笔力雄厚、干脆利落,用圆笔时写得凝重多姿、醇厚而恰到好处,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体书法的面貌,溶南北派书风于一炉,也反映了汉字形体变迁过程中,隶楷阶段即将完结而楷体进入成熟定型阶段的一种书体现象。

从现在见到的楷书碑版看,真正成熟的楷书到唐初才正式形成而逐渐臻于极至,欧阳询的楷书正好在这个时期大放异彩!而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誉墓志》

老而弥坚,孜孜以求

据说欧阳询曾从北齐刘珉学书法。他那戈戟森严的笔意,正是北方书风的余韵。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76岁时的作品,也是他的称心得意之作。碑上之书笔法瘦硬通神,结字雍容婉丽,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法度森严,雅俗共赏,结体较欧阳询其它碑写得开张,能擒能纵,转弯处一提一按, 随势抽锋,又写得似方非方似圆非圆, 大有“黄庭经”、 “乐毅论”的遗意。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

《化度寺邕禅师碑》

结字精妙,神韵独超,纯乎含蓄,具有超尘绝世之概,饶神明规矩之奇,可惜字口稍小,拓本大多模糊,不宜作初学范本。

《虞恭公温彦博碑》

欧阳询八十一岁时书,碑石在陕西醴泉,是欧阳询书写的碑刻中有纪年的最晚的一件,这通碑的字较其它碑字形为小,结构用笔都更平实,谨严精劲,甚为可爱,只惜残阙太甚,全碑约二千八百字,现仅存八百多字。

《仲尼梦奠帖》

用墨淡不浓,侧锋入纸,转折刻厉,体方笔圆,在结构上大造险绝之境,多以一点之力支撑整字的重量,造险成势,结构紧密,锋芒毕露。它上承二王之风,往下影响“米”书,在行书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被列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法史给予评价非常高: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千字文》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标签: 欧阳询楷书行书书法欧体虞世南

更多文章

  • 欧阳询绝笔在陕西出土,上刻1249字,圆正停匀,不愧为楷书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楷书,小楷,书法,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的楷书古今称最,但是由于书写在纸本绢布等材料上的墨迹作品难以保存,因此传世墨迹真作十分罕见,但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许多篆刻在石头上的作品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随着不断地考古发掘,越来越多的唐代石刻作品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比如这块出土于2014的欧阳询书法石刻作品《李誉墓志》,就是近年发掘出的保存品

  • 《练字》39、为什么有欧阳询,当下学二田的还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人x笔记标签:练字,楷书,二田,欧阳询,田英章,书法家,偏旁部首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字体构造精细、笔势流畅、气韵生动,被誉为楷书的巅峰之作。欧阳询的书法成就和影响力使得他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对象,他的作品被广泛研究和临摹。至于为什么在当下仍然有很多人学习二田(指田英章和田蕴章,主要说

  • 颠覆三观!写《悯农》的李绅是个贪官?才子元稹是个十足“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元稹,悯农,崔颢,薛涛,李白,刘采春

    老话常说:见字如见人。意思是说从一个人的书法字迹上可以看出此人的品味高低、学识修养,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了此人的形象和内涵。但实际上,字写得好就代表写字的人学识修养也好吗?除了古代那些大书法家之外,如宋徽宗时期的大奸相蔡京、宋高宗时期的奸相秦桧等人,他们的书法同样冠绝古今,但却不能认为他们的“字品”就如

  • 匡衡凿壁偷光,李绅写悯农诗,二人都是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手机端标签:李绅,匡衡,宰相,海瑞,唐朝,诗人,刘禹锡,王安石,悯农诗

    匡衡“凿壁偷光”很有名,是孩子们的偶像,他长大后怎么样了,老师绝不会说。李绅的《悯农》诗也很有名,读来令无数人感动,但他后来干了些什么,老师也不会讲,这是为什么呢?匡衡凿壁偷光原来,这二人后来都当了大官,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但都背离了初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二人都贪污腐化,穷奢极欲,欺压百姓,陷

  • 悯农作者李绅只是吃了鸡舌头这道菜,为什么大家都骂他是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李绅,清官,科举考试,大贪官

    悯农之悯其实是有着怜悯的意思在其中的,整个古诗的含义就是怜悯农民的辛苦。这首唐诗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并且作为了自己未来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规划。很多人都以这首诗之中描绘的景象作为自己未来要拯救的对象,但这首诗的作者所作所为却是有着一些极大的反差。贪官为何写出清廉诗悯农的作者叫做李绅,是唐朝中晚

  • 李绅为平民时写出悯农,为何在当官后,却思维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李绅,悯农,白居易,韩愈,贾岛,李贺

    公元884年,写过“锄禾日当午”的李绅,看着渡江逃难的百姓,毫不在乎的说道:“他们都是没有用的人,活着也是浪费。”公元798年,也就是唐朝贞元十四年,一名心灵纯洁的质朴青年,站在田埂上,看着农田里忙碌的百姓,真情流露,发出了怜悯的感叹,一首《悯农》横空出世。曾几何时,还没有入朝为官的李绅心思纯洁,悲

  • 太平广记之李绅,写“锄禾日当午”的悯农诗人,曾有一段奇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绅,诗人,锄禾,道士,奇遇

    唐朝宰相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位悯农诗人,因身材矮小精悍,人称他“矮李”。(不知是否有讽刺之意)。他写的《悯农二首》千古传诵,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悯农诗人,可惜后来却变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贪官酷吏。这里讲的是他年轻时候的一桩异事。李绅年少时,与两位友人一起进京赶考,暂住在华阴县西山外的

  • 为什么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最终却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李绅,粒粒皆辛苦,李德裕,元稹,悯农,白居易,百姓,贪官,唐朝,艺术家

    李绅唐朝诗人,大家可能不是多么熟悉,但是对于他写的“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粒粒皆辛苦”一句出自《悯农》,而《悯农》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诗歌,它的作者就是李绅。时间飞逝,转眼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想想自己是小学生时,老师让我们背语文课文时那张愁眉苦脸的表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做。在早上

  • 李绅:后代被朝廷封杀的悯农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绅,悯农,李德裕,刘禹锡,白居易,元稹

    昔为高古士,缘变猥琐人 据统计,唐诗普及排名前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但这《悯农》在《全唐诗》中,聂夷中和李绅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只是聂夷中的诗后,有一个附注称“一作李绅诗”,看来还是小有争议的哈。 我是比较相信这诗是聂夷中所作。因为唐五代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

  • 看大唐李绅是如何从悯农文人变成一代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绅,李德裕,刘禹锡,酷吏,刺史

    一、出身单亲家庭,李绅年轻时期在温饱边缘挣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年轻文人李绅,是一位才华横溢仪表堂堂的的有志青年,少年时期忧国忧民,极具爱国思想。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生于公元772年。在公元778年,年仅六岁的李绅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娘家。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特别是唐朝时期,那个看重出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