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三朝古都,可以说那里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历史,也是中国修地铁修得最慢的一个城市。不论是地表还是地下我们尚未发掘的地方,处处都蕴藏着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去探寻。
比如唐楷五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丘师墓志》、《翟天德墓志》、《李誉墓志》都是在西安出土的。
在所有出土的欧阳询书法真迹当中,有一件保存得最为完好,也是欧阳询晚年书法炉火纯青的炫技之作:《王女节墓志》。
大家能够学习正宗的欧体,西安的功劳要占一大半。欧阳询的书法在唐代就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并且欧阳询用书法的奇正、峻险成功俘获了他们的心。
当今风靡书法界的“田楷”当家人田英章也说,“田楷”就是源自欧体,只是正宗欧楷的变化和奇险远非“田楷”可比。
2011年《王女节墓志》在西安南郊一经出土,便引起了书法界的大地震。欧阳询的这帖楷书墓志铭从艺术成就,到内容,到墓主人的身份无不令人震惊。
我们先从墓主人的身份讲起。
根据墓志记载,《王女节墓志》葬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直至考古被发掘,这一帖墓志在地下沉睡了近一千四百余年。
墓志与墓碑不同,墓碑立于墓外,饱受风雨侵蚀;但是墓志深埋地下,一般都是随主人一起下葬的,所以保存都较为完好。
《王女节墓志》长宽均56厘米,其中字迹一字未损,实属难得。
墓主人就名叫王女节,临沂琅琊人。听到这个祖籍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是的,他就是琅琊王氏,“书圣”王羲之的后人。
王女节的祖父王谱曾任陈散骑常侍,父亲王由礼任陈东宫庶子,被封为新昌县公。她十二岁时就嫁给了陈叔宝的弟弟陈叔达。
后来唐朝建立,陈叔达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女节拜江国夫人,身份尊贵至极。
欧阳询受王女节儿子陈正德之邀为王女节撰写墓志,她尊贵的身份让欧阳询极尽夸赞之词,这一帖《王女节墓志》通篇都是欧阳询的彩虹屁。
《王女节墓志》唐贞观(636年)十年下葬,欧阳询时年七十九岁,当时他的书法已经完全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欧阳询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正见险绝,极富变化,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值得学习的点。
比如他的《皇甫诞君碑》,其中可贵的便是其中北碑石刻的特点;《九成宫碑》最大的优点就是平和中正,只不过过于精微,初学者容易走歪路;而《王女节墓志》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丰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