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字孟德崇拜孟子,韩愈字退之中庸之道,古人字号承载历史传承

曹操字孟德崇拜孟子,韩愈字退之中庸之道,古人字号承载历史传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古至尊宝 访问量:2414 更新时间:2024/6/7 21:12:36

在中国古代,往往越是著名的人物,往往都有一个字号,例如我们常见到的孔子,名丘,字仲尼;苏轼,字子瞻;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良,字子房;关羽,字云长;古人取这些字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是为了给自己再取个名字吗?

我们先来讨论古人对“名字”的考究,其实在古代社会,“名字”代表“名”和“字”,“名”就是这个人的本名字,这个人生下来取的名字就叫他的本名,比如刘备生下来父母就给他取名刘备。

“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那么“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字”一般而言都是男子成年后,为了给自己取个名号而相处的二字名号,这是古代的流行文化,一般用于士大夫和贵族阶级,还有少部分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取字号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为了和平民区分的原因。

大家看,张飞一介武夫,为何也要取个字号,那是因为张飞其实是个读书人,一个典型的当地士族读书人,张飞家族里每个人都有字号,这就是彰显自己和普通人不同的一种区分;民间拥有字号的人一般都是受人尊重的,这也不代表谁都能取字号。

首先你要么得有个强势显赫的家族,要么你得有一定的名气,或者说你是士大夫、贵族背景出身,具备其中一项,方可取字号;关羽当初是没有字号的,后来和刘备结义后,通过刘备的贵族背景影响,关羽获得了一些名气,因此取字号“云长”。

“字”是成年的宣言

“字”也是成年人的一种宣言,特别的文人成年后,给自己取得一个类似名号的叫法,而文人和文人之间的沟通,也是直呼对方的“字”,而非喊对方的名,直接喊对方的名字,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重人家。还有一个就是直呼对方“字”,其实就是认可对方的名气和身份;而很多刚成年的文人,给自己取字,往往旁人是不会喊他的字号,而是喊他的本命,这其实就是别人还没有真正认可你,还有真正认可你,别人才会直呼的你字号。

古代文人的这种成人礼是古代社会最流行,也是最重要的仪式,人们以有字号而自豪,但一个朝代往往拥有字号的属于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虽说也有题字号,但是没人喊,慢慢的字号就暗淡下来了,还是用自己名字方便。

“字号”是封建社会等级的象征,蕴含浓厚的礼仪文化

“字号”也是一个人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古代这个礼法严格的王朝,一般而言,本人自我介绍时候,往往会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对别人直呼自己的字号,这是古人对礼节的重视,而别人和这个人说话时候,就会直呼他的字号,这就是对这个人的礼貌。

虽然是小小的称呼,却蕴含着极为浓厚的礼仪文化沉淀,也是考验一个人是否含有中层以上阶级的文化素养和礼节担当;而遇到了长辈称呼晚辈、长官称呼手下、皇帝称呼臣下,往往辈分高的可以直接直呼他的名字,这并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一种礼节。

据了解,东汉末年,几乎能说上得上名字的贵族文人武将都有字号,但下至一些衙役、小官员往往是没有字号的,都是直接有一个名字;这也是社会的等级制度,如果你不是贵族、也不是著名文人、更不是士族,那么你就只有一条途径可以题字,那就是名气和升迁,前面说到,有了名气就可以题字,并且题字还得是名士给你题,你自己是没资格题字的。

题字相当于一种冠名权

而升迁也是一种可以获得题字的办法,一般由郡守以上的官员来题字,郡守这个资格足够给别人题字了;题字也是一种冠名权,一般老百姓是没资格获得冠名权的,如果私自自己给自己题字,那你可能是要吃官司的。

我们来看看汉朝初期的,刘邦一行人从最开始都没有冠字权力的,其中等级最高的萧何也没有题字,到了后来,一行人慢慢的积攒成为了一方势力,那时候这些人就得到了楚怀王赐予的题字权,这些都有自己的字号,所以我们知道,题字只能由名士或者大贵族来进行题,这才有真正的价值。

题字也有讲究;大家是否发现没有,三国时期的武将、文臣、君主的字号都不同的,例如刘备、刘表刘焉等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带着皇家血统,而曹操是因为祖父是宦官势力,也因此搭上皇家贵族血统列车,也因此字号都是比较正统的,带上德、玄等字号。

而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这些人虽然也带“德”字,但前号字体搭配德会显得较为低配一些,大家细品玄德、翼德、孟德,很明显是玄德这俩字搭配的极好;并且“名”和“字”产生是有先后的,一般而言,自己的“名”为正体,古人取字是为了搭配名,也有是为了对名的补充或者融合。

“名”和“字”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名和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呼应彼此;还有的是“字”“号”两个字是接近或者是互相搭意的,例如屈原的字平原,平这个字和原这个字是同一个意思,结合屈这个姓氏,就搭配的特别相得益彰。还有的就是字号双字彼此搭配,刘备的字玄德,玄代表深刻,德代表德行,意思就是说此人的德行品质十分的内涵深刻,德行很让人尊敬。

张飞的翼德呢?指的是此人的品德例如双翼一般,有特别重德行;而曹操的孟德,则是例如孟子一样的品德,曹操年轻时候十分喜欢孟子;也因此取字孟德是有一定的含义的;这是字号意思相近或者是意思搭配融合的取字方法。

还有的人取字是取两字相反的意思,例如韩愈字退之,韩愈的名为愈,代表超过的意思,而他的字确实退却的意思,用名和字相互搭配采用其中庸之道的谐和,这也是韩愈一直信奉的中庸之道的一个原因。

而金庸群侠中的杨过的字号就有意思,过这个之代表超过、错误,而他的字号却叫改之,意思就是有过错就改正,杨过的这个字号是郭靖给他取的,郭靖对杨过包含希望,希望他别像父亲一样,犯错了也不改,杨过对这个字号很有感情,他的一生也一直在纠正自己犯下的过错,所以杨过的字号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名”和“字”要意思相应

除了以上三类外,还有人取字名和字意思相应,比如我们知道的苏轼这个人,苏轼字子瞻,取字来源于孔子的“登轼而望”,而瞻的意思就是展望,所以苏轼取字子瞻也是这个意思;“轼”和“瞻”意思彼此相近,也彼此搭配。

还有的就是名和字互补,岳飞的字号叫做鹏举,岳飞的“飞”字和“鹏”字进行互补,意思就是代表着岳飞的远大的志向;而吴承恩的字号汝忠,这个承恩就是承受恩惠,那么汝忠就是忠诚报答,名和字互补成为上承受恩惠,下报答忠心。

另外,除了这些取字的含义,还有人取字来源于谐音、辅音;比如胡适字适之,既有谐音,又能够名和字相辅相成;另外的一些字是为了表达谦卑,比如常常会在字的中加入“子”、“元”。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晚辈谦卑的意思,最常见的就是曹丕、曹植、司马光这些人,这些人统统把字都加入“子”,曹丕字子建,曹植字子逮,司马光字子实;通过用子这个字来表达一种谦卑的态度。

以相貌来取“字”

另外的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相貌来取字,“甫”一般通指自己的俊美的相貌,王安石和弟弟都是晋朝出了名的大帅哥,他们的字就叫“介甫”、“纯甫”等,一般这个甫字还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你只要是用这个字,那么别人首先会观察你的相貌,如果你的相貌达不到别人所认为的俊美,那么别人就不会称呼你这个字号。

也因此,取这个“甫”必须要有强大的外貌和自信,而一般的帅哥也不会起这种字号,因为取这种字号给人感觉你重视外貌,而轻视能力,也因此,取“甫”字的字号一般人是绝对不会用的。

还有一类就是有一些人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是绝无仅有的,于是对自己的字号就起的特别的自豪,例如三国的杨修,这个人是神童,但取字号却是败笔,首先自己取了个德祖的字号,而当时的主公曹操叫孟德,你杨修这直接触犯到主公的脸面了,搞半天,我类似孟子的品德还比不上你个品德祖宗,也因此,曹操非常讨厌杨修。

结尾

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要是想跻身上流社会,首先就得给自己题个字号,没有字号的人是不受到古代上流社会的青睐的,但给自己题字号也要注意分寸,别自己太过张扬,取个“祖”、“甫”之类的词语,那么小心别人喊都不会喊你的字号,因为你达不到这个字号的要求,别人就不会理你。

其实古人的“名”和“字”代表着多重蕴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洞见出古人审美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这更多地受儒家中庸之道与和谐思维的影响;“名”和“字”能表达古人的文化心理,以圣人先贤的名字取名,这是对知识的敬仰和对文化的追求。

“名”和“字”中见出古人讲求礼节,这也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也能反映出时代的文明程度,体现中华民族对他人的尊重,对英雄的崇敬,对圣人先贤的敬仰。当然,古人的“名”和“字”也见证着历史发展过程,其反映出的古代社会等级观念,避讳现象,以及伦理道德观念,映射出古人当时生活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心理,这些对文明传承有其重要的意义。

标签: 曹操孟德孟子韩愈杨修唐朝汉朝

更多文章

  • 赵和镇:韩愈故里喜洋洋,欢度国庆迎丰收

    历史解密编辑:孟州市广播电视中心标签:韩愈,赵和镇,欢度国庆,孟州市,苏庄村

    国庆期间,孟州市赵和镇苏庄村韩愈文化广场内鼓乐喧天、喜气洋洋,来自全市的文艺爱好者及该镇近郊的广大群众齐聚与此,载歌载舞欢度国庆,以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庆丰收。来自孟州市开心腰鼓队的腰鼓表演,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孟州市幼儿园的小朋友、音乐协会的音乐家、朗诵协会的诵读爱好者等们,纷纷登台献艺,歌曲、舞蹈、音

  • 唐代文学家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说的是秦岭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韩愈,秦岭家,秦岭,文学家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唐代文学家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说的是秦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同步强国学习发布学习强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平定淮西之乱,部下为何怒砸韩愈撰写的功德碑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韩愈,李塑,唐军,裴度,诗人,宋朝,节度使,李愬雪,功德碑,散文家,淮西之乱,蔡州(西魏)

    中学时学过一篇古文,它就是司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如今重读依旧觉得非常过瘾。这场战役一举改变了淮西军长期割据的形势,也为唐宪宗削藩之策的推行,奉献了一份厚礼。不过,我们似乎没留意到一个事实,其实这场“教科书式”的经典奇袭战,它的前戏远比正剧还要精彩。☞吴元济叛乱,打得唐军满地找牙唐宪宗元和九年(

  • 韩愈的诗为何张力十足?学会这几种手法,可句法奇警,笔力豪健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韩愈,孟郊,句法,虚字,唐朝,诗人,笔力豪健,唐宋八大家

    所谓警策的硬语,是指句法奇警、笔力豪健的“横空盘硬语”(韩愈诗句)而言,前人对“硬语”的解释,可从下列的几段话中得到解释:好用虚字承递,此宋后时文体,最易软弱,须横空盘硬,中间摆落断剪多少软弱词意,自然高古。(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汉魏曹阮杜韩,非但陈义高深,意脉明白,而又无不文法高古硬札,其起处

  • 文学皇帝韩愈拒绝官场名利,专注创作贡献社会,智慧勇气兼备!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韩愈,皇帝,文学,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

    那年是唐朝盛世,一位年轻的学者走在路上,他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本破旧的书,神情专注地读着。他的名字叫做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韩愈从小就很聪明,他父亲是一名经学家,也是一名文人。从小,他就被父亲培养成一个严谨、好学的人。他的父亲经常教他“不求甚解”的道理,也就是说,要知道

  • 教子有道,韩愈的《示儿》诗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韩愈,示儿,苏轼,陆游,唐朝,散文家,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苕溪渔隐丛话

    广东潮州韩文公祠中国古人用《示儿》做标题的诗,自以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临终前夕的那一首最为读者所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关心国家统一的深情大愿,感人至深。中唐大诗人韩愈(768-824)也有一首《示儿》。名气就没有那么大了,又曾经受到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能言之时必言,能为之时必为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韩愈,散文,古文,骈文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能言之时必言,能为之时必为魔石说2022-08-1516:04广东关注韩愈,多次科考不中,仕途坎坷;为人耿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被后世推崇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 武松只打死1头猛虎,韩愈手无缚鸡之力,却让1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大大小小的风筝标签:韩愈,武松,鳄鱼,新唐书,唐宪宗

    爱读《水浒》传的人,都会对书中的武松武二郎印象深刻。武松自幼习武,武艺高强,有一身好功夫。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猛虎,从此名扬四海。不过,武松之所以能打死老虎,并非他天生神力,主要是因为他长年习武,拳脚功夫力道惊人,所以才会如此威猛无敌。假若他要没有习武经历,能否打过猛虎就

  • 古代志怪故事——韩愈外甥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韩愈,唐宪宗,侍郎,吏部

    韩愈外甥唐宪宗时,吏部侍郎韩愈有个外甥,名叫孙湘。他小时候就放纵不羁,不读书,好饮酒。二十岁左右,去洛阳探亲,竟然羡慕修道生活不再回家,将近二十年中,音信断绝,一点消息也没有。元和年间,孙湘忽然回到长安,他衣服脏破,知识芜杂,行为怪僻。韩愈因为很久没有见到他,就容忍宽恕了他,让他在家里的学馆中和表兄

  • 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也重建了儒家道统

    历史解密编辑:红月之后有彩虹标签:韩愈,孔子,宋明,诗人,宋朝,唐朝,儒家道统,儒家思想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的一天,正是凤翔(今属陕西)法门寺佛塔开塔之日,唐宪宗要把内藏佛骨迎到宫内供养三日。一时间,人们“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掀起了一场迎接佛骨的热潮。在这甚嚣尘上的佞佛声浪中,却有人上书皇帝,要求制止这种风气,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