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太宗称他为“像我一样的英雄”,他是太宗最信任的儿子,李恪本人也很有才华。他善于挑选人才和征求意见。他在自己的封地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未能成为唐太宗的继承人,仅仅34年就去世了。为什么人们会想念他几千年呢? 李恪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他也很特别。他的母亲是杨,隋朝皇帝杨的女儿。在隋朝以后建造的唐宫里,李恪的身份是微妙的。这种母亲家庭的特殊身份也为他的悲惨人生埋下了隐患。
倍受宠爱
唐太宗并没有因为杨公主的身份而对她冷眼相待,而是宠爱她的儿子李克北。李克两岁时被授予象州都督称号和长沙亲王称号。七岁封凉州刺史,改称汉中亲王,九岁封汉王。李克十岁时被任命为宜州都督,主管八州的军事事务,当时宜州地域辽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唐朝除首都长安以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当然,李恪当时还年轻,不能去封地就职,但这表明了太宗对儿子的爱戴和尊敬。
当李恪十五岁时,唐太宗终于愿意让他出去受训,并任命李恪为 齐州总督。太宗在赶往封地之前,仍然不愿意让儿子进宫与他共进晚餐。父子告别后,李恪去 齐州 上任。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说: “父子之间,为什么我不想把他留在身边,经常和他见面呢?但是天子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国事我必须早点安顿下来。这也使他明白,他应该停止贪婪,这样当我离开的时候,他们的兄弟之间就不会有争执。“一年后,李克的任期结束,他回到了 太宗身边
遭遇挫折
由于唐太宗的青睐,李恪的生活一直很顺利,但毕竟年轻有活力。在这个时候,李恪还是有一些年轻人的傲慢和顽皮。19岁时,被封为吴和安州都督的李克被弹劾,他母亲的儿子在任期内打猎和嬉戏,毁坏了人民的庄稼。李克被免职,家庭人数减少。唐太宗可能也想借此机会磨练李恪,但他仍然爱着李恪。一年后,他要求李克官回到原来的岗位,去 安州就职。离开前,太宗皇帝警告李克: “我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我应该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作为我的儿子,你也应该管理你自己的领地。你应该用正义来统治事物,用适当的心灵来统治事物。你不应该再沉浸在游戏中,这样世界才能和平。作为一对父子,我希望你们能牢记自己的抱负,取得更大的进步。你刚回来就得离开我。为什么我不难过?我想给你一些财宝玩,但是我怕很难改变你的傲慢。我想给你们这些戒律作为一个教训。”
也许唐太宗的忠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那以后,历史书上再也没有记载过李克因为犯错而受到惩罚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恪本人也是一个善于接受建议和自我反省的人。这就是唐太宗欣赏李恪的地方,因为李恪和他很相似。唐太宗在多次采访大臣时也赞扬了李恪。然而,当时太子已经成立,太宗 的依赖对李恪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陷于冤案
当时,作为太子,承乾也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威胁。出于对得失的恐惧,他选择了冒险,暗中密谋对付齐李友。后来,他被宣誓作证。太宗把晋王李贽改为太子。然而,李贽是软弱的,慷慨的,不够强大。他成为太子只是因为他自己的身份。唐太宗还是偏袒李恪。不久,他怀疑李贽太仁慈太软弱,不能担任一国之君。这个时候,唐太宗无疑是想让李恪成为他最喜欢的王子。他召集孙无极等人商讨变更事宜。李贽的叔叔长孙无忌自然希望李贽继承王位。因此,为了争取这件事,他对太宗说: “晋王仁慈善良,这是君主为了和平与稳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成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我们怎么能在摇摆不定的同时改变呢?”太宗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事情解决后,太宗担心李恪不会和解。他不希望刚刚解决的局面再次变得动荡,所以他私下里也打了李恪,太宗曾经对李恪说: “父爱子,是人之常情。如果一个儿子能够忠贞孝顺,那是一件好事。如果他不遵守教诲,忘记了礼仪,他会被杀死。即使一个父亲爱你,他也救不了你。汉武帝死后,赵王继承了他的王位,延王傲慢自大,想要谋害他,如果他违反了规则,霍光就会杀了他。因此,作为一个部长,我必须小心。“太宗怕李恪会像几个兄弟一样下场不好。他希望李恪能够平平安安地做一个王子,这是太宗作为一个父亲最真挚的感情,李恪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他和太宗就像最普通的父子。他牢记父亲的警告,但即使如此,李恪也无法逃脱这场悲剧。
长孙无极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太宗试图改变自己地位的威胁,所以他对李珂深恶痛绝。高宗登基四年后,方以爱密谋反对李恪。常孙无极想趁机除掉李恪。方义爱按照常孙无忌的计划,诬陷李珂参与叛乱。高宗心地善良。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不想杀死他的兄弟,所以他恳求大臣们: “我的兄弟很少。虽然我哥哥违反了国家法律,但我还是想救我亲戚的命。“兵部尚书崔敦立,率周处罚关才和靖王平定七国之乱,劝告高宗不要为了多余的恩惠而无视法律。高宗拿不定主意。他心肠软,想为他的亲戚求情。听到部长的反对意见后,他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李恪被吊死在宫里。他的四个儿子也被流放,他的女儿也被罚看守坟墓。
李恪知道他是被长孙无极陷害的。临死前,他曾愤怒地斥责: “长孙无极窃取权力,祸害良善。如果氏族是精神的,你应该看到它的种族灭绝!我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天堂。后来,长孙无极受到了惩罚,被杀害,全家被灭门。李克终于平反,被加冕为玉林公爵。他的儿子们也被赦免了。长子李仁继承了李恪的爵位。直到仲宗登基,为了振兴李唐皇室,李仁被封为成王,李恪也被送回司空,并再次被安葬为王子。直到那时,李恪的冤屈才得到了彻底的澄清,李恪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最初是这个国家一位聪明的国王的优秀候选人。然而,由于其母亲和平民身份的限制,他被取消了王位资格。他虽然无意卷入皇权之争,但因其荣耀难以掩饰,被迫卷入各方争斗,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也有人想象,如果李恪真的能成为唐太宗的继承人,或许唐朝的长治久安可以维持得更久一些,吴和李家之间也不会出现混乱; 如果李恪不是出生在皇室,或者他的母亲不是阳公主,他就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无论多麽糟糕,他至少可以逃过这场致命的灾难,成为一个有才华的普通人; 反正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在他壮年的时候就死于不义。虽然创始人后来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在后人的眼中,他总是觉得太多的不公平,让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