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本是心怀天下的‘五好少年’,到了晚年却嗜色如命,姬妾成群,频繁买卖,堪称真正的大唐‘渣男’,是什么让他彻底黑化?白居易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白居易作为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有着‘诗魔’和‘诗王’的称号,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文豪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位心怀天下的关心民生疾苦的大诗人,却有着黑暗的一面。
起初的白居易
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他出生后不久,家乡就燃起了战火,为了躲避战乱,身为徐州别驾的白父,就把家人送到了江南居住。因此白居易的童年是在宿州度过的,白居易天资聪颖,在诗文上有着超越常人的天赋,更加难得的是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在他身上有着不似同龄人的坚毅,据说他读书读的过于勤奋,以至于嘴巴都生疮了,手也磨出了茧子,甚至连头发都白了,可见他刻苦的程度,唐德宗贞元三年,16岁的白居易来到了长安,年纪轻轻的他就写除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开始初露峥嵘,但在长安闲居了几年无事可做的白居易,再次回到了江南。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参加科举考中的进士,两年后,白居易任秘书省校书郎,正式进入了仕途,青年时代的白居易历经战乱,在南北之间颠簸,看尽了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并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因此这时的白居易满怀热情,渴望作出一番事业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济世救民。那么白居易的理想实现了吗?
晚年姬妾过百
白居易不为人知的一面,晚年风流惬意,不仅频繁更换歌姬,而且抢走好友小妾,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白居易了解底层百姓的艰难处境,因此他写了许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进入仕途的白居易自然也希望能够救万民于水火。唐宪宗元和元年,白居易又改任周至县尉,就是在这里他写下了婉转动人的《长恨歌》,元和二年白居易通过了殿试,备授为翰林学士,元和三年,白居易担任右拾遗,相当于皇帝的监察兼助理。虽然官职不大,但和皇帝的交流机会很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白居易的仕途还算是光明。
直到元和四年,白居易以言官的身份,上书唐宪宗,希望能够肃清吏治,轻徭薄赋,减少军备,以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但是唐宪宗却并没有当回事儿,甚至觉得他有些聒噪。正当这时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为弹劾而触怒了权贵,白居易就上书替好友求情,唐宪宗也正好找到借口,就把白居易改任为京兆户曹参军求个耳根子清净,这也是白居易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但这并没有磨灭他的志向,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书请求彻查凶手,但是朝廷却认为他越级汇报,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的几年里,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借一位女子的不幸经历来抒发自己遭遇贬谪的苦闷和不甘。
元和十五年,唐穆宗,李恒继位,白居易被召回京城,担任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京城,本想有着一番作为的白居易为何最终会彻底失望呢?
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竟是个渣男?
晚年沉迷酒色,不能自拔,豢养家姬是女性为玩物,甚至勾引朋友之妻!白居易虽然回到了长安,但是他发现政治黑暗,朝廷腐败,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于是心灰意冷,请求外任。长庆二年,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上,白居易兴修水利,修建了钱塘江堤,而且劝科农桑,沈受百姓的爱戴,长庆四年,白居易被调回了京城,第二年白居易被外放为苏州刺史,经过这一番折腾,白居易已经对现实彻底失望,他的理念也从兼济天下变成了独善其身,而且这时的他已经年过五旬,心中曾经的热情早已被坎坷的仕途磨灭干净,
从此之后白居易虽然也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大多数都是闲职,而他也厌倦了政治,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唐武宗会昌二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的头衔正式退休了,退休之后白居易就住到了香山寺,整日研习佛法,直到会昌六年,这位天才诗人与世长辞,终年75岁。据说晚年的白居易不仅整日和老友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而且还开始沉迷女色,他不仅开始蓄养大量的家姬,而且还亲自下场指导她们歌舞,为了保持歌舞队伍的新鲜血液,白居易在十年之内就更换了三批,那些年老色衰的就被他转手倒卖给别人了,白居易在晚年的‘黑化’虽然有些突兀,但当一个人所有的希望都落空后,自然就需要寻找新的寄托,也许沉迷女色就是白居易的自我麻痹吧,看到这里,您觉得白居易到底为何会突然‘黑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