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长孙皇后,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被同父异母的兄长羞辱。但长孙氏作为皇后,对自己的异母弟弟很好,甚至还为她求情,武则天却用各种手段杀死了四个弟弟,这其中的缘由,值得商榷。
唐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武则天和长孙皇后,对李唐皇室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辅佐皇帝,开创了贞观,一个是改变世界,是一个女皇。
这两个女孩的遭遇差不多,但她们的选择却完全不同,所以她们的下场也完全不同,为什么她们都会被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欺负,而她们的所作所为却完全不同?
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做出的反应也是完全不同的。
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做法不同的真正原因
长孙皇后是由大伯高士廉的牵线,与李世民结为皇后,武则天也是在受尽折磨之后,才被举荐入宫,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干将。
武则天的同父异母的兄长和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的兄长都是一样的,他们并不支持自己的姐姐。
长孙安业在六百二十七年参加造反,在长孙皇后的哀求下,李世民饶了他一命,贞观元年,长孙氏夫妇刚刚登基,弟弟就造反了。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将武则天带到了皇宫,并且成为了皇帝。不过,武氏一脉的几个儿子,对武则天也是不屑一顾。
武氏等人自以为身为世家子弟,不需要依靠女人来获得荣华富贵,实在是一种耻辱。所以他对武则天母子,一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所以武则天觉得自己的兄长不识抬举,就会让他们畏惧,所以才会用各种理由,把自己的兄长都给打发了,而这些兄长也都葬身在了国外。
武则天当初当上皇后之时,对自己的兄长都很好,能提拔的都提拔了,可自己的兄长不但不领情,反而出言不逊,任谁也受不了。
武则天之所以会对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除了武则天的那些兄长不领情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1、两人母亲家庭背景不同,造成两人受到的教育观念不同
长孙皇后的生母只是一个氏族的普通女人,虽然自幼就懂得争权夺利,但是毕竟都是在上司手下做事,只要家人团结在一起,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会有血缘关系。
所以长孙皇后虽然被同父异母的兄长逐出了家门,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长孙,所以哪怕家里的男人再穷,只要能帮上忙,她也会竭尽全力的帮助。
至于杨氏,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是隋代的皇族,是前朝的王妃,也是亡国的王妃。在古代,皇室的儿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国安时代,皇子和孩子们都是勾心斗角的。
在国家覆灭之后,幸存者的后代为了生存而互相竞争,所以在杨氏的思想中,并没有什么“家族”的概念。
一个没有家庭观念的母亲,当然不会教导自己的子女什么叫家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如果对方对自己有利,那么他们就会成为自己的亲人,如果没有好处,那么自己就是一颗棋子。
武则天是个有夫之妇,有夫之妇,必遭诟病,所以她迫切地想要武氏兄弟为她撑腰,建立自己的势力,可是武氏兄弟却不明白这一点,还出言羞辱,岂不是让武则天身败名裂?
这也是为什么武则天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长孙皇后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2、长孙皇后和武则天的事业理想不同
后人称长孙皇后为“文德皇后”,都说她是一位贤妃,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长孙皇后的功劳不小,但那是因为她是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当年娶李世民为皇子,两人都有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再加上玄武门的变故,两人携手打拼江山,可谓是患难与共。
自古以来,女人最好的归宿就是有一位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有自己的事业,长孙皇后有李世民这个宠儿,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围绕着李世民,和他一起守护李唐。
长孙皇后的志向并不高。
那武则天又是怎么回事?武则天是推翻李唐,成为皇后的人,武则天在封建体制下,做出了所有女人都不敢想、也不敢想的事,她的野心很大。
有野心的人,往往都是心狠手辣之辈,所以武则天可以对自己的亲弟弟下狠手,但长孙皇后不行。
这也是他们行事风格迥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武则天与长孙皇后的遭遇虽然有许多类似之处,但都只是表面上的相同,所受的教育理念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行事风格必然也会有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