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些年泼在文成公主身上的脏水,是时候还她一个公道了

这些年泼在文成公主身上的脏水,是时候还她一个公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柳小红爱生活 访问量:1022 更新时间:2024/1/30 13:36:44

文成公主是位“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人物,一方面,在藏族同胞心里一直拥有崇高的地位“她带来了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带来了茶叶、医书、青稞、豌豆,还教会了打酥油、织氆氇......”;

另一方面,历史上我们也看到泼到她身上的脏水比比皆是,“文成公主入藏后遭松赞干布冷落、守活寡31年需要靠装疯卖傻度日、与禄东赞有奸情还生下一孩子......”,今天我们细数一下这些传言。再看看它们是否真的可信

1

文成公主是在吐蕃武力逼迫下和亲的?

有传言说文成公主入藏是由唐朝跟吐蕃曾发生过的一场战争——松州之战导致的。

关于这场战争,中原史书的确是有记载,而且敦煌的吐蕃史籍中也有所提到,还是比较可信的。史书记载了战争就代表了“文成公主是在吐蕃武力逼迫下和亲”的吗?

▲松州古城

我们就来讲讲清楚这场战争的真相。

当时吐蕃东边的大唐是个许多人景仰的国家,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吐谷浑和东突厥都娶了唐朝的公主。

▲松州之战时唐朝、吐蕃疆域

松赞干布不甘落后,于公元638年第一次派人前往大唐求婚,结果没想到的是,吐蕃的求婚使者碰了一鼻子的灰,这让松赞干布看来在唐朝眼里吐蕃连小小的吐谷浑都不如。

火上浇油的是,吐蕃使者归来之后,由于害怕被赞普责罚,居然把求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吐谷浑从中作梗,才造成了求婚失败。

▲松州古城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吐蕃为展示自己有实力和亲,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松州之战(松州即今天的松潘县),但是这一番战火造成的战损对两国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实际意义仅限于展示实力。

“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关于松州之战两国战损的记载)

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仅损伤千余人,这对于当时的大唐,不过是一场规模甚小的边境摩擦。

但这场战争让吐蕃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确实让李世民一改“吐蕃根本达不到与唐和亲基本要求”的态度,便答应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综上所述,松州之战是文成公主入藏的关键因素,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2

文成公主进藏期间

和迎亲大使禄东赞有私情,还生下一孩子?

首先,我们先说说禄东赞是谁。

禄东赞第一次出现在史料里是在《旧唐书》中,“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旧唐书》里的“弄赞”是松赞干布的简称)

▲雍布拉康下的嘎尔禄东赞像(汉文中常以“禄东赞”简称)

这其中的“相”指的就是禄东赞,当时吐蕃王朝采用的是“独相制”,禄东赞是朝里唯一的相。但正是因为有这条“携金宝前来致礼”的记载,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禄东赞是来长安求亲的。甚至还出现过配套的传说:

“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程艰辛,历时三年,期间公主被禄东赞勾引,与其生下残疾孩子。赞普得知后,二人逃至安多地区,再后来孩子去世,赞普宽恕禄东赞,他们才回到拉萨,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经过这些波折,公主才与松赞仅生活三年。”

▲《步辇图》步辇中为唐太宗,中为禄东赞

事实上在禄东赞之前,已经有过两次求亲了,李世民也不可能因禄东赞提了东西就同意他将文成公主带走。

那么禄东赞到底是什么身份呢?禄东赞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迎亲使”。这一点在《旧唐书·太宗纪》里面写的非常清晰,“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逆女”是古代“迎亲”的别称。

▲禄东赞像(c)何蓬磊

再来说说“文成公主到底走了几年呢?有没有时间在路上生孩子?”

《吐蕃大事记年》清晰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丁丑(18日),公主到达西藏”,且记载在松赞干布亡故前9年的条目里。而且确知,松赞干布亡于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以此推理,文成公主正月从长安出发,当年便到达吐蕃,耗时不到一年,这也和两国使臣往返所用的时间基本吻合。

▲鄂陵湖和扎陵湖之间

再来看看迎亲的地点,《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

“柏海”便是今天的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地区,大约在长安至拉萨唐蕃古道的中间位置。

▲鄂陵湖(c)摄影师武林

这也就意味着,如二人之间却有私情,只能发生在道路前半段,而这段时间不足六个月,如何来得及生下孩子?

▲电视剧《文成公主》剧照

3

文成公主进藏后受松赞干布冷落,

遭尺尊公主虐待,靠装度日?

关于文成公主进藏后的生活幸福与否,就更有大量版本了。说的最多的是:文成公主去了吐蕃,就是个小妾,干着挑水劈柴的活。

这种言论完全就是有悖常理,吐蕃王宫连个可以用的宫女都没有吗?非得逼着一个娇生惯养的唐朝公主干她不擅长的活儿?这完全不符合常规逻辑。

有人说,文成公主的地位还不如尼泊尔公主,理由也振振有词,说是松赞干布斥巨资为尼泊尔公主修建了一个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只得到了一个小昭寺。

其实大、小昭寺本无大小之别,更无尊卑之分。小昭寺藏语为“甲达绕木切”,而大昭寺最初名为“惹萨”,后经元、明、清历朝履加修改扩建才有现在的规模。

大小昭寺只是因为现代人习惯于以12岁为大、8岁为小来简单区别保存和供奉佛祖不同等身像的两座寺。

▲大昭寺修建壁画

又有人说了,从两个公主的称谓就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比尺尊公主地位低下。

他们认为,吐蕃王妃(正妻)称作觉蒙,尺尊公主便是这个称号,称文成公主的赞蒙,是吐蕃王室妇人的泛称,与觉蒙有着身份上的显著差距。

但著名藏学大家王先生已经辨析过这个问题了,他认为,赞蒙、朱蒙(末蒙)、觉蒙等头衔没有区别,都是对王室后妃的泛称。

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觉蒙是正妻,而赞蒙是泛称,这个以称谓论地位的说法被完全攻破。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后地位地下,受尺尊公主虐待的言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4

文成公主出嫁时,松赞干布已73岁高龄?

松赞干布亡故后,文成公主改嫁松赞干布儿子?

这两点纯属胡编乱造,首先对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年龄,史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文成公主,生于625年,680年因天花病逝于吐蕃。

·松赞干布,生于617,卒于649年(汉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赞普位20余年。

▲松赞干布

算下来,松赞干布也就大文成公主8岁而已,文成公主是公元641年,16岁时入的藏,当时的松赞干布也不过24岁。

至于松赞干布亡故后,文成公主嫁给其儿子更属无稽之谈,因为松赞干布在去世后,其唯一的儿子贡日贡赞已死,因此,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任赞普,他当时还是个小不点,便由禄东赞辅佐。

▲芒松芒赞

再从文成公主去世后的祭祀以及藏族人民对待她的态度来看: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规格高于吐蕃历代皇后,大唐也专门派遣使者吊祭。

公主生前为吐蕃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吐蕃民众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他们在公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建起了寺庙,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为尊敬的方式对她常年祭祀和膜拜。

▲《文成公主》大型音乐剧

文章至此,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业绩和在藏族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如何,那些脏水可不可信也已经不言而喻。

话说回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屈指可数的几年,其后独自生活了三十年,在藏地留下满地传说。

但汉文世界对她的记载甚少,她于故土那么遥远,现在偶尔还要受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文章泼脏脏水,不禁令人扼腕,忍不住一声轻叹。

图文整理于网络,文中部分未标注作者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人们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却鲜有人知,她最终的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道宗,吐谷浑,吐蕃

    西藏,自古以来都是原始神秘的地方,但却并不落后。原因在于,早在唐代,当时控制全西藏的吐蕃就与唐朝有了交往,并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进藏和亲,是她们打开了从中原通向藏地的大门,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带到了世界屋脊上,因此她们也受到汉族和藏族人民共同的尊敬与爱戴。

  • 布达拉宫那么漂亮,是为谁建的?反正不是给文成公主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宫殿,西藏,小昭寺,凯旋门,文成公主,布达拉宫,松赞干布

    历史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西藏有一个神奇又浪漫的宫殿,就是现如今的布达拉宫。关于布达拉宫,人们都说是松赞干布为了文成公主而建的布达拉宫,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还是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布达拉宫随着时间的积累,有着数不胜数的藏族文化以及艺术的瑰宝,这座辉煌的宫殿,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其实

  • 从文成公主的双重形象看中原文化在西藏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文成公主,中原,中原地区,西藏,吐蕃,唐朝

    文成公主进藏是西藏地方同祖国关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成公主的形象在文献中逐渐丰满,成为为西藏带来中原文化的使者、擅长堪舆的中原公主。文成公主形象的塑造过程反映出历史上西藏地区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和重视。文成公主的双重形象第一种形象:给西藏地区带来中原文化的使者。在伏藏文献《柱间史》中,对

  • 文成公主是如何影响藏族文化的?西瓜视频带你重走出嫁路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吐谷浑,李道宗,李世民

    说起汉藏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谈文成公主;说起汉族文化如何影响藏族文化,也不得不谈文成公主。那么,文成公主究竟做了哪些有益于汉藏两民族关系的事情呢?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见周边的吐谷浑娶了唐朝的公主,在周边各民族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也向唐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通过西瓜视频了解到

  • 文成公主和亲涨国人志气,昭君出塞让人羞愧难当?错,真相正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文成公主,昭君出塞,王昭君,松赞干布,汉元帝,李世民

    此说法相当不妥!恰恰相反,文成公主和亲有很大的“逼婚”成分,昭君出塞却彰显了大汉国威。不过,无论是文成公主还是王昭君,她们对促进民族和平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既然如此,为何后人会产生“颠倒黑白”的理解了呢?这其中又隐藏了什么历史玄机呢?我们先从两位“和亲大使”的简历说起。王昭君出生于汉宣帝五凤四年(前

  • 唐朝国力强盛,为何还要和吐蕃和亲,而远嫁的文成公主又过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唐朝,李世民,吐谷浑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唐朝的明明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以和亲的形式维护和其他附属国的政治关系?而当时因和亲远嫁的文成公主,在嫁到吐蕃国后,生活又过得怎样呢?关于以上问题,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过得并不幸福,甚至可以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因为文成公主并不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个正妻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道宗,吐谷浑,李世民,薛仁贵

    提到文成公主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曾听说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但是,除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之外,对于文成公主这个人,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嫁到吐蕃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

  • 文成公主都进藏了,为何大唐和吐蕃还在201年里179场仗?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吐蕃,唐军,进藏,李世民,侯君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按正规说法,这是大唐正式和吐蕃结成了秦晋之好。但其实,按这个词的本来意思,这绝对不是好话。因为真正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一点都不好。历史上,秦晋两国就是连续数代结亲,连续数代打仗。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方鸿渐的老爹也是这么总结的。▲大胡子吐蕃使臣就是禄东赞文成公主进藏本

  • 超级震撼!《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员多达800多名,380元的票价超值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蜀黍看世界标签:文成公主,实景剧,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拉萨,藏戏

    这一次到拉萨终于实现了观看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的愿望,380元的票价不便宜,观看以后却觉得物有所值。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过去我就听闻《文成公主》实景剧是以拉萨的自然山川为背景,是在圣城璀璨星空下演绎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场面恢宏浩大。真正置身其中的

  • 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她为什么远嫁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李道宗,吐谷浑,李世民

    文成公主(?—680年),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