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是位“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人物,一方面,在藏族同胞心里一直拥有崇高的地位“她带来了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带来了茶叶、医书、青稞、豌豆,还教会了打酥油、织氆氇......”;
另一方面,历史上我们也看到泼到她身上的脏水比比皆是,“文成公主入藏后遭松赞干布冷落、守活寡31年需要靠装疯卖傻度日、与禄东赞有奸情还生下一孩子......”,今天我们细数一下这些传言。再看看它们是否真的可信
1
文成公主是在吐蕃武力逼迫下和亲的?
有传言说文成公主入藏是由唐朝跟吐蕃曾发生过的一场战争——松州之战导致的。
关于这场战争,中原史书的确是有记载,而且敦煌的吐蕃史籍中也有所提到,还是比较可信的。史书记载了战争就代表了“文成公主是在吐蕃武力逼迫下和亲”的吗?
▲松州古城
我们就来讲讲清楚这场战争的真相。
当时吐蕃东边的大唐是个许多人景仰的国家,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吐谷浑和东突厥都娶了唐朝的公主。
▲松州之战时唐朝、吐蕃疆域
松赞干布不甘落后,于公元638年第一次派人前往大唐求婚,结果没想到的是,吐蕃的求婚使者碰了一鼻子的灰,这让松赞干布看来在唐朝眼里吐蕃连小小的吐谷浑都不如。
火上浇油的是,吐蕃使者归来之后,由于害怕被赞普责罚,居然把求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吐谷浑从中作梗,才造成了求婚失败。
▲松州古城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吐蕃为展示自己有实力和亲,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松州之战(松州即今天的松潘县),但是这一番战火造成的战损对两国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实际意义仅限于展示实力。
“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关于松州之战两国战损的记载)
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仅损伤千余人,这对于当时的大唐,不过是一场规模甚小的边境摩擦。
但这场战争让吐蕃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确实让李世民一改“吐蕃根本达不到与唐和亲基本要求”的态度,便答应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综上所述,松州之战是文成公主入藏的关键因素,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2
文成公主进藏期间
和迎亲大使禄东赞有私情,还生下一孩子?
首先,我们先说说禄东赞是谁。
禄东赞第一次出现在史料里是在《旧唐书》中,“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旧唐书》里的“弄赞”是松赞干布的简称)
▲雍布拉康下的嘎尔禄东赞像(汉文中常以“禄东赞”简称)
这其中的“相”指的就是禄东赞,当时吐蕃王朝采用的是“独相制”,禄东赞是朝里唯一的相。但正是因为有这条“携金宝前来致礼”的记载,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禄东赞是来长安求亲的。甚至还出现过配套的传说:
“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程艰辛,历时三年,期间公主被禄东赞勾引,与其生下残疾孩子。赞普得知后,二人逃至安多地区,再后来孩子去世,赞普宽恕禄东赞,他们才回到拉萨,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经过这些波折,公主才与松赞仅生活三年。”
▲《步辇图》步辇中为唐太宗,中为禄东赞
事实上在禄东赞之前,已经有过两次求亲了,李世民也不可能因禄东赞提了东西就同意他将文成公主带走。
那么禄东赞到底是什么身份呢?禄东赞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迎亲使”。这一点在《旧唐书·太宗纪》里面写的非常清晰,“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逆女”是古代“迎亲”的别称。
▲禄东赞像(c)何蓬磊
再来说说“文成公主到底走了几年呢?有没有时间在路上生孩子?”
《吐蕃大事记年》清晰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丁丑(18日),公主到达西藏”,且记载在松赞干布亡故前9年的条目里。而且确知,松赞干布亡于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以此推理,文成公主正月从长安出发,当年便到达吐蕃,耗时不到一年,这也和两国使臣往返所用的时间基本吻合。
▲鄂陵湖和扎陵湖之间
再来看看迎亲的地点,《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
“柏海”便是今天的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地区,大约在长安至拉萨唐蕃古道的中间位置。
▲鄂陵湖(c)摄影师武林
这也就意味着,如二人之间却有私情,只能发生在道路前半段,而这段时间不足六个月,如何来得及生下孩子?
▲电视剧《文成公主》剧照
3
文成公主进藏后受松赞干布冷落,
遭尺尊公主虐待,靠装度日?
关于文成公主进藏后的生活幸福与否,就更有大量版本了。说的最多的是:文成公主去了吐蕃,就是个小妾,干着挑水劈柴的活。
这种言论完全就是有悖常理,吐蕃王宫连个可以用的宫女都没有吗?非得逼着一个娇生惯养的唐朝公主干她不擅长的活儿?这完全不符合常规逻辑。
有人说,文成公主的地位还不如尼泊尔公主,理由也振振有词,说是松赞干布斥巨资为尼泊尔公主修建了一个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只得到了一个小昭寺。
其实大、小昭寺本无大小之别,更无尊卑之分。小昭寺藏语为“甲达绕木切”,而大昭寺最初名为“惹萨”,后经元、明、清历朝履加修改扩建才有现在的规模。
大小昭寺只是因为现代人习惯于以12岁为大、8岁为小来简单区别保存和供奉佛祖不同等身像的两座寺。
▲大昭寺修建壁画
又有人说了,从两个公主的称谓就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比尺尊公主地位低下。
他们认为,吐蕃王妃(正妻)称作觉蒙,尺尊公主便是这个称号,称文成公主的赞蒙,是吐蕃王室妇人的泛称,与觉蒙有着身份上的显著差距。
但著名藏学大家王尧先生已经辨析过这个问题了,他认为,赞蒙、朱蒙(末蒙)、觉蒙等头衔没有区别,都是对王室后妃的泛称。
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觉蒙是正妻,而赞蒙是泛称,这个以称谓论地位的说法被完全攻破。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后地位地下,受尺尊公主虐待的言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4
文成公主出嫁时,松赞干布已73岁高龄?
松赞干布亡故后,文成公主改嫁松赞干布儿子?
这两点纯属胡编乱造,首先对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年龄,史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文成公主,生于625年,680年因天花病逝于吐蕃。
·松赞干布,生于617,卒于649年(汉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赞普位20余年。
▲松赞干布
算下来,松赞干布也就大文成公主8岁而已,文成公主是公元641年,16岁时入的藏,当时的松赞干布也不过24岁。
至于松赞干布亡故后,文成公主嫁给其儿子更属无稽之谈,因为松赞干布在去世后,其唯一的儿子贡日贡赞已死,因此,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任赞普,他当时还是个小不点,便由禄东赞辅佐。
▲芒松芒赞
再从文成公主去世后的祭祀以及藏族人民对待她的态度来看: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规格高于吐蕃历代皇后,大唐也专门派遣使者吊祭。
公主生前为吐蕃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吐蕃民众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他们在公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建起了寺庙,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为尊敬的方式对她常年祭祀和膜拜。
▲《文成公主》大型音乐剧
文章至此,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业绩和在藏族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如何,那些脏水可不可信也已经不言而喻。
话说回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屈指可数的几年,其后独自生活了三十年,在藏地留下满地传说。
但汉文世界对她的记载甚少,她于故土那么遥远,现在偶尔还要受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文章泼脏脏水,不禁令人扼腕,忍不住一声轻叹。
图文整理于网络,文中部分未标注作者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