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甘堕落,任凭李世民使出浑身解数,都捞不起来的太子李承乾!

自甘堕落,任凭李世民使出浑身解数,都捞不起来的太子李承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28 6:28:40

或许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让历史上每一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一堆“能折腾”的子嗣,秦始皇、洪武帝、康熙皇帝等等,比比皆是如此,当然了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没能逃掉这个“魔咒”!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便成了大唐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并在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正式即位为太宗皇帝,李世民刚即位伊始,便将自己与长孙皇后的嫡子李承乾立为了皇太子,这时的李承乾刚满8岁。

历史上很少有哪位帝王正值壮年是便匆匆组建东宫,而且东宫太子年龄还这么小,李承乾这样的在几千年历史上都屈指可数,不过,从中也确实能看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宠爱。

都说帝王多无情,但从众多的史料都可以发现,李世民对李承乾的重视和宠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父爱。一方面,李承乾的生母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李世民对长孙皇后也是敬爱有加,李世民甚至赞其为“嘉偶”,爱屋及乌,李世民自然对李承乾甚是喜爱;另一方面,李世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兄弟相残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索性就早立太子,以杜绝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

一开始李承乾也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宠爱,虽然天资平平,但也算是勤奋刻苦,每每陪李世民处理政事至深夜,而且李世民每次出巡留太子监国,李承乾也都将政事处理的井井有序。李承乾表现得这一切都让李世民感觉到皇位传给李承乾,大唐帝国即使不能再创盛世,也会蒸蒸日上。然而,这一幅“融洽之景”却随着李承乾的一场大病戛然而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承乾自小便患有足疾,不过平常行走也算正常,不过在李承乾成年后不久,便生了一场大病,导致足疾恶化,后来这场大病虽然愈好,但此后李承乾在走路时只能一瘸一拐的!这场变故,对作为当朝太子的李承乾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虽然李世民始终没有放弃李承乾而另立他人为太子的打算,但李承乾却固执地认为李世民绝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个瘸子!在这种思想下,李承乾再也不愿踏出东宫半步,整日在宫中饮酒寻欢,自我消沉。

对于李承乾的堕落消沉,李世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但是,有些人看到李承乾这样却坐不住了,这些人中就有李承乾的亲弟弟魏王李泰,李泰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同样作为嫡子,只因晚出生了几年就与皇位无缘,李泰心里当然是不服气的。恰好又看到李承乾日益沉沦,本就觊觎皇位的李泰,终于按耐不住开始蠢蠢欲动了,便纠集一帮御史三天两头的弹劾李承乾。

要说李世民也是真的疼爱李承乾,面对堆积如山的弹劾太子的奏折,李世民还是选择保全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便在一次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当众表示,太子虽患足疾,但并不影响行走,何况太子已有子嗣,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立李承乾的儿子为大唐的接班人。

李世民本以为这样做可以使李承乾安心,从而振作起来。然而李承乾早已消沉见底、无法自拔,不仅没有丝毫的振作,反而做了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场景,就是“兄弟相残”。李承乾雇佣杀手企图暗杀魏王李泰,结果被李泰的护卫拦下,李承乾见事件败露,于是铤而走险,决定起兵逼宫,结果因为仓促起兵,筹划不当而失败。

面对对自己兵戈相向的爱子,唐太宗再一次选择了保全李承乾,不过由于朝中御史的压力,唐太宗不得不废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贬为平民。同时,唐太宗又怕失去太子之位的李承乾,在自己百年后会遭到清算,于是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的理由立软弱的李治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再堕落也始终是父母的心头肉。不过,作为一个人,面对困难时,就自甘堕落的放任自己,别人在怎么救也终究是无济于事!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册封的太子李承乾为何极度叛逆?他的子孙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李林甫,唐玄宗,长孙皇后

    当了十几年太子的李承乾突然极度叛逆。宠溺男子、刺杀老师、热爱突厥文化,最终自取灭亡。他的子孙大多平平,最能干的孙子被逼服毒自尽。李承乾的一生,从万人追捧到仓皇如丧家之犬。很好地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父亲李世民虽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却对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手足无措。可见教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让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承乾宫变失败,冥冥之中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玄武门之变,李渊,李建成,李治

    一个天上从来都只能有一个太阳,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距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之前的大唐王朝酒曾经因为皇帝之位多次爆发了争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玄武门之变到今天都还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场震烁古今的政变最后在李世民都手中结束,整个大唐换了一个主人,以李世民斩杀他的兄长李建成,诛杀他的弟弟李元吉

  • 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谋反?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长孙皇后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他以后当皇帝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自幼聪明可爱,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就这样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谋反?为什么会说是因为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我们看看李承乾造反原因。首先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其母就是长孙皇后,出身根正苗红更何况有

  • 李承乾的最后一天:心里想着仁慈的母亲,嘴里喊着宠爱的称心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元吉,李建成,朱高炽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相传这一天尝百草的神农氏会下凡赐药,拯救被病痛摧残折磨的孕育众生。这天,皇帝会赐给臣子红雪、紫雪、面脂、口脂、澡豆等物,受赠臣子亲笔撰写“谢上表”,感谢皇恩浩荡。红雪“

  • 重识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为何不立李泰为新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泰,李治,李恪

    在贞观年的中后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长孙皇后,从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从小聪明过人,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宠爱。两人在太子位上掀起了政治斗

  • 李承乾、李建成、杨勇这三位被废太子,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李承乾,李建成,杨勇,李世民,李渊

    作为文臣,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教导太子了,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教导了三位太子,却没能辅佐出一位帝王。不知道是这三位太子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摊上了这么一位倒霉老师,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太子之位被废黜。这位老师也因此出名了,更是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太子杀手”。这三位倒霉的太子分

  •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并非因魏征犯颜直谏,而是牵涉李承乾谋反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征,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侯君集,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是我国古代君臣相合的典范,千年以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和大臣相知相处的范本。从古到今有很多儒家学者推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求皇帝和大臣都以他们为楷模。可是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却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于是很多阴谋论的东西就传了出来,在历史学界中

  • 李承乾身为太子,以后继位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要冒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建成,太子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承乾只是一朵培植在温室里的水仙,经不起风,见不了雨,略有委屈,便破罐乱摔;偏偏做事又不用脑,不知行谋反大逆失败的严重后果,用自己这点小力量、这点小经验去跟饱经大风大浪的父亲李世民斗,真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下面先说说李世民是怎么培植他这枝水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有多荒唐?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突厥,侯君集

    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之深,从李世民为他们二人的儿子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承乾”有着承载乾坤,继承大统之意,“泰”有着国泰民安之意,“治”有着治理天下之意。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世民定位太子,李世民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早期的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展现出

  • 李承乾: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承乾,皇帝,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魏征,李治

    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今天我们来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务。我们都知道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曾经爆发了一场太子之争,最后皇位居然不声不响地落到了,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唐高宗李治的身上。有人说这是唐高宗李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真的是这样吗?在政治舞台上,与世无争的人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