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废太子李承乾因为孙子追封为王,这个孙子能力不小,可惜结局悲催

废太子李承乾因为孙子追封为王,这个孙子能力不小,可惜结局悲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3/8 13:08:21

在唐朝前期,废太子挺多,从高祖朝开始,一直到玄宗朝,几乎一个朝代一个。

如隐太子李建成,废太子李承乾,武则天两个儿子李弘、李贤,玄宗的太子李瑛等等。都觉得有点家族传染似的。

既然被废,当然总有理由。当年李世民杀掉太子哥哥李建成做了皇帝,而到了他自己,嫡长李承乾不争气,在这一点,他比父亲果断多了。屡屡给承乾机会,可李承乾没有把握好,最终被废。

太子李承乾剧照

首先说说这个嫡长子,因为生于承乾殿,所以就以此为名。他一出生就是罗马,别的皇子可望不可及。

武德三年,高祖李渊就封秦王李世民这位嫡长子为恒山王,一出生就是王爷。武德五年,又改封中山王。武德九年,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了,前途一片光明。

李承乾做太子时才八岁,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太宗对他寄予厚望。很早就培养他听政能力,李世民要是出去散心了,就让太子监国。

可是长大了,却变化巨大,喜好声色犬马,还是个两面派,在父亲面前毕恭毕敬,一转身就放肆疯玩。手下提醒劝谏他,他马上认真倾听,引咎自责,然而还是我行我素,死不悔改。

而他的同胞弟魏王李泰喜好文学,才华横溢也受到太宗的喜爱与重视。李承乾感到了一种压力。可他不是想提高自己,改正自己缺点,而是处心积虑想除掉同胞弟弟。

他私下养了一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谋杀魏王,没有成功也就作罢了。还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筹划谋反。

贞观十七年三月,齐王祐起兵谋反,纥干承基和齐王祐暗中也有勾搭也被逮捕了,随后在审讯过程中,他供出了太子谋反一事。

然后太宗亲自过问,审讯属实,当年九月就把李承乾贬到了黔州。一个月后,废太子承乾可能觉得人生无望了,竟然死掉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伤心,以国公的待遇埋葬了这个儿子。

毕竟是皇族中人,不会连锅端,承乾有三个儿子,也有孙子,后代过得也还不错。

李承乾的三个儿子分别为李象、李厥,李医。至于生母是谁,无从知道。

只有两个儿子有后代记录,李医没有记载。李象为怀州别驾,李厥为鄂州别驾。李象有儿子李适之,这个儿子能耐挺大,下面会详细介绍。

李象孙子为李粹,曾孙为李位,李位有子李沖。

李厥儿子李昶,李昶有子李怀,李怀有子李悦。

从他们两支来说,李承乾子孙一直都在,李承乾孙子李适之在玄宗朝很受重用,做到了宰相,也是他向玄宗提出要求,让祖父归葬昭陵。

开元二十四年八月,玄宗追封废太子承乾为恒山郡王,谥号曰“愍”;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命令官员把承乾,李象灵柩陪葬于昭陵柏城内。李象当然也跟着追封为越州都督、郇国公。

李适之,开始名字叫“昌”。神龙初年,擢为左卫郎将。开元年间,迁为通州刺史。以能办事、善治政而成名。

按察使韩朝宗为他在朝中美言。于是擢升为秦州都督,又迁任陕州刺史、河南尹。当时谷、洛地区每年徭役,耗费大量劳动力,然后命令李适之监造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从此洪水不再为患。

唐玄宗剧照

玄宗对工程非常满意,刻石碑铭记功劳,永王李璘书写碑文,皇太子李瑛书写匾额。李适之进升为御史大夫。

开元二十七年,兼任幽州长史,知节度事。李适之受到重用,就自然会为他的祖父,父亲考虑了,他就以祖父承乾被废,父亲李象又于武则天执政时被逐出京城,不能按常仪进行安葬要求将他们陪葬于昭陵,玄宗下诏许可。

之后李适之任刑部尚书。他喜欢广交朋友,接待宾客饮酒一斗都不醉。夜晚宴饮、娱乐,白天决断政务,案几上没有积压的卷册。这点比他祖父肯定要强过几倍。人家是工作娱乐两不误。

天宝元年,李适之代替牛仙客为左丞相,封清和县公。而这时李林甫受到重用,李林甫什么人,我们都清楚,“口蜜腹剑”,只要与他不和,他会把你往死里整。而恰恰李适之与他不和。

李林甫剧照

李林甫阴险,私下好好的对适之说:“华山产金子,开采的话可以富裕国家,只是皇上不知道。”李适之生性豪放,相信了他的话。之后,趁有机会从容的向玄宗说了此事。玄宗惊喜,于是又询问林甫。

李林甫回答:“臣下早知道了。不过华山是陛下的根本、命脉。王气积聚在这里,不可以穿凿、冶矿,所以不敢将这事说于皇上。”玄宗于是以为林甫爱护自己,而觉得适之对自己不亲近。

之后,皇甫惟明、韦坚、裴宽、韩朝宗这些适之所亲厚、善待的人,都被林甫诬陷以罪名。适之惧怕,内心不安,于是要求罢相,求一个闲散的职位。最后授以太子太保的职位,欣欣然自以为免去了祸患。

不久,因韦坚的事受连累,被贬为宜春太守。不久,御史罗希弼携诏书逼死韦坚于所贬处所。

州县地方上都震动、惊恐。等到经过宜春,适之惧怕,喝毒药自杀了。

李适之还是象祖父承乾一样,没有心机,不懂得韬晦,被人陷害,最终走上死于贬所的命运!

参考:《旧唐书》《新唐书·第127章》

更多文章

  • 自甘堕落,任凭李世民使出浑身解数,都捞不起来的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皇位,李治

    或许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让历史上每一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一堆“能折腾”的子嗣,秦始皇、洪武帝、康熙皇帝等等,比比皆是如此,当然了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没能逃掉这个“魔咒”!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便成了大唐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并在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正式即位为太宗皇帝

  • 李世民册封的太子李承乾为何极度叛逆?他的子孙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李林甫,唐玄宗,长孙皇后

    当了十几年太子的李承乾突然极度叛逆。宠溺男子、刺杀老师、热爱突厥文化,最终自取灭亡。他的子孙大多平平,最能干的孙子被逼服毒自尽。李承乾的一生,从万人追捧到仓皇如丧家之犬。很好地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父亲李世民虽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却对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手足无措。可见教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让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承乾宫变失败,冥冥之中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玄武门之变,李渊,李建成,李治

    一个天上从来都只能有一个太阳,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距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之前的大唐王朝酒曾经因为皇帝之位多次爆发了争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玄武门之变到今天都还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场震烁古今的政变最后在李世民都手中结束,整个大唐换了一个主人,以李世民斩杀他的兄长李建成,诛杀他的弟弟李元吉

  • 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谋反?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长孙皇后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他以后当皇帝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自幼聪明可爱,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就这样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谋反?为什么会说是因为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我们看看李承乾造反原因。首先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其母就是长孙皇后,出身根正苗红更何况有

  • 李承乾的最后一天:心里想着仁慈的母亲,嘴里喊着宠爱的称心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元吉,李建成,朱高炽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相传这一天尝百草的神农氏会下凡赐药,拯救被病痛摧残折磨的孕育众生。这天,皇帝会赐给臣子红雪、紫雪、面脂、口脂、澡豆等物,受赠臣子亲笔撰写“谢上表”,感谢皇恩浩荡。红雪“

  • 重识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为何不立李泰为新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泰,李治,李恪

    在贞观年的中后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长孙皇后,从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从小聪明过人,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宠爱。两人在太子位上掀起了政治斗

  • 李承乾、李建成、杨勇这三位被废太子,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李承乾,李建成,杨勇,李世民,李渊

    作为文臣,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教导太子了,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教导了三位太子,却没能辅佐出一位帝王。不知道是这三位太子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摊上了这么一位倒霉老师,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太子之位被废黜。这位老师也因此出名了,更是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太子杀手”。这三位倒霉的太子分

  •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并非因魏征犯颜直谏,而是牵涉李承乾谋反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征,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侯君集,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是我国古代君臣相合的典范,千年以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和大臣相知相处的范本。从古到今有很多儒家学者推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求皇帝和大臣都以他们为楷模。可是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却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于是很多阴谋论的东西就传了出来,在历史学界中

  • 李承乾身为太子,以后继位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要冒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建成,太子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承乾只是一朵培植在温室里的水仙,经不起风,见不了雨,略有委屈,便破罐乱摔;偏偏做事又不用脑,不知行谋反大逆失败的严重后果,用自己这点小力量、这点小经验去跟饱经大风大浪的父亲李世民斗,真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下面先说说李世民是怎么培植他这枝水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有多荒唐?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突厥,侯君集

    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之深,从李世民为他们二人的儿子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承乾”有着承载乾坤,继承大统之意,“泰”有着国泰民安之意,“治”有着治理天下之意。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世民定位太子,李世民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早期的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展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