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册封的太子李承乾为何极度叛逆?他的子孙后来怎么样了?

李世民册封的太子李承乾为何极度叛逆?他的子孙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2731 更新时间:2024/3/8 13:08:12

当了十几年太子的李承乾突然极度叛逆。宠溺男子、刺杀老师、热爱突厥文化,最终自取灭亡。他的子孙大多平平,最能干的孙子被逼服毒自尽。李承乾的一生,从万人追捧到仓皇如丧家之犬。很好地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父亲李世民虽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却对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手足无措。可见教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让李世民心痛又心软的逆子公元619年,长孙氏在太极宫承乾殿为李世民诞下嫡长子。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承载了父母、甚至是祖父的殷殷期望。祖父李渊亲自为孩子赐名“承乾”,意为“承继皇业,总领乾坤”。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史称唐太宗。不久后,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

李承乾从小“性聪敏”,“丰姿俊秀、仁孝纯深”。如同现在所有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李世民对儿子爱若珍宝,精心培养。李世民请来德高望重的大臣李纲、房玄龄魏征做儿子的老师,从学识、国家治理、政治平衡之术、百姓生活等多方面对李承乾进行教导。平时李世民亲自带着李承乾参与政事的处理。在自己外出时,让李承乾担任监国,处理朝廷大事。李承乾生病的时候,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却请了道士来为儿子祈福。又特地修建了多座佛教寺庙,大赦狱中囚犯,以此来为儿子祈福。并且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特别准许他生病的时候不用多读书。就连儿子主持编撰完成的一些文稿,李世民都大加赞赏,将之珍藏进皇家图书馆。

这就像现在将孩子的作业收藏起来,不时拿出来摩挲的父母一样。那份对孩子的拳拳之爱跃然展现在每一个细节之间。此时的李承乾也不负众望,聪敏好学,尊师重教,谦逊有礼。他对每一个老师都恭恭敬敬,非常尊崇。李纲去世后,李承乾伤心不已,亲自给他立了碑,以示缅怀。李世民几次让李承乾担任监国,他表现得很出色,识大体、擅明断。17岁之前的李承乾,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他都颇为满意。大唐后宫中,呈现出一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完美画面。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从这开始,李承乾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行事与以往大不相同。更大的变化出现在三年后,李承乾患上了足疾,整个人不可思议地变成了一个癫狂的疯子。

最初,李承乾只是不再热衷于学业,沉迷于游乐。每次有臣子告状,李承乾都赶紧认错,装出一副又可怜又委屈的样子。李世民觉得孩子还没有长大,贪玩也是天性,不忍心责备他。后来,李承乾行事实在荒唐,其中有几件事让李世民忍无可忍。李承乾宠爱一个擅长歌舞的乐童,把他视为知心人,同吃同住同睡。太子有断袖之癖,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李世民一怒之下,斩杀了乐童。李承乾受了大刺激,直接与父亲翻脸,好几个月托病不上朝。他还在宫中建了一个衣冠冢,时不时就前去祭拜, 每次都泪流满面。李承乾还更加变本加厉地宠幸宦官以此来报复父亲。

作为大唐盛世的子民,李承乾有个奇怪的爱好。他特别喜欢突厥文化,经常让突厥人自由出入东宫。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玩Cosplay,将自己打扮成突厥人的模样。烹羊宰牛,吃肉喝酒到兴头上,李承乾口出狂言:“要是我以后当了天子,就想干什么干什么,谁敢进谏我就杀了他,杀个五百人看谁还敢忤逆我。”说出这种话,简直就是暴君的雏形。朝臣们眼看太子在“作死”的道路上越奔越远,不停地上书劝谏。朝臣于志宁、张玄素多次上书,惹得李承乾非常恼火。他安排刺客刺杀两位大臣,导致他们差点丧命。李世民对李承乾失望极了,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皇子。李承乾危机感渐重,起兵逼宫。兵败后,李世民竟然还舍不得杀掉他,只是将他贬到黔州。李承乾感觉人生无望,郁郁而终,只有27岁。

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优秀青年,为何行为突然变得如此让人费解?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1、李承乾从小有着巨大的优越感。出身显贵,受到良好的教育,处处超出同龄人一大截。他习惯了成为众人仰视的对象,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他失去了母亲,有了足疾又无法治愈,走路都不如别人利索。他无法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信心崩溃。2、父母和朝臣们都对他寄予厚望,教育他的老师都是年岁很高的长者,比较古板。李承乾从小就被当作一个需要承担大任的成年人看待,被拔苗助长的李承乾没有童年,压力过大。3、父亲对他的宠溺使他总想在父亲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因此他总是隐藏起自己的本性。压抑得越久爆发得就越激烈,这也是李承乾前后反差较大的原因。爱和期望可以促进孩子成长,也可能成为孩子沉重的枷锁。特别是过早的成人化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孩子的心里非常脆弱。如果现实不能尽如人意,脆弱的心灵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轻易被击穿。

二、李承乾最有出息的孙子也未得好死按照大唐律法,谋逆是要诛杀全家的。可是,李世民最终没有忍心杀掉自己的儿子,而只是将他贬为庶人。李承乾的三个儿子们也因此保全了下来。三个儿子又生了五个孙子,之后又添了十二个重孙子。儿孙们虽然没有受到李承乾的牵连致死,却也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重用,因此大多碌碌无为。只有一个叫做李适之的孙子,在唐玄宗时期官拜宰相。李适之最初从底层官员做起,能力卓越,一路晋升,成为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检察院检察长,是级别相当高的一个职位。李适之向唐玄宗提出,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归葬于昭陵。按理说,谋反之人是没有资格葬入祖坟的。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又是重用李适之的时候,唐玄宗不仅答应了李适之的要求,还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

不过李适之的结局跟他的祖父一样,未得善终。李适之升任左丞相后,与上司李林甫不和。他没有心机,不懂得韬光养晦,简直和祖父李承乾如出一辙。李林甫擅于权斗,口蜜腹剑。对待政见不合之人,往往要置人于死地。尽管李适之为了避祸,主动辞去了左丞相之位。却也没能逃脱李林甫的毒手,最后被逼服毒自尽。李承乾的后人虽然大多平平,却默默地开枝散叶,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曾经无比显贵的皇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如水滴入海,悄然消失在平民百姓中间。

三、结束语贵为英明神武的帝王,面对叛逆的孩子也无计可施。李承乾虽然可恨,却也可怜。他无处倾诉的苦闷将自己逼得无路可逃,只能用叛逆来掩盖脆弱的内心。催熟的果实往往并不香甜可口,顺其自然才能获得最好的收获。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承乾宫变失败,冥冥之中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玄武门之变,李渊,李建成,李治

    一个天上从来都只能有一个太阳,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距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之前的大唐王朝酒曾经因为皇帝之位多次爆发了争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玄武门之变到今天都还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场震烁古今的政变最后在李世民都手中结束,整个大唐换了一个主人,以李世民斩杀他的兄长李建成,诛杀他的弟弟李元吉

  • 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谋反?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长孙皇后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他以后当皇帝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自幼聪明可爱,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就这样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谋反?为什么会说是因为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我们看看李承乾造反原因。首先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其母就是长孙皇后,出身根正苗红更何况有

  • 李承乾的最后一天:心里想着仁慈的母亲,嘴里喊着宠爱的称心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元吉,李建成,朱高炽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相传这一天尝百草的神农氏会下凡赐药,拯救被病痛摧残折磨的孕育众生。这天,皇帝会赐给臣子红雪、紫雪、面脂、口脂、澡豆等物,受赠臣子亲笔撰写“谢上表”,感谢皇恩浩荡。红雪“

  • 重识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为何不立李泰为新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泰,李治,李恪

    在贞观年的中后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长孙皇后,从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从小聪明过人,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宠爱。两人在太子位上掀起了政治斗

  • 李承乾、李建成、杨勇这三位被废太子,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李承乾,李建成,杨勇,李世民,李渊

    作为文臣,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教导太子了,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教导了三位太子,却没能辅佐出一位帝王。不知道是这三位太子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摊上了这么一位倒霉老师,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太子之位被废黜。这位老师也因此出名了,更是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太子杀手”。这三位倒霉的太子分

  •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并非因魏征犯颜直谏,而是牵涉李承乾谋反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征,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侯君集,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是我国古代君臣相合的典范,千年以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和大臣相知相处的范本。从古到今有很多儒家学者推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求皇帝和大臣都以他们为楷模。可是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却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于是很多阴谋论的东西就传了出来,在历史学界中

  • 李承乾身为太子,以后继位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要冒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建成,太子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承乾只是一朵培植在温室里的水仙,经不起风,见不了雨,略有委屈,便破罐乱摔;偏偏做事又不用脑,不知行谋反大逆失败的严重后果,用自己这点小力量、这点小经验去跟饱经大风大浪的父亲李世民斗,真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下面先说说李世民是怎么培植他这枝水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有多荒唐?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突厥,侯君集

    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之深,从李世民为他们二人的儿子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承乾”有着承载乾坤,继承大统之意,“泰”有着国泰民安之意,“治”有着治理天下之意。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世民定位太子,李世民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早期的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展现出

  • 李承乾: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承乾,皇帝,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魏征,李治

    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今天我们来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务。我们都知道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曾经爆发了一场太子之争,最后皇位居然不声不响地落到了,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唐高宗李治的身上。有人说这是唐高宗李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真的是这样吗?在政治舞台上,与世无争的人也许

  •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长子李承乾, 为何从“颇识大体”变得无比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三农土特产标签:东宫,魏王,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是名副其实的唐朝“富二代”。他的生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生母是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一出生就是嫡长子,虽然出生的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但是没过几年,李世民登基,他也名正言顺成了当朝太子。相比于他的兄弟们,从出生以来,很多人拥有的关于出身、家世、背景等烦恼,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都没有,甚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