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08《郊行即事》宋·程颢 |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千家诗108《郊行即事》宋·程颢 |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1464 更新时间:2023/12/7 13:53:15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释

①恣行:尽情游赏。

②遥山:远山。

③兴:乘兴,随兴。

④乱红:指落花。

⑤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考嵌在字里行间。思索的对错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很难去判断了,但只要作者有意处处留下思绪,作品就算是难得了。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

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千家诗》65《题淮南寺》程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程颢,题淮南寺,千家诗,诗人,悲秋

    题淮南寺宋•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译文】南去北来没有羁扰我想休息就休息, 西风吹尽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我们修道人可不是见秋生悲的骚客, 任凭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相对愁悲。【注释】⑴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⑵休便

  • 《千家诗》121《游月陂》程颢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程颢,游月陂,水心云,林下泉,千家诗,王安石

    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译文】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水中云影

  • 职场小故事:学做君子,不妨从学习程颢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视觉说标签:程颢,王安石,宋明,职场

    (历史人物)程颢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追随他三十余年的门生刘立之常跟朋友说:“与老师相处这么久,从来没见他发过火、动过怒,一般人很难有这种修养。”职场小故事:学做君子,不妨从学习程颢开始学生们每天听从程颢的谆谆教导,又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儒者风范,大家都说:“与程老师相处,真有

  • 宋朝道士自称活了1700岁,见过孔子和刘邦,程颢:我不想认识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刘邦,程颢,宋朝,道士

    自古听说长生不老、人死复生、鬼神之说的一系列故事,大都出现在影视剧当中。但现实生活之中真会存在此现象吗?科学无法解说,只留玄学定论。生老病死是世间定律。在现实生活之中,人活百岁是正常之事,但活到100岁的人少之又少会让人惊奇,那千岁更不用说了,谁会信?若现实之中真有活过千岁之人想必是有阴谋论,千岁一

  • 宋朝道士张怀素自称活1700岁,见过孔子和刘邦,程颢:不想认识他

    历史解密编辑:赵文说科技标签:孔子,刘邦,程颢,张怀素,道教

    我们最早接触与“道”有关的知识,则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儒、释、道这三个贯穿整个中国史并且对当今社会还有影响的哲学流派。道家和道教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道教是作为一个宗教流派存在,道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解脱,而道教追求的则是以一种“羽化成仙”的态度来看待人的生死。让人没想到的是道教的某种理论

  • 程颢偶然间作的小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宋人风骨与雅趣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程颢,唐诗,雅趣,风骨,诗人

    喜欢唐诗,亦喜欢宋诗,唐诗以韵致胜,美在情辞,故而浑雅,宋诗以意致胜,美在气骨,故而透辟。今天,我们不妨欣赏几首宋代诗人程颢写的几首《偶成》小诗,感受宋人风骨与雅趣。先看这首《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

  • 程颢“视民如伤”

    历史解密编辑:《祖国》杂志社标签:程颢,皇帝,嘉佑,宋朝,唐朝,宋神宗,王安石,官宦世家,唐宋八大家

    《二程粹言》中记录着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这样一段话:“视民如伤,若保赤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的要把老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当成小孩子一样保护。程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为官期间将“视民如伤”作为座右铭,每到一地都写好贴在自己随时可见的地方,就像镜子一样时

  • 程颢外出郊游时,信手写下的一首七律,劝说世人要珍惜友情和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程颢,郊游,诗人,七律,春光,唐朝,宋朝,王安石,郊行即事,原创诗词,唐宋八大家

    程颢,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颢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程颢兴致勃勃地外出郊游,信手写下郊行一路的感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也同常人一样,跳荡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郊行即事》程颢 〔宋代〕芳原绿

  • 文化为魂:程颢监酒,开创宝丰酒千年“非遗文化”工艺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企业圈标签:程颢,宝丰酒,周敦颐,酿酒,儒学

    一瓶白酒,既包含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蕴含着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宝丰酒有着四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其酿造技艺传承于北宋时期大理学家程颢创立的程氏酿酒法,940年来一脉相承,并于2008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经一代又一代宝丰酒人将技艺、经验、知识、热诚融入到酿造的各个阶段,终成就清香佳酿!

  • 程颐和程颢的圣人和人性:庆历之际的时代思潮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程颢,苏轼,仁宗,程颐,庆历,唐朝,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

    程氏兄弟在1056年来到京城。为了准备应考,程颐以《颜子所好何学论》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这个题目显然是胡瑷出的(胡瑷当时在太学主教,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也做了一篇)。像苏轼一样,程颐以成圣为目标。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他又像苏轼一样,不承认圣贤是天生的。现在,尽管这个意见是用人们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