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门四学士张耒的十首诗词,其诗词平易流丽明快,语言香浓婉约

苏门四学士张耒的十首诗词,其诗词平易流丽明快,语言香浓婉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端书馆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5:42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和秦观、黄庭坚、晁补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他的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他就是张耒(lěi)。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进士出身,他的外祖父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七岁时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

张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他作诗喜欢学习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韦应物的篇章,开北宋诗人学习唐调风气之先。《宋史》本传中记载他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像《仓前村民输麦行》、《劳歌》、《和晁应之悯农》诸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风格,都与唐代新乐府诗极为相近。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苏轼称赞他“气韵雄拔,疏通秀明”。

张耒的词作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风流子》叙写秋思离愁,铺景朗倩,烘托愁绪无极。

张耒一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可他从未忘怀操写诗文。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北宋著名词人张耒的十首诗词,体会其文字的妙处,感受其气韵雄拔,疏通秀明的诗风,相信你一定喜欢。

1.《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张耒〔宋代〕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2.《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张耒〔宋代〕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3.《少年游》

张耒〔宋代〕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4.《初见嵩山》

张耒〔宋代〕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5.《偶题》

张耒 〔宋代〕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

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6.《偶题二首》

张耒 〔宋代〕

春水长流鸟自飞,偶然相值不相知。

请君试采中塘藕,若道心空却有丝。

7.《夜坐》

张耒 〔宋代〕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8.《和端午》

张耒〔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9.《日落》

张耒〔宋代〕

日落长云暗,风悲古岸秋。

渚鸥遥避客,野蝶戏随舟。

疏拙资微禄,飘零厌远游。

若无尊里酒,何物与消愁。

10.《和周廉彦》

张耒〔宋代〕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

标签: 张耒苏门苏轼诗词白居易黄庭坚

更多文章

  • 张耒:他是苏东坡的弟子,诗文洋洋大观,为何现在竟没几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耒,苏轼,黄庭坚,白居易,苏辙,苏东坡,弦乐器,王安石,书法家

    张耒:淹留君莫叹,荣辱竟虚空要说文学史上被低估的人物,张耒绝对位列其中,按说他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以闻道苏轼自负,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道受业,光大文风。故《宋史》称其:“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被低估或被忽视也很正常,先生东坡就不用说了,那秦观有“两情

  • 《千家诗》116《夏日》张耒 |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夏日,千家诗,月影,燕雀,诗人

    夏 日宋·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译文: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

  • 晁补之:心中有梅,眼中方得见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边边标签:晁补,中香,梅香,梅花,桃花

    「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图文原创:人生边边欢迎转载,谢绝抄袭01骨相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这段论述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世间皮相美者不多见,骨相美者更是罕有。皮囊与灵魂,就这样清晰地被界定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用同样的准

  • 经典古文 |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晁补,新城游北山记,苏轼,宋神宗,诗词,鸡肋集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畅读经典,莹目怡心。 天清而明: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地深而幽: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这篇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景物幽深之处,如同身临其境。语言简洁精炼,恐怖氛围烘托得尤其突

  • 晁补之一首《忆少年·别历下》,在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诗词,苏轼,宋朝,唐朝,刘禹锡,陶渊明,晁补之,古典乐,世事无常,唐宋八大家,忆少年·别历下

    对于“苏门四学士”的诗词,前段时间陆续学习了不少,但唯独没有学习过晁补之的诗词。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从众心理所致。现如今,网络上流传很多秦观、黄庭坚的诗词,张耒稍微逊色,但也有一部分拥趸,唯独晁补之显得悄无声息。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晁补之竟然是我们山东老乡,今山东菏泽巨野人。他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

  • 吴越王写给妻子的信,被晁补之写进诗里,七个字堪称情书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吴王,唐朝,朝代,宋朝,吴越国,吴越王,晁补之,古典乐,唐宋八大家

    问起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顺序,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这朝代歌。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朝代历史,就这么简单概括了。其实每个朝代更迭之间,都有一段过程。尤其是唐宋之间,更为错综复杂。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代轮番上阵,十国也跃跃欲试。城头变幻的大王旗如此快

  • 晁补之的一首游子伤别之作,此词篇幅虽小,但感情的份量却很沉重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杨柳,苏轼,离别,陈迹,唐朝,刘禹锡,晁补之,王安石,古典乐,唐宋八大家

    晁补之,字无咎,晚号归来子,祖籍济州巨野。宋神宗元丰二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著作佐郎等职。崇宁二年罢官归隐。晁补之少年得志,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多写羁宦生活与田园景物,颇有苏轼遗风。有《鸡肋集》,词集《晁氏琴趣外篇》。哲宗绍圣二年,晁补之被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他告别

  • 本周38篇作品上榜,晁补之《踏莎行》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打卡,诗人,唐朝,踏莎行,钢笔字,晁补之,古典乐,诗歌精神

    上一期的钢笔字练字打卡的作业,是晁补之的《喜朝天·踏莎行》,这里顺便提两个知识点,首先作者的晁补之,这个字发音是chao2,水浒里有个晁盖。第二,词牌名,踏莎行,不是sha是suo...喜朝天・踏莎行/宋・晁补之 众芳残。海棠正轻盈,绿鬓朱颜。碎锦繁绣,更柔柯映碧,纤搊匀殷。谁与将红间白,采熏笼、仙

  • 马植与宋辽金关系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辽朝,金国,金朝,宋辽金,燕云地区,五代十国,马植(唐朝)

    马植是宋辽金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灭燕之策”引起了宋辽关系的巨变,为后来的宋金战争埋下了伏笔。通过研究马植的生平经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北宋末年宋金、宋辽关系的概况。马植与宋辽关系的变动1 辽朝对燕云地区汉人的统治燕云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带,但在辽朝时期,燕云地区的汉人并不受到重视。辽朝对

  • 蒲寿庚为何让朱元璋如此讨厌?甚至下令蒲姓男女世代为奴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元朝,明朝,赵宋,蒲寿庚,朱元璋,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朱元璋从一介贫民,成为一代帝王,他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强,可他这个人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他登基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政策,也让社会的等级继续固化,这也让明朝的社会礼法森严。朱元璋还特别针对了一些人,比如商人,这类人就成为他重点打击的对象,他制定不少政策,都是专门限制商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