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覃仕勇说史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3/12/27 7:08:03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雄谋大略之人,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是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首先,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坐了六年龙庭之后,和赵普合伙炮制出来的。这个以前已专门论证过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不过,不可否认,“金匮之盟”里杜太后的担心,赵匡胤是有的。

毕竟,五代乱世,改朝换代快得如同走马灯,谁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

赵匡胤自己的江山是从周世宗儿子那儿抢来的,周世宗死的时候也不过才38岁,赵匡胤登位这年,他已经33岁了。而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才9岁,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

一旦自己有什么意外,乳臭未干的赵德昭怎么保得住江山不被别人夺了去?!

好在赵匡胤和周世宗不同,他有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

所以,赵匡胤是在两个儿子尚处自幼阶段,把弟弟赵光义当作备胎用的。

到了乾德二年,赵德昭17岁出阁了。

咦?赵匡胤为什么不册封他为太子呢?

主要是赵光义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一旦赵匡胤在这时突然定储,可能会引起赵光义不适,不定出什么乱子。

而且,这时的赵匡胤已经到了41岁,过了周世宗死亡的那个坎,人也老练了,心也稳定了,不再像早几年那个瞻前顾后了,他也觉得赵德昭毫无政治经历,嫩,需要历练。于是,不但没有册封太子,而且没有按照规矩以皇子身份封王,而是循序渐进,到了开宝六年,赵德昭的职务已经上升到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然,为了照顾赵光义的情绪,赵匡胤也在这一年晋他封为晋王。

有人仍然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同时给赵德昭封王呢?

但必须要注意,赵光义封王前已呈尾大不掉之势,权压宰相。

赵匡胤给他封王,却也同时提升赵廷美和赵德昭的职位,加赵德昭任同平章事,增强他在中枢的影响;赵廷美则兼任侍中。另外,又把与赵光义相得甚欢的赵普解任,提升卢多逊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

这么一来,赵光义虽然封王,名义在宰相之上,但实际势力并没有得到增长,原来的一元结构被打破,他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的钳制。

也在这一年,吕余庆、沈义伦薛居正等人先后为相,可以说,赵光义慌得一逼。

如果赵匡胤不是在开宝九年突然遭遇了“斧声烛影”,赵德昭封王、册封为皇太子,那是铁板钉钉的事。

唉,赵匡胤老谋深算,算来算去,算不过天,算不过命,帝位落到了赵光义手上,可惜了。

标签: 宋太祖赵德昭宋太宗周世宗

更多文章

  • 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德昭,宋太祖,皇帝,宋太宗,皇位

    979年,赵德昭回到家中,他惶恐不安,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960年,以抵御契丹南下为由,赵匡胤率20万大军出征。途经陈桥驿时,赵匡胤表演了一场五代十国常见的节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帝,唐朝,赵德昭,宋太宗,五代十国,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王禹,离骚,黄鹂,苏轼,隐士

    写在前面: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e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

  • 古茶诗解析:王禹偁《龙凤茶》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苏轼,杜甫,宋朝,龙凤茶,白居易,宋太宗,小畜集,古茶诗,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王禹偁其人/创作背景/龙凤茶/原诗及注释中国诗歌与茶诗诗歌在中国已绵延数千年。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

  • 最美诗词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惜春,春光,残红,残月,张先,诗人,宋朝,古典乐,最美诗词,千秋岁·数声鶗鴂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宋代〕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译文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

  • 张先这首七律,敷彩设色,一句一影,在捕捉影子的变相中参悟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诗人,张先,花影,周邦彦,晏几道

    提起宋代文人张先,恐怕很多人一时想不起,但是说起“张三影”,恐怕无人不知。其实,“张三影”就是张先,据《古今诗话》记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

  •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背后是张先富贵而悠闲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苏轼,欧阳修,宋祁,一树梨花压海棠,尼姑,张先

    1070年,80岁高龄的张先娶了一个18岁的女子为妾。洞房当天,他春风得意,当众赋诗一首;前来祝贺的好友苏轼听完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不料,该诗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诗中一句更是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古。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