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谁,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谁才是原型

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谁,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谁才是原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不完故事 访问量:4846 更新时间:2023/12/15 14:22:06

在《杨门虎将》《杨家将传》《包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戏曲评书,亦或是现代的影视剧中,侠肝义胆、忠义无双的“八贤王”,总会在危急时刻出现,与朝中奸佞对峙,与皇帝周璇,因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么,你知道“八贤王”的历史原型是谁吗?

说法一:赵德昭赵匡胤次子,出自《杨家将传》

在明代嘉靖年间熊大木创作的演义小说《杨家将传》中,“八贤王”毫无疑问指的就是赵德昭。

《杨家将传》第五回“宋太祖遗嘱后事,潘仁美计逐英雄”中写道,宋太祖赵匡胤在临终之前,向弟弟赵光义交代后事后,将儿子赵德昭召到身前,说道,“为君不易,今传位与叔王,以代汝之劳也。今赐汝金简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此后赵德昭曾多次救下杨家将众人。

赵德昭,字日新,乃宋太祖赵匡胤次子(长子赵德秀早夭)。赵匡胤在世时,赵德昭先后任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改任为永兴节度使,兼任侍中,获封武功郡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去攻打幽州,一次夜间军中惊乱,不知宋太宗身在何处,便有人谋立赵德昭为帝,宋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由于北伐不利,班师后宋太宗并未论功行赏,赵德昭跑去跟宋太宗讨论此事,却反遭赵光义训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结果赵德昭离开后便自刎而死。

从赵德昭的生平来看,即便历史上真有杨家将,他也不可能和杨家有什么关系,毕竟在他死的那一年,宋太宗刚刚攻灭北汉,杨业也才刚刚归降宋朝。赵德昭之所以被塑造为公正无私的“八贤王”,应该更多只是一种民间的美好期愿吧。

说法二:赵德芳,赵匡胤四子,多出自评书戏曲影视剧

相较于赵德昭而言,在评书戏曲和影视剧中,“八贤王”署名赵德芳的情形显然更多,其中尤以杨家将的演义和戏剧居多,例如《三侠五义》、《杨家将传》、《万花楼》、《包公案》、《呼家将》等。

京剧《贺后骂驾》

例如在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驾》中便写道,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即位,宋太祖皇后贺氏让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赵光义大怒之下要杀之,赵德昭气愤之下撞死金殿。贺后于是带着赵德芳上殿,赵光义谢罪,并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德芳为八贤王。后面还有唱词,“孤赐你金镶白玉锁,加封你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压定了满朝的文武大小官员,哪一个不尊,你是个八贤王,代管朕躬”。

各种评书和戏曲虽然版本不一,但都表明赵德芳被加封八贤王,且被赐予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权力,此后或在保护杨家将,或在维护包拯等事上对抗奸佞,甚至还在“狸猫换太子”案中收养过被换出来的皇子。

在正史上,赵德芳是赵匡胤第四子,生母不详。赵匡胤在世时,先后担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赵匡胤去世后,被赵光义授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后又加检校太尉。

不过,就在赵光义即位仅仅六年后,即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芳便病逝了,《宋史》中称其为“寝疾薨”。赵德芳生前并未封王,直到死后才被追赠为岐王,后改封为楚王,宋徽宗时又改封秦王。

从赵德芳的生平不难看出,评书和戏曲中的故事也基本都是虚构,虽然他去世前杨业已经归降,但导致杨业去世的“雍熙北伐”还没有发生,至于发生在宋仁宗年间、有关包拯的故事,更是不可能了。

说法三:赵元俨,赵光义第八子,符合“八贤王”称号

无论是演义小说,还是评书戏曲,乃至现代的影视剧,都从来没有将“八贤王”与赵元俨联系在一起,但相较于上面的赵德芳和赵德昭而言,赵元俨实际上才是更为符合“八贤王”这个称呼的。

宋太宗赵光义共有九子,其中赵元俨排行第八,其极受太宗赵光义疼爱,时常将其带在身边,甚至不希望赵元俨早日受封出宫,而是希望一直将其待在身边,直到二十岁时再行册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

不过,赵光义并没能等到儿子二十岁便去世了,不过宋真宗即位之后,对于自己这位小弟还是比较照顾的,很快便加封其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封曹国公。次年,又加封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宋真宗封泰山后,又进封荣王。因赵元俨排行第八,因此封王之后的确有“八大王”之称。

宋真宗临终之时,由于太子赵祯年仅十三岁,而当时宋真宗兄弟之中只有赵元佐和赵元俨在世,其中赵元佐已经被废,只有赵元俨得宠,加之宋朝本就有兄终弟及的先例,因此赵元俨实际上也是有竞争皇位资格的。

根据《仁宗实录》的记载,赵元俨或许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份比较尴尬,因此非但没有跳出来争夺皇位,而是跑去称病躲了起来,直到得知宋真宗驾崩,这才赶往皇宫祭拜。

宋仁宗即位后,太后刘娥执掌大权,赵元俨虽然屡获封赏,但他也深知自己这个皇叔身份尴尬,因此并不参与朝政,而是直接闭门谢客,自称谬语有阳狂病(神经病),不能上朝议事。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刘娥病逝,对仁宗有抚养之恩的皇太妃杨氏告诉赵祯,“刘太后并非其生母,其生母另有他人”,赵元俨也对宋仁宗说道,“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而这便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最初源头。

当然,所谓“狸猫换太子”并不存在,当年宋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因刘娥的出身而遭到寇准等大臣反对,于是宋真宗便想等刘娥生子后趁机册立,奈何刘娥始终没有生子,宋真宗和刘娥便想出了“借腹生子”的计划。于是,宋仁宗宠幸了刘娥的侍女李氏,李氏生子后,对外称是刘娥所生,并以此为由册封其为后。

至于生下太子的李氏则比较凄惨,只是被封为顺容,而且被迁往永定陵守陵。就在太后刘娥病逝的前一年,李顺容身患重病,刘娥有感于其恩情,便晋封其为宸妃,册封当日李宸妃便病逝了。

听了杨太妃和赵元俨的诉说后,宋仁宗赵祯极为悲痛,数日不曾商朝,并下诏书自责,又尊李宸妃为皇太后。之后,宋仁宗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在更换棺椁时亲自探望母亲仪容,这才发现李宸妃的尸身以水银浸泡,容貌如生、衣着华丽,并没有被人暗害的症状,这才知道母亲并非被刘太后害死,于是叹道,“人言岂能信?”

不过,宋仁宗毕竟还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再加上刘娥去世后自己即将亲政,于是还是侦缉将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垂帘期间任命的朝廷重臣,全部贬出京城,一个也没有留下,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朝中重臣几乎全部重新洗牌。

至于赵元俨,宋仁宗亲政后倒是对其颇为倚重,《宋史》称“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庆历四年(1044年),赵元俨于京都王府薨逝,终年六十岁。

如上,从出身和封号来看,赵元俨实际上才是最为符合“八贤王”称号的。不过,与那些文学作品相比,赵元俨并未与杨家将、包拯有什么太多交集,唯一产生关联的便是“狸猫换太子”事件,只不过该事件也是演义虚构的而已。

更多文章

  • 戏言宋祖(番外七)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出阁都不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皇帝,宰相,宋祖,唐朝,赵德昭,宋太宗,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突然离世,赵光义在争议声中即位,是为宋太宗。由于赵匡胤生前未立太子,北宋没有法理上的储君,于是赵光义即位后便引出了不少流言蜚语。其中有不少都是倾向于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表达出对其抢夺侄子皇位继承权的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后来在民间百姓之中成为主流,但仍旧存在

  •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去世时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何不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太后,唐朝,赵德昭,宋太宗,赵德芳,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陈桥驿发生了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部属和士兵的拥护下“被迫”黄袍加身称帝,随即赵匡胤率军回攻后周都城开封,年仅7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让位于赵匡胤,于是赵匡胤称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在位十六年,在公元976年去世,但令人费解的是赵匡胤去世时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却始终没有被赵

  • 赵匡胤死后,她活了1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有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系小猫标签:宋太祖,赵德芳,赵德昭,宋太宗,赵德

    十五年后,在赵匡胤征服契丹的路上,他晚上和弟弟谈了很长时间。半夜,他突然死亡,王位仓促传给赵光义。然而,他夺取赵匡胤的国家是事实。不到一年,所有赵匡胤都有继承权,直系成年子孙,均一常死亡。而且,赵匡胤的女王和女王都受到赵光义非前女王的礼貌,生活凄凉,没有任何照顾。而且,女王死后,赵光义不允许女王和赵

  •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覃仕勇说史标签:宋太祖,赵德昭,宋太宗,周世宗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雄谋大略之人,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是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首先,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坐了六年龙庭之后,和赵普合伙炮制出来的。这个以前已专门论证过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不过,不可否认,“金匮之盟”里杜太后的担心,赵匡胤是有的。毕竟,五代乱世,改

  • 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德昭,宋太祖,皇帝,宋太宗,皇位

    979年,赵德昭回到家中,他惶恐不安,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960年,以抵御契丹南下为由,赵匡胤率20万大军出征。途经陈桥驿时,赵匡胤表演了一场五代十国常见的节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帝,唐朝,赵德昭,宋太宗,五代十国,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王禹,离骚,黄鹂,苏轼,隐士

    写在前面: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e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