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逼死了赵德昭吗?其实他真是一个“痴儿”傻孩子

宋太宗逼死了赵德昭吗?其实他真是一个“痴儿”傻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3/12/10 9:36:48

赵匡胤死前,将帝位传给他的三弟赵光义,对于这一点,熟读历史的朋友们并不会有什么异议。

《宋史》记载:''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续湘山野录》中同样有''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的描述。

赵匡胤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光义接替其兄长做皇帝是有合理手续的,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弑兄篡位。历史上亦有杜太后''金匮之盟''的记载,至于它的真假,无白书生已经在上一篇题为《宋太宗实际上是受诏即位,四大理由说明他并没有杀害赵匡胤》的文章中讨论过,朋友们若有兴趣,可翻来看看。

宋太宗做皇帝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自杀而死。宋太宗听说之后又惊又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声哭着说:''傻孩子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宋史·列传第三·宗室一》记载道: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这一年正是公元979年。

''惊''?''悔''?这两个字看来是大有文章的。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其中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出生没有几天就夭亡了,当时并没有名字,他们的名字都是宋徽宗追赐,其王爵也是追封的。

赵德昭十四岁出阁,但赵匡胤认为德昭''冲年'',即年幼,未成年,而一改皇子一出阁就封为王的惯例体制,想让他经过逐渐的历练之后再加以封王,所以赵德昭出阁后,赵匡胤只授予他贵州防御使一职。九年之后,太祖又授任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可惜的是,宋太祖直到公元976年去世之时,都一直没有给赵德昭封王,这时赵德昭已经二十五岁。大家好像都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他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而一直没有给已经二十多岁的德昭封王呢?这种做法似乎有些反常,所以引起后世不少人的猜测。

赵德昭

宋太宗即位之后,当年就改任赵德昭为京兆尹,就是管理京城的首长,相当于现在首都驻地的市长一职。但令人不明白的是,既是京师最高长官,却为什么又把他的辖地移至永兴呢?《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里是这样记载的:''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京兆尹,移镇永兴。''

不过,赵光义同时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并诏令让他与齐王赵廷美在上朝的时候班位靠前,在宰相之上。

赵德昭二十八岁时,娶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为妻,朝廷封王氏为韩国夫人。同年冬天,宋太宗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这是一种级别很高,但无职权的闲散官职。

但是有件事情非常奇怪,赵德昭于978年二月娶王氏,979年八月自杀而死,而《宋史》中却记载他竟然有五个儿子。除次子赵惟吉有其生母为''郑国夫人陈氏''的记载外,其他四子都没有说明他们是谁所生。王氏从嫁给赵德昭到赵德昭死,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生一子的可能性大,那么,赵德昭的另外三个儿子的生母是谁呢?

看来,赵德昭在娶王氏之前,至少还曾经娶过一个妻子。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也只好在这里一说。

赵德昭自杀身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那一年,他随宋太宗北伐,《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幽州。''回来不久就自杀了。

其实在征幽州之前,宋太宗实际上是要攻打北汉。

赵光义

公元979年,经过充分的准备,宋太宗派潘美等人,兵分四路围攻北汉的太原,而自己则率军继其后。辽国听说宋太宗攻打北汉,就派使者前来问其原因,太宗对辽国的使者说:''河东不服朝命,该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将按和约行事,不然则惟有一战!''

潘美等将领多次大败北汉军队,北汉因此向辽国求援,辽国派兵赴援,结果被潘美等打得大败。北汉皇帝刘继元在宋朝的重兵围攻下,被迫投降。

宋太宗率军与潘美等在太原会合,讨伐辽国,意在夺取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双方交战之初,宋太宗乘辽国防备空虚,率兵长驱直入,辽国许多将领兵败投降,宋军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到了幽州城南。

幽州是辽国的南京,又是一座军事重镇。驻守幽州的是辽国大将耶律学古,他凭借着坚固的城防设施,竭尽全力抵御宋军,眼看就要破城,辽国派耶律休哥率领援兵到达幽州。宋太宗亲自誓师,与辽将沙率领的援军大战于高梁河,在辽军即将败逃之际,耶律休哥率大军赶到,与耶律斜轸从左右两翼对宋军进行包抄。激战中宋军大败,在辽军的猛追之下,丢盔弃甲仓皇溃逃。宋太宗在慌乱中乘一辆驴车才得以逃脱。

经过这一战,宋太宗从此便不敢轻易对辽国用兵。

宋太宗从幽州败逃回来之后,听说当天晚上军中曾发生''夜惊'',但具体情况史料中并没有表述。由于军中遍寻太宗不着,不知道他能否活着回来,于是有人提议,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宋太宗听说之后当然不会高兴,就把高梁河战败的怒气发泄到了赵德昭身上。回朝后,由于北伐失利,宋太宗很长时间没有对征讨北汉的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当赵德昭提醒他应当对立下功劳的将士及时进行封赏的时候,太宗竟然大怒,撂下了这样一句话:''等你自己做了皇帝的时候,再进行封赏也不迟!''那语气肯定是带着一种怨气的。

分析一下太宗说的这句话,他应该一直就知道杜太后遗诏的存在,因此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他大奉诏即位,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人会问,那么后来赵普又向太宗提及''誓盟''之事,并打开金匮阅览盟约的记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这应该是史书记载的错误。因为这种错误或是矛盾现象在许多史书上并不少见,司马迁的《史记》之中也有很多相互矛盾和冲突之处。

历史是后人写的,这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宋太宗的这句话看上去是一句气话,但是赵德昭却并不这样想。他知道,宋太宗这是在怀疑自己要篡位,在这种情形下,最好的辩白就是死。

于是赵德昭在回到府上以后,就拔剑自杀了,成为幽州战败的牺牲品。

宋太宗听说赵昭自杀,又惊又悔。太宗之''惊''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赵德昭会自杀,太宗之''悔'',是因为他不该因为幽州之败而把怨气撒在德昭身上,更不应该说出那样让人惊惧的话来。

太宗''往抱其尸'',这一''往''字,足见其心之急切,一''抱''字,更显太宗之心痛。那一声''傻孩子'',则表现出了宋太宗对德昭之死的无限怜惜。有人说这是宋太宗装出来的,这种说法的根据前提就是他先弑兄篡位,后再逼死德昭。而事实上,我们在史料中也很难找到宋太宗逼死德昭的有力证据。

也有人说,是宋太宗更改了宋朝的官方历史,这一点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其实,赵德昭之死,应该是他本人的性格所致。《宋史》中记载:''德昭喜愠不形于色。''这说明他是一个喜欢隐藏自己心思的内向性格之人,这种人不善于表述,他之所以提醒宋太宗封赏有功之臣,这也说明了他有正义之心。在被太宗冷冷地怼了一句之后,心里产生了惊惧,要知道,历史上很多因被君主或皇帝怀疑而自杀或逃亡的例子。他应该知道被皇帝怀疑的结果,又无从分辩,因而选择了自杀来证明自己。

从他自杀的事情上看,赵德昭的确是一个''傻孩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宋太宗才背上了一个逼死赵德昭的污名,而且这还不算完,有很多人还认为他不但逼死了赵德昭,还逼死了他的弟弟赵廷美,以及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其实这些观点,大都是基于他弑兄篡位才能成立。

《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用了''寝疾薨''三个字,这说明赵德芳是因病而死,时年二十二岁。

而赵廷美之死则是由于被赵普构陷,《宋史》载:''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为也。''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总是揪住宋太宗赵光义的小辫子不放,难道他的这个''小辫子''不是让人给强加上去的吗?

《宋史·本纪第五·太宗三》最后有这样一句:''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这倒是实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谁,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谁才是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唐朝,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八贤王,宋太宗,中国军事制度

    在《杨门虎将》《杨家将传》《包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戏曲评书,亦或是现代的影视剧中,侠肝义胆、忠义无双的“八贤王”,总会在危急时刻出现,与朝中奸佞对峙,与皇帝周璇,因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么,你知道“八贤王”的历史原型是谁吗?说法一:赵德昭,赵匡胤次子,出自《杨家将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熊大木

  • 戏言宋祖(番外七)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出阁都不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皇帝,宰相,宋祖,唐朝,赵德昭,宋太宗,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突然离世,赵光义在争议声中即位,是为宋太宗。由于赵匡胤生前未立太子,北宋没有法理上的储君,于是赵光义即位后便引出了不少流言蜚语。其中有不少都是倾向于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表达出对其抢夺侄子皇位继承权的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后来在民间百姓之中成为主流,但仍旧存在

  •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去世时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何不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太后,唐朝,赵德昭,宋太宗,赵德芳,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陈桥驿发生了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部属和士兵的拥护下“被迫”黄袍加身称帝,随即赵匡胤率军回攻后周都城开封,年仅7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让位于赵匡胤,于是赵匡胤称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在位十六年,在公元976年去世,但令人费解的是赵匡胤去世时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却始终没有被赵

  • 赵匡胤死后,她活了1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有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系小猫标签:宋太祖,赵德芳,赵德昭,宋太宗,赵德

    十五年后,在赵匡胤征服契丹的路上,他晚上和弟弟谈了很长时间。半夜,他突然死亡,王位仓促传给赵光义。然而,他夺取赵匡胤的国家是事实。不到一年,所有赵匡胤都有继承权,直系成年子孙,均一常死亡。而且,赵匡胤的女王和女王都受到赵光义非前女王的礼貌,生活凄凉,没有任何照顾。而且,女王死后,赵光义不允许女王和赵

  •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覃仕勇说史标签:宋太祖,赵德昭,宋太宗,周世宗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雄谋大略之人,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是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首先,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坐了六年龙庭之后,和赵普合伙炮制出来的。这个以前已专门论证过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不过,不可否认,“金匮之盟”里杜太后的担心,赵匡胤是有的。毕竟,五代乱世,改

  • 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德昭,宋太祖,皇帝,宋太宗,皇位

    979年,赵德昭回到家中,他惶恐不安,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960年,以抵御契丹南下为由,赵匡胤率20万大军出征。途经陈桥驿时,赵匡胤表演了一场五代十国常见的节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帝,唐朝,赵德昭,宋太宗,五代十国,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