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家有悍妻,屡受家暴,大科学家沈括为何如此悲剧?

家有悍妻,屡受家暴,大科学家沈括为何如此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19 更新时间:2024/1/19 8:59:32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知识大爆炸”时期。

“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这一时期,各领域都涌现出大量人才,其中还有很多异常博学的大咖。

沈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沈括像

我们可以列举沈括很多身份,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还有一个涵盖数学、物理、天文、地理、水利、音乐等等的科学家的头衔,且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物洽闻,贯乎幽深”的科学大咖,家中有一个悍妻,且经常遭遇家暴,以致于他晚年精神恍惚,身体虚弱离世。

沈括的第一个妻子姓氏不详,大约在沈括三十出头时去世。此时的沈括刚走上仕途不久,前途可期,妻子还没有享受到丈夫仕途带来的喜悦和幸福便凄然离世。

沈括在任扬州司理参军时,受到上司淮南路转运使张蒭(chú)的赏识,后来张蒭便将次女嫁给了沈括。很快张蒭(chú)入京为官,沈括也因此得以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

而入京后,沈括的才能得以彻底展现,很快参与了神宗朝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成为安石手下的得力干将。

可以说,沈括的飞黄腾达和娶了张蒭(chú)之女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张氏并不是一个贤内助,却是一个十足的悍妇,或者说是一个狠毒的女人。

“晩娶张氏,悍虐,存中不能制,时被箠骂,捽须堕地,儿女号泣而拾之,须上有血肉者,又相与号恸,张终不恕。”

张氏不是一般的悍妇,她经常捶打、谩骂沈括,拳脚相加。有时候能把沈括的胡须连带血肉直接扯下来,儿女哭喊着去捡起,见到带血肉的胡须恸哭不已,张氏也不放过沈括。

从这里,我们看不出张氏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的样子,只能看到一个仗着家世颐气指使、嚣张跋扈的恶妇形象。

沈括的长子沈博毅,是沈括前妻所生,张氏容不下他,将他赶出沈家。沈括时不时给他送点东西,周济一番,张氏一旦知道就大发雷霆,沈括免不了要被暴捶一顿。

张氏后来干脆“诬长子凶逆暗昧事”,诬陷告发沈博毅做不法之事,真真是无比歹毒。

沈括一生最悲催的日子是在神宗末年。这一期间,沈括被贬随州,受到朝廷监管,于仕途上他看透世态炎凉,心灰意冷。

不过这一期间他寓居于禅寺,身边没有悍妻张氏,倒是难得的身心自由。

宋哲宗继位后,沈括被安置秀州,此时张氏来到沈括身边,沈括倒霉的日子又开始了。

“张时时歩入府中,诉其夫子,家人辈徒跣从劝於道。”

张氏动不动就跑到沈括的衙门,去训斥沈括和儿子,家里人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去劝她也没有用。

这简直是一个毫不讲理,无理取闹的泼妇模样。

《梦溪笔谈》

张氏生的儿子叫沈清直,娶了妻子后妻子娘家人见张氏如此蛮横,无疑是个恶婆婆,担心女儿受委屈,“乃夺之归宗”。

沈括晚年就是在这样的家有悍妻的情况下完成《梦溪笔谈》的创作的。

可以说,《梦溪笔谈》是在无数次家暴中写就的。

沈括去世前一年左右,张氏忽然病死。

有趣是,张氏死了,“入皆为存中贺”。去沈括府上的人不是去悼念张氏,而是向沈括表示祝贺。

他们去祝贺沈括终于摆脱了张氏的魔爪,从此自由了,解脱了。

可见张氏的行为早就引起沈括亲朋的强烈不满。

梦溪园

但是在长时间的家暴影响下,沈括早已是“恍惚不安”,有些精神失常了。

“船过扬子江,遂欲投水,左右挽持之,得无患。”

沈括在一次过江时,竟然想投水自杀,幸亏身边人及时拉住,才没有出事。

对沈括的这个自杀举动,“或疑平日为张所苦”。有人怀疑是沈括受惯了张氏的家暴虐待,一下子解脱了,倒是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

古人迷信,还有人认为张氏虽死,但她的魂仍在,导致沈括想要自杀。

“余以为此妇妬暴,非碌碌者,虽死魂魄犹有凭籍。”

沈括墓

最终沈括在精神“恍惚不安”中,度过了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光。

绍圣二年(1095年),沈括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幸运的是,在离世前,30卷的《梦溪笔谈》已经完成。

沈括家有悍妻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此事的是北宋文人笔记《萍洲可谈》,作者是北宋地理学家朱彧。

嫁给沈括次子沈清直又因担心受张氏折磨而被娘家“夺之归宗”的正是朱彧的“仲姊”。

所以朱彧关于沈括有悍妻的记载可信度极高。

家有河东狮,或是“妻管严”,在男权社会的古代中国并不罕见。

沈括像

但是妻子凶悍到给丈夫家暴,而且发生在一个官员身上,这就不常见了。

我们很难想象,沈括竟然是遭受后妻张氏二十余年的家暴。

相信很多人都不解沈括为何不休妻呢?难不成沈括有受虐癖?

原因当然不是沈括有受虐倾向,其实他娶张氏的时候就知道这桩婚姻带有很强的利益因素。

张氏是沈括老上司张蒭之女,沈括得到张蒭的赏识和照顾,在扬州任上干的不错。后来更是因张蒭的推荐,沈括才得以进京为官,开始了飞黄腾达的官宦生涯。

我们只能猜测沈括为何能容忍张氏近二十年的家暴折磨。

沈括

也许张家在官场势力盘根错节,张家的势力让沈括不敢休妻。

也许张氏因为自己父亲将自己嫁给一个丧偶的男人而无力反抗,只能将不满发泄在沈括身上。

这样的话,她也是一个可怜人。

还有人认为沈括始终选择忍受张氏,或许是为了报答张蒭的赏识。不过考虑到沈括的人品,这个说法好像并没有说服力。

或许沈括容忍后妻张氏,真的是因为爱情。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名的沈括,竟然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社标签:沈括,王安石,苏轼,梦溪笔谈,萍洲可谈,五杂俎

    沈括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岁的时候承父荫做了地方主簿,在此期间充分地展现了他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才能。二十三岁那年,沈括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宋神宗登基后,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由于王安石的新法覆盖面极广,需要各领域的人才,所以沈括这个全方位人才很快便得到了王安石的重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沈

  • 上管天,下管地,内管政治,外管外交——北宋最强打工人: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沈括,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梦溪笔谈

    近期,沈括塑像在中国石油大学落成,中石大隆重召开了以“勤思精研 求是创新”为主题的沈括塑像揭幕仪式。 沈括,历史课本上的那个沈括?那个诬陷苏轼造成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那个《梦溪笔谈》的作者?他和中国石油大学有什么关系?他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是第一个为石油命名的人……如果给沈括贴上当下的标签,那便是——

  • 从李阳夫妻和好,看北宋的沈括,家暴下的人生,或许旁人难以看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沈括,家暴,王安石,苏轼,李阳,进士

    12月4日,李阳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向妻子Kim道歉,并在文中称“谢谢你Kim,谢谢你原谅我。这么多年来,我对你一直心怀愧疚。曾经我的家庭暴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你,也对几个孩子带来了情感伤害。”随着李阳公开道歉并晒出全家合影的照片之后,广大网友纷纷热议,留言栏里更是挤满了祝福和点赞之声,当然也有许多不

  • 嫁李之仪,结交苏轼,沈括也虚心求教的胡淑修是怎样一名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之仪,沈括,苏轼,胡淑修,蔡京,诗词

    自古以来,侠人义士多为男性,描写男性侠客的诗词歌赋也很丰富,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也许是我们过于注重男性,一些拥有侠肝义胆的女士却被我们忽视了,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名叫胡淑修的女子,就是一位可以和男性侠士相媲美的奇女子。胡淑修一、嫁李之仪,在他身

  • 宋代名人——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沈括,宋神宗,梦溪笔谈,辽朝,宋英宗

    宋英宗死后,太子赵顼即位,史称宋神宗。沈括是杭州钱塘人,曾被宋神宗派遣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辽方提出的边界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

  • 沈括:他是天才,是伟大的科学家,却也是陷害苏东坡的无耻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沈括,苏轼,王安石,梦溪笔谈

    沈括:梦溪清涧水,难涤小人心 一生喜集邮,在早期发行的一套中国科学家第二组中,有两枚是描写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其实当时对此还很有些不以为然,难道仅仅记录些见闻就能成科学家啦。及至后来看《宋史·沈括传》,“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才发现此人甚是了得,在那

  •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沈括,苏轼,宰相,杜甫,香草,北宋,王安石,宋神宗,乌台诗案,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

  • 历史上的沈括有多牛?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中国史上最为博学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沈括,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科学家,医学家,数学家,梦溪笔谈,博学之人,天文学家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感比较高的一个朝代,历史名人多如繁星,比如一代文豪词宗苏东坡,精忠报国岳武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变法大家王安石。还有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等,那真的多得数不过来。但有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如皓月般辉煌,但却不为人所知。元朝脱脱夸他博学善文,无所不通;纪晓岚则称其为北宋最为博学之人

  • “幼科鼻祖”东平人钱乙和他的六味地黄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钱乙,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张仲景,幼科,颅囟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今山东省东平县人),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 炎黄国医传奇:宋代名医钱乙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钱乙,内经,本草,名医,处方,医学家,炎黄国医传奇

    钱乙,字仲阳。他本来和吴越王钱俶有宗属关系,他的先祖跟着吴越王北上迁移,因此就成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他的父亲钱颖精于医道,但特别爱喝酒,又喜欢外出旅游。有一天他东游海上,便没有再回来。那时钱乙才三岁,他的母亲在那以前已经去世了。他的姑妈出嫁到姓吕的医生家里,因为可怜他是孤儿,就把他收为义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