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有多牛,为捞哥哥一路高升差点当皇帝,苏东坡:弟弟救我

苏辙有多牛,为捞哥哥一路高升差点当皇帝,苏东坡:弟弟救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29 16:17:43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名人,他们也给我们留下过很多的奇闻异事,这些故事至今还在被我们津津乐道,其中打动我们的不仅是这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更是蕴藏在里面的各种亲情。

比如说苏轼苏辙,他们两个人就是一对兄弟,也都是那种大才子,不过苏轼更加出名一些。

苏轼从小就刚正不阿,什么话都敢说,因此也就得罪了官场上的一些人,所以大家总是暗地里给他找麻烦,他也总是一贬再贬,好在苏轼有一个非常好的弟弟苏辙,在危急的时刻总是能够替哥哥说上话。

为捞哥哥一路高升,差点当皇帝,苏辙到底有多牛?让我们来看一下。

被贬海南,弟弟求情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词人,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最主要的是苏轼是一位非常刚正不阿的人。

苏轼从小就十分有天赋,对诗书方面十分精通,写起文章来也是得心应手,所以苏轼走上仕途这条道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在很小的时候,苏轼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终步入了官场。

但是他却不屑于和那些人同流合污,更不屑于拍马屁,有时候直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

因此这样一来,苏轼也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嫉妒和痛恨,但即便这样,苏轼还是不改掉他的这种情怀和品质。

所以他的人生其实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辛,本来他的志向很远大,也是为了人民服务,但无奈却有很多小人在打搅他,使他没有办法全面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到了晚年的时候,苏轼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直接嘲讽君主,这样一来他就摊上大事了,被直接贬到了海南。

如今的海南发展已经非常好了,但那个时候的海南可不是这样,而是十分凄苦,毕竟距离非常远。

最主要的是条件非常艰苦,寸草不生,而且也很炎热,潮湿稍不注意就会感染上疾病,医疗条件一点也不发达。

所以基本上发配到那儿就意味着之后的人生没有希望了,这甚至是比砍头都要残酷的一种惩罚。

幸运的是苏轼还有一个弟弟,他就是苏辙,比起哥哥苏轼来,苏辙明显要清醒很多,在复杂的官场上,苏辙很懂得如何进退,也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所以他和哥哥完全不一样,他的仕途无比顺利,甚至是节节高升,每次还必须为哥哥求情。

但是这一次尽管苏辙再怎么求情也无济于事,君主还是把苏轼发配到了海南。

幸运的是,由于苏轼一直心怀的都是百姓,而且他两袖清风,无比正直,所以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能够得到大家由衷的爱戴和崇拜,当地的百姓对苏轼也是非常好,所以苏轼最后才捡回了一条命。

为了哥哥,节节高升

说起来苏轼和苏辙两个人真的是像一对欢喜兄弟,我们都听说过扶弟魔,但是苏轼和苏辙两个人却像是扶哥魔,一个是什么都敢说的哥哥,另一个是什么都操心的弟弟。

但是从这些也能够看出来苏辙对哥哥的那种关心,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不是白说的,而是深深印在苏轼和苏辙两个人骨子里的。

苏轼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不过在当时那个黑暗的官场中,他总是碰壁,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

当时的王安石是数一数二的红人,当他提出来变法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竭力地拍他的马屁。

没有想到苏轼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也着实震惊了很多的人。

虽然苏轼所提出的意见有理有据,但是当时的人都是溜须拍马惯了,所以他们就逐渐把苏轼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认为他一点都不老实,总是想当出头鸟,也总是想出风头,博得君主的喜欢和青睐,甚至把苏轼给逼上绝路。

这个时候的苏轼处在一个十分危急的状态,但好在他的弟弟十分给力,为了保全哥哥,苏辙使出浑身解数,极力向君主求情,同时也让哥哥向君主道歉赔罪。

苏轼就如同一个山间闲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写词作画,纵情山水之间,即便是当了官,也是那种不怎么出名的官,权力不算是很大,因为都是一些文官。

但是他的弟弟却不一样,每次苏轼一搞事情,弟弟就得出来维护他,有时候甚至要面临着被解决掉的风险。

久而久之,苏辙也逐渐感觉到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要保全哥哥,苏辙就一路升级打怪,最后甚至成为了宰相差点当上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那些小人尽管再怎么不喜欢苏轼,也要给苏辙一点面子,他们不敢轻易得罪苏轼,毕竟他的后台很硬。

兄弟情深,令人感动

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真的诠释了什么是尽职尽责,有时候他不光要给哥哥收拾烂摊子,还要帮助哥哥全家人。

在哥哥被贬的那些日子里,苏辙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承担起家里的顶梁柱角色,照顾好嫂嫂和自己的侄儿,同时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十分辛苦。

虽然他是弟弟,但是他却承担了比苏轼更多的责任,这一点也让苏轼感到无比敬佩和愧疚。

而且苏辙为苏轼求情,他个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毕竟伴君如伴虎,虽然他贵为宰相,但是稍不注意也有可能被拉下神坛。

而且他每天还要帮助哥哥处理好那些琐碎事情,真的劳心劳神,这种好男人估计放到如今也没有多少,也正是在这种艰难黑暗的岁月中才能发觉到兄弟情是有多贵。

也许有一些人会认为苏轼的这种做法很不负责任,也没有尽到一位父亲和儿子该有的义务,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后人对苏轼的喜爱和敬佩。

心系百姓,成为佳话

苏轼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苦大众,尽管他有一些小缺点和小毛病,比如不知道变通,固执己见,但是大家依旧非常喜欢他,同时也十分喜欢他的弟弟苏辙。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哥俩间的这些事情也就沦为了佳话,那么大家还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标签: 苏辙苏轼皇帝宰相王安石

更多文章

  • 苏轼半夜被雨惊醒,给弟弟苏辙写下一首词,开篇14字便扣人心弦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茶,苏轼,苏辙,离情,梦中,宋朝,温庭筠,书法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给我们带来震撼,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苏轼便是如此。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

  • 苏轼苏辙重逢共赏月,苏轼写一首《阳关曲》,杨万里评:四句皆好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苏辙,杨万里,苏轼,阳关曲,苏洵,白居易

    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兄弟苏辙感情非常要好,他们在青年时代与父亲苏洵一同出川求仕时,曾同宿“逍遥堂”。某天晚上,苏轼读到韦应物的诗“哪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感慨良多。于是,苏轼与苏辙相约,他年功成名就,早早退隐,同为闲居之乐。后来,二人各自出仕当官,十余年来聚少离多,天各一方。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诗词山东|苏辙没有登顶泰山,却把哥哥苏轼遗憾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苏辙,苏轼,泰山,诗词,诸城,香草,山东省,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做足了功课的苏辙徘徊三天,还是感叹,泰山这么高,那我这个腿走上去不得报废了吗?一千多年前,哥哥苏轼在山东的密州(今潍坊诸城)做知州,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同在山东为官虽未能相见,但两人对泰山的执念,却留下一个小故事。这还得从苏辙的一次“年假”说起。(注:空镜素材来自纪录片《苏东坡》等,仅供参考。部分素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什么体验?为救哥哥一路做到宰相,苏辙: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宋仁宗,宰相,王安石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历史治水名人,书法绘画也十分精通,但这两个领域上颇负盛名,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东坡肉”因他闻名。苏轼的大名人尽皆知,但他的弟弟苏辙却鲜有人知。其实苏辙的才华气度丝毫不输于苏轼,只不过他情深意重,在苏轼被贬之后,不断发奋图强,为救哥哥一路升官加职,官至宰相,兄弟

  • 有苏轼那样的哥哥,苏辙悲催吗?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摸史标签:苏辙,苏轼,仕途,后世,记者,林语堂,张爱玲,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已将读完,第二册大概还剩三分之一的样子。这是我所读苏轼传记的第三本。先是王水照《苏轼传》,再是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书体量极大,厚厚两本,1048页,是王书的近两倍,林书的三倍余。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3分,比前两者的8.2、8.3,可谓一骑绝尘。不过,评价人数,林语堂的版本最

  • 苏辙——苏轼的守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茶,苏辙,苏轼,与君,苏洵,皇帝,宋仁宗,散文家,民族音乐,千古名句

    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才华世人皆知苏轼仙才,却很少有人记得背后默默付出的苏辙,与哥哥苏轼相比,存在感似乎有点低。想到与苏轼同时代的人,注定多少都要活在其阴影下,而越是最亲近的人,离阴影的中心也就更接近。作为父亲的苏洵应当是欣慰的,然后作为弟弟苏辙,感受或许就复杂的多。能够与哥哥同榜进士

  • 苏轼与苏辙:一对好兄弟,堪称古今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司马光,苏洵,宋仁宗

    1057年,19岁的苏辙和哥哥苏轼一起参加礼部会试,兄弟两个都进士及第,被置于高等,苏轼名列第一,苏辙虽然没有哥哥的成绩好,但也名登五甲。这次进士考试之后,两兄弟并没有马上步入仕途,因为他们收到了母亲故去的消息,马上陪同父亲赶回家乡为母亲守孝。但是,这次考试已经足以让两个人在京城名声大噪,为他们之后

  • 苏辙为救哥哥努力升官?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官长期不如他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路上标签:苏辙,苏轼,宰相,官职,官阶,宋朝,唐朝,艺术家,王安石

    苏辙官至副相,苏轼官路又跌宕起伏,网上盛传,苏辙是为了救哥哥,才这么努力,当官当到了副宰相。事实真是如此吗?为此,我整理了大小苏两兄弟的官职表,并简单绘制了官品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对下图说明一下,官品依据的是本官官品,在元丰改制前,表现为寄禄官阶,元丰改制后,变现为差遣品级(即职事官品级);红点、黑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却比武将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辙,王安石,宋神宗,苏轼,宋哲宗,王安石变法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格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是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不断的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修养,不要只知道长篇大论说一些对于个人规划或者是国家建设的言论,将所思所想付诸实际之中才是真正重要的。而对于这一点结论在历史上也是有着真实的反面

  • 唐宋八大家无一弱者,苏辙写元宵节的七律,剖析后发现手法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苏辙,七律,首联,颔联,尾联,颈联,宋朝,元宵节,王安石,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苏辙,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七律八句五十六字,比七绝多一倍,那么其文字内涵肯定也就大很多,那该如何写呢?苏辙作为唐宋大家之一,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