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1,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1,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4/1/22 4:55:17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一首: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这一首对于形式拘束的和韵现象,提出了批评。

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窘步,迈步急迫,步履艰难。相仍,相沿袭。跟随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至死不肯超越一步。

第一句形容作诗,下笔艰难窘迫。为何下笔作诗这么难受呢?

因为“唱酬无复见前贤”。

唱酬,就是诗人之间相互唱和。为什么说唱和不再像前辈诗人那样了呢?这就要说到唱和的形式了。

二、唱酬的几种方式

唱酬,即唱和。有依韵、用韵、次韵(步韵)、不限制用韵几种。

早先的唱和,对于押韵没有什么要求。例如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唱和。永贞革新十年以后,柳、刘二人回到了长安。不久又一次被贬,分手时柳宗元作了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刘禹锡唱和了一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柳宗元押青、庚韵,刘禹锡押支韵。两个人各自押韵,刘禹锡并没有因为柳宗元的押韵,而受限制。

又如杜甫王维岑参,唱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都对押韵没有什么要求。

依韵 :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用韵:指与原作韵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变化; 次韵:又叫做步韵,即唱和者必须用原诗的韵脚押韵,且次序不乱。

中唐时,元稹和白居易常常以次韵方式相互唱和,元白二人次韵作品,一首诗甚至长达数百句, 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寄元稹,100个韵脚依次排开: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略

元稹即次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100个韵脚纹丝不乱: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去应缘直道,哭不为穷【途。亚竹寒惊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烛,危梦怯乘【桴】..... 略

晚唐时期,又有两位大诗人,陆龟蒙皮日休,也喜欢次韵唱和。以至于后来的唱和,几乎都默认为次韵的方式了。

到了宋朝,不但作诗,连填词都次韵了。贺铸的《青玉案》、秦观的《千秋岁》等词作,都被时人、以及后人无数次唱和。

三、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杜甫作诗赞庾信,说其“凌云健笔意纵横”。诗笔纵横,自由自在,不该有什么拘束。

可惜的是,有很多人总喜欢次韵作诗,因此束缚手脚,俯仰随人。元好问则对于这种唱和的方式,提出了批评。

清朝诗人袁枚也在《随园诗话》中提到: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尚有用定后不慊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

元好问说的“俯仰随人”,即袁枚所说的“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

因为在某句,必须用某字押韵,真是带着镣铐跳舞了。

从押韵的角度来说,次韵作诗,比科举时作诗更难。科举只是限制韵部(依韵),如袁枚所说“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相对要简单,诗人有更多施展的空间。

结束语

明朝人都穆在《南濠诗话》中提到:

东坡云:〔诗须有为而作。〕山谷云:〔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 耳。〕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真无为而强作者,无怪其语之不工。元遗山诗云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知此病者也。

次韵作诗,往往出现在诗人之间相互应酬时所作。这类作品,如同请客送礼往来,难出精品。

当然,也不能绝对地去否定这种形式,次韵也有优秀的作品。例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被认为唱和之词胜于原唱。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30,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蜉蝣,韩愈,杜甫,李白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30首,这也是最后一首: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再最后一首诗中,元好问没有再评价他人,而是评价了自己。一、撼树蜉蝣自觉狂蜉蝣,是一种小虫,其幼虫生活在水中1-6年,成虫有四翅,生存期极短,只有几个小时至一周左右。诗经中《曹风·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3,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苏轼,俳谐,陆游,黄庭坚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3首: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这首诗批评的,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现象,一、曲学虚荒小说欺这几个字,如果用普通话读,仄平平平仄平平。不过这首诗是一首近体的七言绝句,其中有不少入声字:曲、学、说,所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曲学,乡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9,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陆龟蒙,春草,杜甫,孤愤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九首: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这首诗中,元好问提到了一位晚唐的著名诗人。一、谁是天随子熟悉姜夔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首代表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

  • 吾亦厌余生。崩溃不崩溃,看看元好问:再读《人月圆》

    历史解密编辑:看球场标签:元好问,人月圆,谢安,箜篌引,刘禹锡

    人月圆•ト居外家东园(一)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年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月圆•ト居外家东园(二)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这是元好问的两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秋虫,山鬼,李贺,杜甫

    前言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16首: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看到山鬼、秋虫两个词,令人不由得生出一股寒意。一、灯前山鬼泪纵横山鬼,在屈原的作品中,是一个特殊的形象,《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王国维,诗人,造境

    前言继续欣赏《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11首: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这一首批评了一种作诗的方法。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亲眼可见,心中才会有真实的情感反映,写出的诗句自然会有神韵。唐朝诗人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玉川,卢照邻,万古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13首: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一、谁是玉川卢?玉川卢,指中唐诗人卢仝(tóng)(公元约795-公元835)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子孙。可惜二人均命运多舛,卢照邻身染风疾投水而死,卢仝则在甘露之变中,死于非命。贾岛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8,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杜甫,黄庭坚,李商隐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八首: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三个人:子美、义山、涪翁,提到了一个诗派:江西诗派。一、古雅难将子美亲子美,有苏子美、杜子美。苏子美,是北宋与梅尧臣并称苏梅的苏舜钦,他因为卖废品被人弹劾,归隐于苏州沧浪亭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7,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欧梅,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7首: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这首诗需要注意的人物:元祐诸人、金陵、欧梅,都是宋朝诗人的杰出代表。一、百年才觉古风回宋朝建立以来100年,古代作诗的传统风格才渐渐回复。这是对于宋初诗风的一种批判。宋太祖到宋仁宗(960-1

  • 元好问论诗三首: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首,春草,论诗三十首,李煜

    前言前面学习过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实元好问还有《论诗三首》,其中提到了作诗需要押走出去打开眼界,才能写出理想的作品。一、江山放眼更超然第一首诗云:坎井鸣蛙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这一首的主题在第二句:江山放眼更超然。意思是作诗要眼界放宽,看到江山之大,下笔也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