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8,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8,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2474 更新时间:2024/1/22 4:21:05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八首: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三个人:子美、义山、涪翁,提到了一个诗派:江西诗派。

一、古雅难将子美亲

子美,有苏子美、杜子美。苏子美,是北宋与梅臣并称苏梅的苏舜钦,他因为卖废品被人弹劾,归隐于苏州沧浪亭。杜子美,即与李白并称李杜的诗圣杜甫

从这首诗的语境来看,这里的子美是指杜甫。江西诗派尊杜学杜,所以元好问将其与杜甫比较。

元好问说,(这个人或者这些人)作诗不如杜甫古雅。

二、精纯全失义山真

义山,这个比较清楚,自然是指晚唐大诗人李商隐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或者这些人)作诗不如李商隐精纯。

宋人学诗,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师,也有人说,学杜甫,要从学李商隐处入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记载: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

清人钱谦益《注李义山诗集序》中,提到杜甫与李商隐的区别:

……少陵当杂种作逆,藩镇不庭,疾声怒号,如人之疾病而呼天呼父母也,其志直,其词危。义山当南北水火,中外钳结,若喑而欲言也,若餍而求寤也,不得不纡曲其指,诞谩其辞,婉娈托寄,讔谜连比,此亦风人之遐思,《小雅》之寄位也。

杜甫敢于直抒胸臆,而李商隐则“纡曲其指,诞谩其辞”,不肯直说。

元好问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你们学来学去,一学不来杜甫的古雅,二学不来李商隐的精纯。

那么,元好问这是在讽刺谁呢?

三、未作江西社里人

这一句也比较清楚,我元好问没有去学习江西诗派,不与之为伍。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有一祖三宗之说: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三宗。

其中杜甫是唐朝人,三宗则是宋朝人,黄庭坚与陈师道都是北宋时期的苏门学士。陈与义,字去非,是跨越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词近苏轼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有: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洪炎、洪朋、饶节、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林敏功、潘大观、何颉、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王直方、僧善权、高荷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

后被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人。江西诗派思想内容上没有什么统一主张,主要体现在诗歌技巧上,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故为新,主张无一字无来处等。

元好问说自己“未作江西社里人”,显然是对于江西诗派缺乏创新精神、拾人牙慧等弊端不满。

四、论诗宁下涪翁拜

这一句,是有些争议的。关于“宁”字,有不同的理解。

涪翁,即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

第一种说法,黄庭坚就是那个不如杜甫古雅、失去义山精纯的邯郸学步者。所以说,论诗我岂肯(不能)拜倒在黄庭坚门下呢?

也有人说,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黄庭坚“不如杜甫古雅、失去义山精纯”,但论诗我“宁可(愿意)”拜倒在黄庭坚门下,也不会与江西诗派其他人为伍,因为他们更不成器。这是把黄庭坚独立出了江西诗派。

一个是不能,一个是愿意,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的意思南辕北辙。

钱钟书先生就认为宁,是“宁可”的意思。否则的话,难将、全失、宁下、未作,四句话四个词,都表示否定。按照诗歌创作的常理,第三句应该有转折的作用,所以宁不是否定而是肯定。

结束语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像这种有正反两种理解的诗,不仅仅这一首。

无论他是褒扬黄庭坚还是贬低黄庭坚,都表明了一种态度,就是看不上江西诗派。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多次提到苏门诸人,可以看出,他对于苏黄虽然推崇,但是也指出了二人的弊端。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7,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7,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欧梅,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7首: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这首诗需要注意的人物:元祐诸人、金陵、欧梅,都是宋朝诗人的杰出代表。一、百年才觉古风回宋朝建立以来100年,古代作诗的传统风格才渐渐回复。这是对于宋初诗风的一种批判。宋太祖到宋仁宗(960-1

  • 元好问论诗三首: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首,春草,论诗三十首,李煜

    前言前面学习过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实元好问还有《论诗三首》,其中提到了作诗需要押走出去打开眼界,才能写出理想的作品。一、江山放眼更超然第一首诗云:坎井鸣蛙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这一首的主题在第二句:江山放眼更超然。意思是作诗要眼界放宽,看到江山之大,下笔也超凡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李白,杜甫,何曾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五首: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这首诗比较好猜,大家都能看出说的是诗仙李白和杜甫。元好问为什么在这首诗似乎更看重于李白呢?一、笔底银河落九天笔底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2,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西昆,李商隐,杨亿,苏轼

    前言继续欣赏《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12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首诗,可能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了。后人评价李商隐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后面两句: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一、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最令人费

  • 金元好问词

    历史解密编辑:温一盏杏花酒标签:莺儿,大雁,殉情,诗人,燕子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关于“情”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过,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但所有的解释,到最后,都可以浓缩为“生死相随”四字。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试途中,无意中听闻了一对大雁至情至烈的爱情故事,心中震撼感慨,他为那对大雁建墓合葬,并在多次修改后,作成这首千古名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5,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论诗三十首,元好问,黄庭坚,大江,杜甫

    前言继续《论诗三十首》,今天欣赏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上一首介绍了陶渊明,第五首说的还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这是一个喜欢饮酒的狂人。一、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第一句诗,赞扬此人的诗篇气势纵横,笔力奔放,有超然物外的情怀。第二句,则提出了疑问。即

  • 摸鱼儿·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莺儿,燕子,骚人,山鬼,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一 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好问,中州集,赵秉文,遗山,汴京

    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国末年至元朝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时,移居忻州,遂为忻州人。明昌元年(1190年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琨,王敦,温庭筠,李商隐

    前言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3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这首诗又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元好问依旧表达他的观点,即什么人的作品,是他心中的正体。一、邺下风流在晋多邺下风流,用黄健翔的话说,他不是一个人。邺下风流代表了一个文学群体,还是指建安文学时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子昂,陈子昂,律诗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前面说了几位南北朝的诗人,今天,终于到了唐朝。第一位提出表扬的唐朝诗人,就是痛斥“建安风骨,晋宋莫传”的陈子昂。一、沈宋横驰翰墨场在评价陈子昂之前,元好问先安排了两位诗人垫场:沈宋。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