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妻子病重,辛弃疾拉着大夫的手说:治好我夫人,就把侍妾嫁给你

妻子病重,辛弃疾拉着大夫的手说:治好我夫人,就把侍妾嫁给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趣闻史 访问量:2736 更新时间:2024/1/3 23:27:04

提起辛弃疾,人们对他的印象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作为豪放派宋词的代言人,与李清照的婉约派诗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男子汉的爱国情怀。不过,真正的辛弃疾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南归宋朝后虽然报国无门,在家赋闲了二十多年,但是家中却经营了两处田产,身边还有六个小妾伺候。

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当时山东已经被金国占领,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金国的高官,不过祖父虽屈居人下,却时常告诫子孙自己是汉人,有朝一日是要归汉。随着金主完颜亮的大举南侵和统治的残酷,以辛弃疾为首的汉人不甘受辱,加入了耿京率领的南归起义军。

辛弃疾不仅是个诗人,也是一个随时可以上阵杀敌的将军,当时他负责掌管帅印,可帅印却被想投降金国的义端和尚偷走。辛弃疾向耿京立下军令状,然后带着一队人马深夜去追赶义端和尚,果然在通往金营的路上抓住了他。义端和尚跪地求饶:“我以为您是个文弱书生,可您是赵子龙转世,求求您饶我一命。”辛弃疾根本不听叛徒狡辩,手起刀落将其斩于马下。

辛弃疾嫉恶如仇的性格和浓烈的爱国之情,在他最初投奔南宋时,很受宋高宗和宋孝宗赏识,可他一生中并没有做过几次官。公元1172年,辛弃疾被任命为安徽滁州知州,负责滁州的灾后重建工作。辛弃疾花费重金招募流民回乡耕作,又培养了一支民兵平时开荒种地,战时剿灭流寇,接着他又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商人来滁州做生意,一系列措施将在战乱中被摧毁的一塌糊涂的滁州,治理的风生水起。

1175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剿灭了江西茶商赖文政的起事,深受朝廷和老百姓的赞扬。1180年他又出任南昌知府和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饥荒,老百姓颗粒无收,一些奸商却趁机哄抬粮食价格,引起了老百姓的暴乱。辛弃疾一上任就招抚百姓,并且把无良奸商抓起来,将他们杖责之后流放边地,又命手下去购买粮食分发给百姓,平息了一场动乱。

辛弃疾归宋

1203年,名将韩侂胄拟议北伐,辛弃疾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先后在绍兴和镇江任职,但是不久他就被免职。1207年,辛弃疾在报国无门的忧愤中去世。这就是辛弃疾一生做过的官,除了安抚流民和平定变乱之外,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先后被弹劾了六次,从实现人生抱负而郁郁不得志这方面来看,辛弃疾无疑是不幸的。

然而让人羡慕的是,辛弃疾虽然在官场上不顺利,甚至赋闲在家二十年,但是他一点都不穷困潦倒,他家里的财产,连朱熹等人看了都羡慕不已。辛弃疾那时没权没势,家里却有带湖和瓢湖两处别墅庄园,当初带湖新居刚刚建成的时候,辛弃疾邀请朱熹和翰林院学士洪迈前去参观,朱熹踏足带湖游览了一圈,惊讶的说:“耳目所未曾赌”,洪迈则留下了一首《稼轩记》。词中写到:“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

别人的庭院里都是假山假水,而辛弃疾的带湖却是自然山水,把山水引进庭院,把竹子种在庭院里,一切都是货真价实的。把自己的庄园装饰的充满自然风光,一草一木和一山一水都极力追求真实,这可是普通有钱人家做不来的,需要花费的钱财可想而知。

带湖

辛弃疾的财产来源,一部分是祖上在金国做官时积攒的,另一部分是因为北宋“靖康之变”后,朝廷很需要武将保家卫国,所以给他们的工资自然就高。辛弃疾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是俸禄还是很高的,南宋初年的武将都比较有钱。

辛弃疾生活幸福,他的感情世界却很复杂,在大众对于诗人的印象里,他们不是风流倜傥就是始终如一,辛弃疾把这两样都占了。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年轻无法在一起,在此后的五十年里,弗洛伦蒂诺虽然和很多女人有染,却始终为爱人保持着童贞,直到他们最后在一起,辛弃疾与其有相似之处。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句千古名句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根据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考据,辛弃疾身边能够为他“揾英雄泪”的女子,起码有六个人,陶家仪的《书史令要》记载,这六个人分别是田田、钱钱、整整、卿卿、飞卿、香香,她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田和钱钱都是以自己的姓起名的,她们平常代替辛弃疾写一些回信,相当于他的私人秘书。飞卿姓名不祥,辛弃疾在《满江红.莫折茶蘼》中写到:“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由此可见飞卿应该是替辛弃疾抄写诗赋的,而且辛弃疾喝醉了出口成章的赋,她还必须每个字都能听懂,可见飞卿是一名才女。

辛弃疾故居

卿卿擅长歌舞音乐,辛弃疾把她奏乐和舞蹈的姿态都画进了画中,并且经常在醉酒时呼唤画里的卿卿,《西江月》有云:“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与其他人的才华横溢相比,香香更像是辛弃疾的枕边人,有诗为证:《鹧鸪天》“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辛弃疾自己想家睡不着觉,嫉妒在一边睡得正香的香香,把她推醒跟自己说话。

虽然侍妾众多,可辛弃疾最爱的却是在“灯火阑珊处”的发妻范氏,范氏的父亲范邦彦和哥哥范如山,都是辛弃疾的好朋友,他们是一起从金国投奔南宋。范氏比辛弃疾小很多岁,辛弃疾在给妻子贺寿时写的“朱颜却对白髭须”,说明两个人年龄差距是很大的,可范氏就是爱上了这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

夫人对辛弃疾非常大方,有一次辛弃疾很欣赏的学生赵方来家中做客,辛弃疾问妻子应该送他些什么礼物。没想到夫人拿出了自己陪嫁的妆奁,一出手就是十端绢,这在当时可是价格不菲的宝贝,也让辛弃疾很有面子,从此夫妻感情更加深厚。

辛弃疾一生侍妾虽多,可是他的孩子们,却没有一个是和侍妾生的。在江西上饶的时候,范氏生病一度垂危,辛弃疾拉着医生的手说:“只要你把我夫人治好,我就把我侍妾里最擅长吹笛子的整整嫁给你,还会给她添置嫁妆。”不久后妻子痊愈,辛弃疾兑现诺言把整整嫁给医生,也给所有的侍妾都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给她们找好了人家,从此只和夫人一起安度余生。辛弃疾这样表达妻子对他的重要性:“若叫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辛弃疾妻子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抱负虽然始终是幻想,又屡次遭到弹劾与理想遥不可及,但是他的生活非常幸福,家财万贯不愁柴米油盐,身边有那么多侍妾,其中才华横溢的女子比比皆是,让他的赋闲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最重要的是有贤妻范氏,始终对他不离不弃,人生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沙场秋点兵”的军旅豪迈,离辛弃疾越来越远,可他的人生却始终被温情围绕着,有那么多懂他欣赏他的人,这也算是乱世中的一大幸事。

标签: 辛弃疾朱熹李清照侍妾诗人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最经典的6首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江南,诗词,明月,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北极婧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比我会打架的没有我会写诗;比我会写诗的没有我会打架。”不曾放荡不羁爱自由,只想着收复故土,重振山河,是最值得钦佩的爱国主义诗人。流传千古的

  • 醉里挑灯看剑,语文老师口中的辛弃疾,只是意气风发的文弱书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金人,金朝,诗人,宋朝,辛弃疾,霍去病,起义军,古典乐,语文老师,千古名句

    当我们提起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明清两代八股取仕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穷酸秀才、或者是意气风发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前,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就是语文老师口中的南宋著名词人---辛

  • 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国宝,陆游,宋孝宗,皇帝,虞允文,书法家,墨宝,故宫,宋朝,古典乐,艺术家,金朝

    《去国帖》是辛弃疾迄今为止留下的唯一墨宝, 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上面的书法。不过,帖子其实是他与别人的往来信函。具体写了什么,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给“上级”的一封信。不过,我看来看去,都像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根据那位学者的推理:这一封信是辛弃疾写给一位“佞臣”问安的信函。这位“

  •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辛弃疾,苏轼,王安石,乌台诗案,贺新郎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

  •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词,送别,集句,词句,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引言: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

  •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辛弃疾,苏轼,水调歌头,太常引,明月,名句,拨弦乐器,弦乐器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的中秋夜,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赠给好友吕淑潜。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首次将自己比作月宫中的嫦娥,并且发挥出了奇绝的想象力,将人间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邪恶势力,比喻成了应当被砍去的“桂婆娑”。这首词写得清新浪漫,词中嫦娥、桂树等意象,与其后来创作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满江

  • 辛弃疾这首《念奴娇》,写尽了人生的愁苦与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大朗娱乐小分队标签:辛弃疾,念奴娇,李白,苏轼,杜甫,陆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眼见非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一不伤春悲秋,包括现代80后独特的“伤感文学”,也曾引领过潮流。可并不代表,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一定过得不好。比如李白、苏东坡,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皆是命运坎坷、凄凄苦苦,强行营造一种“励志”的假象。

  • 辛弃疾的一首词,把一个寻常场景,写成了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诗词,明月,苏轼,诗人,词句,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上马横槊,下马赋诗。”用这句话来形容辛弃疾十分恰当。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写诗,留下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千古佳作;武能披甲上阵,于千万人之中取敌人首级。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有人赞他的词是:“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

  •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戒酒,酒杯,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沁园春,韦应物,千古名句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引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时人们以酒会友,文人们则是借酒消愁。酒,作为朋友之间的交友的桥梁,作为诗人手中的一种元素,展现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因此,古人离不开美酒。正如韦应物所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人至暮年,身体多少有些小毛

  • 五首让你捧腹大笑的幽默诗词,原来苏轼、李白、辛弃疾这么可爱

    历史解密编辑:综艺小霸王标签:李白,苏轼,辛弃疾,杜甫,陈季常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平时熟知的诗人,或婉约,或豪放,或寄情山水,或家国情怀,但其实他们也有调皮的时候,分享五首幽默诗词,一起开怀大笑吧!1《戏赠杜甫》唐. 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年龄比李白小很多,李白在当时名气已经很大,而杜甫初出茅庐,杜甫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