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最经典的6首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辛弃疾最经典的6首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南荒诗词馆 访问量:4254 更新时间:2024/1/24 13:33:40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北极婧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比我会打架的没有我会写诗;比我会写诗的没有我会打架。”不曾放荡不羁爱自由,只想着收复故土,重振山河,是最值得钦佩的爱国主义诗人。

流传千古的不仅是他的诗词精妙,更有他的铮铮铁骨,炙热的爱国之心。他是大宋最酷的诗人,也是大宋的英雄。

今日,便分享一些他的经典之作,一起体会他诗中的快意与柔情吧!

01

最动人的爱情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之夜,热闹喧哗,绽放的烟花、火花犹如鲜花盛开,如星光坠落。华丽的马车熏着华贵的香气,游人如织,街道上穿梭而过的是鱼龙灯笼,璀璨又热闹。女孩子头上金色的头饰映照着灯火,闪烁着光芒,心动的女子,寻了她千百次,不知随人群飘向何方,蓦然回首,原来她在灯火消失的长街之上。

我看到很多诗词解析,说辛弃疾此刻仕途不顺,这首词是政治失意之作,并非没有道理。但我更乐意从字面上来解读,就把这首词当初描写当时宋朝繁华的元宵之夜,灯火通明,车如水流马如龙,行人来往接踵,有情人遇见他心爱的姑娘,姑娘不在别处,就在身旁。如此便有一点“望君怜取眼前人”之感,这不仅是最美的相遇,也许是最初的坚守。

02

最清新的田园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春末夏初,听着耳边嘈嘈切切的蛙鸣声儿,哪个中国人会不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

春夜黯淡,夏雨欲来,行走在乡下宁静的小路上,清风吹拂,水稻田里蛙声此起彼伏,喧闹一片。七八个星光隐去,两三点小雨点便打在额头上,不如去林边熟悉的小店里坐一下,避避雨,和熟人唠嗑两句。

明月、喜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光、雨点和溪桥边上的小店,这些构建了一个热闹又辽阔的宋朝乡下夏夜图,一切都那么悠闲从容,读着,似乎能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水汽,和嘈杂的蛙鸣声。恬静又清新的夏夜,宁静且从容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治愈了无数中国文人的忧虑,是当之无愧的最清新的夏日田园诗词。

03

最令人伤怀的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站在水边楼上,远远望去,夕阳西下,飞鸟归还,我这个江南的游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没有人能够体会我想要收复宋朝大好河山的企图。

这首词,用典甚多,以“鲈鱼堪脍、求田问舍、树犹如此”书写辛弃疾想要收复河山,而宋朝上下皆耽于享乐,无人与他同心同德,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雄浑不失清丽,抒写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没有人能够理解诗人想要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没有人理解诗人明知此事此生无望的悲愤伤感,可怜世上无知己,独留江南登临人。

04

最是物是人非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时期,不懂愁绪滋味,只是爱跟风,登高楼,为写新词强说自己愁。等到了中年,历经世事,心绪苦闷无数,却一字难言,只能说一句最近天气还不错啊。

这首词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这是一首最好的中年之作,其意境可以无限延伸,刨去政治因素和个人背景不谈,谁还没有个满腔愁绪难以言表的时刻呢?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家老小都指望着你,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一想起来简直一团乱麻。可人生往往难过的时候,越难开口诉苦,遇见好友,也仅仅是浅谈近况,毕竟,人到中年,彼此理解,何必互揭伤疤。

05

最豪壮悲凉的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了,却依旧身强体壮,而我也老了,倒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朝廷不用我啊!

这首词是词人听说朝廷有想收复山河之心,一时间不由得壮志满酬,期望着上战场,一展自己的抱负,可如今词人已经六十多岁,就算自己相信自己,别人也不敢将复国大任压在一个老头子身上吧。或许,连上战场就要用老将,可见朝中无将啊!

这首词的言语风格力沉势雄,激情澎湃,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最后却已廉颇自比,一边是自信自己如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却一方面却有英雄迟暮的悲凉。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依旧是那个至死都期望收复山河的文人,却等不到与他同仇敌忾的同袍,以及朝廷那最强的后盾。

一生都期望报国的赤子之心,辛弃疾一生何其可悲,何其苍凉,恨朝廷不争!

06

最岁月静好的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盛夏时分,溪水边上的青草郁郁葱葱,早上的风带着微微的凉意,夹杂着夏天清爽的味道。一对白发老夫妇正坐在院子里喝茶,享受清晨宁静的时光。

大儿子在溪水东边儿锄豆苗杂草,二儿子正织着鸡笼,最喜爱的老幺年纪尚少,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呢。

如此宁静祥和的一首词,是多少人心中的晚年美景,与妻子相伴到老,儿孙成群,共享天伦之乐。

茅檐、小溪、青草、豆苗、织鸡笼和剥莲蓬,简单几个场景,构建了一片安宁祥和的乡村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温馨,岁月静好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而且,这也是极少写家庭的诗词,一家子和美生活在一起,各司其职,团圆美好。

这世间,唯有温馨的家庭生活能够治愈一切伤害,抹平生活上的不平不甘心,纵使报国无望,也有亲人相伴,未曾不是一种幸福。

我不爱写赏析,主要是自己的功力不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解读,所以也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词赏析,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观感随笔。

纵使是随笔,写起来也是累得很,本打算写10篇或者8篇,但现在都快凌晨3点了,实在是吃不消,诸君且随意看看吧,更多更好关于辛弃疾的诗词我下次出个精选20首之类的推文,大家再自行品读辛弃疾的佳作,领略“词中之龙”的才情与抱负。晚安。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南荒诗词馆,关注我,与我一起读诗。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

更多文章

  • 醉里挑灯看剑,语文老师口中的辛弃疾,只是意气风发的文弱书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金人,金朝,诗人,宋朝,辛弃疾,霍去病,起义军,古典乐,语文老师,千古名句

    当我们提起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明清两代八股取仕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穷酸秀才、或者是意气风发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前,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就是语文老师口中的南宋著名词人---辛

  • 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国宝,陆游,宋孝宗,皇帝,虞允文,书法家,墨宝,故宫,宋朝,古典乐,艺术家,金朝

    《去国帖》是辛弃疾迄今为止留下的唯一墨宝, 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上面的书法。不过,帖子其实是他与别人的往来信函。具体写了什么,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给“上级”的一封信。不过,我看来看去,都像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根据那位学者的推理:这一封信是辛弃疾写给一位“佞臣”问安的信函。这位“

  •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辛弃疾,苏轼,王安石,乌台诗案,贺新郎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

  •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词,送别,集句,词句,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引言: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

  •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辛弃疾,苏轼,水调歌头,太常引,明月,名句,拨弦乐器,弦乐器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的中秋夜,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赠给好友吕淑潜。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首次将自己比作月宫中的嫦娥,并且发挥出了奇绝的想象力,将人间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邪恶势力,比喻成了应当被砍去的“桂婆娑”。这首词写得清新浪漫,词中嫦娥、桂树等意象,与其后来创作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满江

  • 辛弃疾这首《念奴娇》,写尽了人生的愁苦与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大朗娱乐小分队标签:辛弃疾,念奴娇,李白,苏轼,杜甫,陆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眼见非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一不伤春悲秋,包括现代80后独特的“伤感文学”,也曾引领过潮流。可并不代表,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一定过得不好。比如李白、苏东坡,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皆是命运坎坷、凄凄苦苦,强行营造一种“励志”的假象。

  • 辛弃疾的一首词,把一个寻常场景,写成了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诗词,明月,苏轼,诗人,词句,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上马横槊,下马赋诗。”用这句话来形容辛弃疾十分恰当。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写诗,留下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千古佳作;武能披甲上阵,于千万人之中取敌人首级。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有人赞他的词是:“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

  •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戒酒,酒杯,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沁园春,韦应物,千古名句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引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时人们以酒会友,文人们则是借酒消愁。酒,作为朋友之间的交友的桥梁,作为诗人手中的一种元素,展现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因此,古人离不开美酒。正如韦应物所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人至暮年,身体多少有些小毛

  • 五首让你捧腹大笑的幽默诗词,原来苏轼、李白、辛弃疾这么可爱

    历史解密编辑:综艺小霸王标签:李白,苏轼,辛弃疾,杜甫,陈季常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平时熟知的诗人,或婉约,或豪放,或寄情山水,或家国情怀,但其实他们也有调皮的时候,分享五首幽默诗词,一起开怀大笑吧!1《戏赠杜甫》唐. 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年龄比李白小很多,李白在当时名气已经很大,而杜甫初出茅庐,杜甫给李白

  • 辛弃疾最恬静的一首词,开篇即经典,短短十二字,惊艳后世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明月,诗人,茅店,开篇,南宋,金朝,宋朝,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生于齐鲁大地,与济南人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二人一婉约一豪放,闪耀宋代词坛。提起辛弃疾,率先想起的画面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等豪放之景。辛弃疾可以说是宋代能文能武的典范,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更是尤为难得。不得不承认,时代就是一个舞台,如果生不逢时,那对于一个像辛弃疾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