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20句辛弃疾的小众诗词,不只豪迈而已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20句辛弃疾的小众诗词,不只豪迈而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家清欢 访问量:2944 更新时间:2023/12/5 2:19:20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胡适曾经评价辛弃疾

他是词中第一大家。他的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

他是词中名家,更是一位帅才。

但可惜的是,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却不得重用,郁郁半生。

稼轩词中歌咏最多的,是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

比如回忆昔日战场上的英姿,“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比如志不得伸、胸中郁积之悲愤,“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比如悲慨于国家分裂,“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辛弃疾的词中名作佳句数不胜数,分享20句比较冷门的词句,一起品读下吧!

1、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看看镜子,我已两鬓斑白,如星星闪烁,忍不住惋惜逝去的时光。

我不愿意辜负青春,可惜春天终究辜负了我,功业未成,人已老去。

2.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独游雨岩》

我在山间放声高歌,有谁能来相和?只听到幽寂的空谷中,传来清越的声音。

那声音不是来自鬼怪,也不是来自神仙,而是清溪桃花汛,花瓣飘零,流水淙淙。

3.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鹧鸪天·博山寺作》

在有味与无味之间,寻求生活的乐趣;在成材与不材间,度过安闲的一生。

稼轩有志难伸,本以为能成为国家栋梁,挽大厦于将倾,扶狂澜于既倒,却只能归于田园。

4.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明天早上我就要放棹东归而去,匆匆团聚,又匆匆分别,

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只剩下孤身一人的我,在思念远方的朋友们。

5.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送别友人,情思幽怨,两人都已两鬓斑白,转瞬却又将各奔天涯,

山水间与朋友对饮,挥毫泼墨、吟诗作画,画境如梦中回到家乡,寸幅之中藏着千里河山。

6.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年之时,风华正茂,游春的兴致比美酒还要浓烈,

帽插鲜花,骑马飞驰,纵情狂欢,醉倒在千钟之中。

7.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满江红·点火樱桃》

满树的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样,鲜嫩欲滴,

一架荼靡花开得正好,花朵如白雪般素净,与樱桃的火红交相辉映。

8.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念奴娇·赋雨岩》

独饮独醉,醉醒之间,不知道我是谁、谁又是我,

我不是明月,不是白云,也不是飞向天空的白鹤。

9.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送湖南部曲》

年纪虽然已经老迈,但我看书时眼睛依然明亮,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

赤心为国,无惧无畏,谈事论理,直言秉公,敢于挺身而出,肝胆照人。

10.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我怕那大海中长达万里的巨鲸,横冲直撞,撞破了月宫的玉殿琼楼。

稼轩用充满豪气的浪漫幻想,把人带到一个新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也隐喻着国家的命运。

11.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我有一座小小的屋舍,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外,在万壑松涛如风雨呼啸的声音中。

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龙蛇般屈曲盘旋的松影,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松涛清音。

12.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漫步林间,不知从何处飞来乌鹊,把松枝上的积雪急促地踏下来,

雪花簌簌,落在我的破帽上,好像为我的头上又多添了白发。

13.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归隐山林本来就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还是甘为士人嘲笑,沉沦混迹于尘埃?

宦途险恶,稼轩早知道难免会被驱逐,为自己新建了一所房屋,却不甘弃官归隐,心有郁郁。

14.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人间的岁月,不管你愿意与否,都将堂而皇之地无情离去,

希望你能早早立志,求取功名,置身青云之上,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15.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住口鼻,路过人间腐朽恶臭的官场,自古唯有美酒醇香不变。

南归以后,渴望得到重用,收复失地、统一南北,却遭奸臣谗害,被迫闲居,唯有借酒浇愁。

16.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满江红·山居即事》

一边细读《离骚》,一边举杯痛饮;尽情观赏翠竹,却也不推辞各种肉类佳肴。

《离骚》是爱国情怀,酒是名士风流,竹是高洁无尘,肉是人间乐事。稼轩在苏轼的诗意上更翻一层,表现出不分雅俗的达观自在。

17.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 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

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如同过眼云烟,转瞬而逝。

年华倏忽而过,我的身体正如那入秋的蒲柳,早早地衰弱无力了。

18.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是什么铸就了今日两地相思的痛苦,这痛苦如同一个错误,废尽了人间的铁才铸成。

这首词是稼轩写给知己好友陈亮的,陈亮前来拜访,留居十日。两人松林雪地中倾心交谈,却不得不分别,风雪之中,清江冰合,陆路泥泞,追赶不及。这离别之痛似乎用尽人间的铁浇筑而成。

19.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永遇乐·投老空山》

站在停云堂的高处,有谁知道我老来只愿意安静闲居,不问世间万事。

停云堂是稼轩被罢官后建在瓢泉新居的,取陶渊明《停云》诗中思念亲友之意,也反映了稼轩在孤军奋战中,希望得到亲友帮助的心情。

20.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听说皇帝要出兵北伐,稼轩写词献给皇室宗亲、转运副使赵介庵,希望得到举荐。

他用豪迈壮丽的幻想,希望能加入北伐队伍,手挽天河,用滔滔的仙浪驱逐金人,洗净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他是宋词最后的绝唱,两首词写尽他前半生的富贵和后半生的潦倒

从银钩到玉盘,古诗词中的月亮,每一句里都藏着一个绝美雅称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标签: 辛弃疾停云离骚诗词桃花稼轩

更多文章

  • 与无尤:辛弃疾不是一个值得歌颂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花间不敬酒标签:辛弃疾,虞允文,陆游,朱熹,苏轼,宋孝宗

    作者:与无尤如果你认为辛弃疾是那种整天忧国忧民,一心想着抗金,一心想着收复北方统一全国的爱国将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天,我就带你认识一下真正的辛弃疾。辛弃疾和陆游、苏东坡这些像绵羊一样老实巴交的纯文官不一样,辛弃疾是一头狼,一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饿狼,但这头饿狼却被困在“归正人”的樊笼里,一辈

  • 挑灯看剑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辛弃疾,虞允文,赵构,宋孝宗

    辛弃疾像《后赤壁赋》卷(局部)南宋赵昚辽宁省博物馆藏□祝勇52辛弃疾第一次回归南宋,是与耿京义军的“二把手”贾瑞一起到达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代表耿京与朝廷谈判归附之事。耿京义军归来,对正在建康巡幸的宋高宗来说是大喜过望,“即日引见”。这也是辛弃疾与宋高宗这两位南宋书法家的第一次见面,但他们讨论的

  • 妻子病重,辛弃疾拉着大夫的手说:治好我夫人,就把侍妾嫁给你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辛弃疾,朱熹,李清照,侍妾,诗人

    提起辛弃疾,人们对他的印象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作为豪放派宋词的代言人,与李清照的婉约派诗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男子汉的爱国情怀。不过,真正的辛弃疾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南归宋朝后虽然报国无门,在家赋闲了二十多年,但是家中却经营了两处田产,身边还有六个小妾伺候。辛

  • 辛弃疾最经典的6首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江南,诗词,明月,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北极婧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比我会打架的没有我会写诗;比我会写诗的没有我会打架。”不曾放荡不羁爱自由,只想着收复故土,重振山河,是最值得钦佩的爱国主义诗人。流传千古的

  • 醉里挑灯看剑,语文老师口中的辛弃疾,只是意气风发的文弱书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金人,金朝,诗人,宋朝,辛弃疾,霍去病,起义军,古典乐,语文老师,千古名句

    当我们提起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明清两代八股取仕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穷酸秀才、或者是意气风发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前,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就是语文老师口中的南宋著名词人---辛

  • 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国宝,陆游,宋孝宗,皇帝,虞允文,书法家,墨宝,故宫,宋朝,古典乐,艺术家,金朝

    《去国帖》是辛弃疾迄今为止留下的唯一墨宝, 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上面的书法。不过,帖子其实是他与别人的往来信函。具体写了什么,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给“上级”的一封信。不过,我看来看去,都像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根据那位学者的推理:这一封信是辛弃疾写给一位“佞臣”问安的信函。这位“

  •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辛弃疾,苏轼,王安石,乌台诗案,贺新郎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

  •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词,送别,集句,词句,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引言: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

  •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辛弃疾,苏轼,水调歌头,太常引,明月,名句,拨弦乐器,弦乐器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的中秋夜,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赠给好友吕淑潜。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首次将自己比作月宫中的嫦娥,并且发挥出了奇绝的想象力,将人间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邪恶势力,比喻成了应当被砍去的“桂婆娑”。这首词写得清新浪漫,词中嫦娥、桂树等意象,与其后来创作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满江

  • 辛弃疾这首《念奴娇》,写尽了人生的愁苦与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大朗娱乐小分队标签:辛弃疾,念奴娇,李白,苏轼,杜甫,陆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眼见非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一不伤春悲秋,包括现代80后独特的“伤感文学”,也曾引领过潮流。可并不代表,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一定过得不好。比如李白、苏东坡,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皆是命运坎坷、凄凄苦苦,强行营造一种“励志”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