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生在敌国,满清热血为大宋却执意北伐,宋高宗:人才难得

辛弃疾生在敌国,满清热血为大宋却执意北伐,宋高宗:人才难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木棉小故事 访问量:2863 更新时间:2024/1/9 20:57:49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是辛弃疾留宿博山而作,谈到辛弃疾,或许太多人会认为他是宋代一个著名的大豪,其实历史往往记下的都是这个人最辉煌的成就,然而,在诗词方面的辉煌,却并不是辛弃疾最想要的功绩。

辛弃疾的人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祖父;辛弃疾从出生开始,自己的父亲就早逝,自己跟着祖父生活;北宋靖康之难后,无数的皇族和官员都;被金国扣押到北方,而辛弃疾的祖父身处北方,一时间无法南下,为了生存,辛弃疾的祖父就留在金国当官。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却立志重振大宋江

虽然生在敌国,身在敌营,但祖父的心一直在南边的南宋朝廷;此时,还是孩童的辛弃疾,在祖父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了国仇家恨,自己的国家是被金人所灭,而自己的家庭也是拜金人所赐。这样的深仇大恨,也让辛弃疾从小就立志收复故土,重振大宋江山。

在金国境内的汉人过得都是人不如畜生的日子,这一点辛弃疾从小就目睹太多汉人被欺负、被凌辱的事件,年轻气盛的辛弃疾甚至多次想要替汉人出头,但每次都被祖父劝说回来;“一个的力量是影响不了大局,如果要救他们,那么必须得依靠南宋朝廷。”

辛弃疾在自己刚过20岁时,就开始筹划反抗金人的统治;金国首领完颜亮又一次发兵攻打南宋,更是召集大量的金国内的汉人为他们构建工事和上前线当炮灰;看到这一幕,辛弃疾深恶痛绝,他觉得自己不能够再忍了,而这时候恰好金国内多处汉人起义造反,辛弃疾也索性拉起一支军队参加了浩浩荡荡的反叛队伍。

投笔从戎,书生满腔热血报效祖国

当年轻的辛弃疾准备带兵出征之时,他一生最后的亲人,他的祖父战战巍巍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忠敏此去,家中不必担心,事败,全家自裁为你分忧。”看着自己年过花甲的祖父,辛弃疾是百感交集,他明白忠孝不能两全,自己无法服侍祖父晚年,那么至少不要辜负理想。

就这样21岁的辛弃疾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而在这之前,辛弃疾只是一介书生,这次的出征也意味着他抛下书生的身份,以将士的身份去报效祖国;一腔热血是好事,但打仗和志气完全是两回事,年轻的辛弃疾因为缺乏作战经验,在几次作战中,接连失败。

少年不知天高地厚,辛弃疾的年轻气盛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首先自己军队其实根本威胁不了金兵,反被城池的一些守兵轻松击败;不过,辛弃疾脑子还是转得很快,他明白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撼动金国这个庞然大物,于是他率领残兵去参加了金国境内最大的反抗组织,同时也遇到人生中第一个伯乐——耿京。

受伯乐赏识,迎来人生第一个高光期

耿京也是一个爱国义士,他对金国的仇恨一点都不亚于辛弃疾;当辛弃疾率领不到1000人的队伍加入时,耿京也只是简单地让他当手下的一个小营主;而辛弃疾经历了多次失败也明白,如果要得到别人的重用,那必须得拿出点成绩。

有意思的是,辛弃疾在加入耿京队伍后,他反而作战连番胜利,更是以几千人的代价击退了近万的金兵;耿京也因此开始重视起辛弃疾,两人经常推心置腹地交流,耿京开始喜欢这个年轻的将领,特别欣赏辛弃这样有很高文化程度的将领。

于是,耿京就让辛弃疾担任账下的掌书记,这个职位就相当于负责部队里的文件、信件和情报收集的工作,这是相当需要技巧的工作,也是两军作战十分重要的岗位;这个岗位十分关键,掌握着许多重大机密,直接与核心领导层沟通,而也在这个时期,辛弃疾认为这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期。

再立新功,成为军中二号人物

义端是起义军里的投机分子,他为了吃饱饭,才到起义军里面干活;某一日,他偷偷地来到耿京的帐中,趁着耿京不在,义端就把他的印信给偷跑了;后来耿京发现自己最重要的印信不见了,就十分的着急,为此全军都在寻找印信的下落。辛弃疾看了看事发现场,又让各营清点人数,果然发现“义端”不见了,并且在失踪之前,义端还进入过耿京的大帐中。

耿京知道真相后,气得胡子都被吹起,辛弃疾就直接下了个军令状,自己负责追回印信。后来辛弃疾在半路上截住了义端,也成功的把印信给拿了回来,为此耿京更加器重辛弃疾,甚至辛弃疾也隐约成为了耿京军中第二号人物。

回归南宋,受高宗赏识

后来,金国的君完颜亮在南侵过程中被手下杀死了,这种大喜事不仅让南宋王朝很高兴,耿京队伍也是很高兴,为此辛弃疾就提议,自己去南宋和高宗谈一谈,招安我们军队的问题,耿京早就有这个意思,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去和谈。

于是辛弃疾就来到了南宋朝廷,宋高宗因为完颜亮去世的消息十分高兴,然后也接见了辛弃疾;辛弃疾也是个人精,就各种吹捧高宗,高宗十分喜欢辛弃疾,于是耿京的军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南宋的一个节度使军队。

辛弃疾踌躇满志地回到耿京军中驻地,可是一到营地他发现部队很显然减少了很多,并且不少将领带军队就离开了,辛弃疾很疑惑,也是来到大帐,到了大帐就看到耿京的嫡系将领都跪在地下痛哭,而耿京的尸体冷冷的摆在那里,辛弃疾忍着怒火询问这是什么情况?将领们告诉他,耿京是被张安国所杀,张安国带着他的兵马直接投奔金兵去了。

擒杀叛徒,保住军队

辛弃疾一听完,感觉脑子里都一股热血冲上来,他直接喊了五十多个死士,骑上马就直奔金兵大帐,而这时候的辛弃疾虽然才23岁,但早就经历了很多,他直接从一个侧门骑马冲刺,然后杀到中心之后,看到原来起义兵,他抓了一个询问张安国在哪里?

这时候的辛弃疾满脸都是血,就好似一个杀神一样,这个起义兵指了指方,辛弃疾召集手下又直接杀入张安国的大帐。而这时候的张安国还在喝酒,忽然大帐的门帘就被拉开,辛弃疾带着人杀气腾腾地来到张安国面前,张安国一看吓得腿都软了,辛弃疾二话不说,直接把他五花大绑带上马就扬长而去。

而经过这次的事件,不少耿京原队伍在听说辛弃疾擒拿叛徒事情之后,都纷纷跑回来重新投靠辛弃疾,虽然实力已经不比以前,但是至少还能保住5成军队。

执意北伐,重新执笔却成大文豪

辛弃疾也因为忠君义主的表现震惊了金国和南宋朝廷,宋高宗更加欣赏辛弃疾,于是辛弃疾来到南宋之后,直接把军队的指挥权给了宋高宗,高宗也比较爱才,就让他当了江阴签判。不过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辛弃疾开始远离了战场。

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现状并不清楚,他认为高宗是一个明君,应该会收复故土,但自己到南宋近一年了,自己上过无数的建议北伐的奏折,高宗每次都是夸赞自己的文采和才干,但是就是不提北伐。

辛弃疾又一次急眼了,就问朝廷为何不北伐?然而整个朝廷忽然就哑口无声,没人回应,后来还是某个官员打了圆场,辛弃疾有些失落,他一腔的热血和满腹的兵书无处可用,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辛弃疾从投笔从戎,到如今的重新执笔,这种滋味是十分的难受的。

辛弃疾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官员,在江阴签判任职的时候,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这里政治清明、安居乐业;后来又历任其他地区的转运使、安抚使的官职,辛弃疾属于北方归正官员,这个身份也导致了宋庭无法完全相信他,于是辛弃疾的才干虽然让高宗十分欣赏,但他最高职位却无法超四品。

结尾

辛弃疾的一生,从青年的一腔热血,一直到中年的看淡功名利禄,他渐渐地对朝廷失望了,这些年一直都是从事地方的政治工作,后来四十多岁被别人弹劾,于是就直接闲居在家里当个普通人。

而也是这个时期,辛弃疾的诗词开始大成,四十到五十岁的时期是他最闲的时期,而后来朝廷开始主张北伐了,辛弃疾作为北伐的重要人士,也被调入朝廷担任重职,辛弃疾这时候已经60多岁了,却担任了绍兴、镇江等重要地区的知府。

辛弃疾开始热血起来了,因为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北伐了,不过辛弃疾却因为自己原来写的一首诗被谏官攻击,于是辛弃疾又被降职了,而虽然降职,辛弃疾还是关注北伐的事务,很可惜北伐失败,金兵灭掉了北伐军。

而这个时候的辛弃疾一听到这个消息直接病倒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辛弃疾回顾自己的一生,其实投笔从戎的岁月,仿佛就那么几年,也恰好是自己最青春年华的时期,如今看着自己老迈的身躯,辛弃疾无奈的大呼:“杀贼!杀贼!”

更多文章

  • 他是杨过的原型,辛弃疾的莫逆之交,写给稼轩的两首词豪放又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杨过,苏轼,刘过,诗人,稼轩,南宋,辛弃疾,白居易,古典乐,千古名句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他是《神雕侠侣》中大侠杨过的原型,终身未入仕,布衣行走江湖,却时刻关心着河山收复和驱逐金人的大计,与稼轩为友,为岳飞喊冤,始终满怀热血。刘过词风与辛弃疾相近,狂逸俊致、豪放潇洒,与刘克庄、刘辰翁合称“辛派三刘”。他的笔下,既能写出“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

  • 辛弃疾俯瞰江水,写一首《菩萨蛮》,堪称词中瑰宝,媲美李白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李白,杜甫,菩萨蛮,宋哲宗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三十五岁的辛弃疾驻节赣州,写下了一首满怀激愤的《菩萨蛮》。词中涉及两宋之间,一位传奇太后的往事。全词抑扬顿挫,沉郁中带着激愤。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因此梁启超评此词:如此大声镗鞳,(前)未曾有也。有学者认为,辛弃疾此词抒写爱国情怀,兼有杜甫《长江二首》之长,表达了惆

  • 辛弃疾一首冷门“剑诗”,仅仅4句,却蕴含无限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辛弃疾,苏轼,诗词,河山,豪放词,诗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论豪放,古今词人都不及词中之龙辛弃疾。豪放词自北宋苏东坡首倡,至南宋方才发展壮大,到辛弃疾手中成就了豪放词的巅峰。在辛弃疾的笔下,豪放词可谓慷慨高亢,气象恢弘,波澜壮阔,震烁了整个南宋词坛。南宋国破偏安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慷慨激昂的豪放词风,但不得不说,辛弃疾的豪放词几乎每一首都

  •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20句辛弃疾的小众诗词,不只豪迈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辛弃疾,停云,离骚,诗词,桃花,稼轩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胡适曾经评价辛弃疾:他是词中第一大家。他的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他是词中名家,更是一位帅才。但可惜的是,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却不得重用,郁郁半生。稼轩词中歌咏最多的,是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比如回忆昔日战场上的英姿,

  • 与无尤:辛弃疾不是一个值得歌颂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花间不敬酒标签:辛弃疾,虞允文,陆游,朱熹,苏轼,宋孝宗

    作者:与无尤如果你认为辛弃疾是那种整天忧国忧民,一心想着抗金,一心想着收复北方统一全国的爱国将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天,我就带你认识一下真正的辛弃疾。辛弃疾和陆游、苏东坡这些像绵羊一样老实巴交的纯文官不一样,辛弃疾是一头狼,一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饿狼,但这头饿狼却被困在“归正人”的樊笼里,一辈

  • 挑灯看剑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辛弃疾,虞允文,赵构,宋孝宗

    辛弃疾像《后赤壁赋》卷(局部)南宋赵昚辽宁省博物馆藏□祝勇52辛弃疾第一次回归南宋,是与耿京义军的“二把手”贾瑞一起到达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代表耿京与朝廷谈判归附之事。耿京义军归来,对正在建康巡幸的宋高宗来说是大喜过望,“即日引见”。这也是辛弃疾与宋高宗这两位南宋书法家的第一次见面,但他们讨论的

  • 妻子病重,辛弃疾拉着大夫的手说:治好我夫人,就把侍妾嫁给你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辛弃疾,朱熹,李清照,侍妾,诗人

    提起辛弃疾,人们对他的印象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作为豪放派宋词的代言人,与李清照的婉约派诗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男子汉的爱国情怀。不过,真正的辛弃疾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南归宋朝后虽然报国无门,在家赋闲了二十多年,但是家中却经营了两处田产,身边还有六个小妾伺候。辛

  • 辛弃疾最经典的6首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江南,诗词,明月,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北极婧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比我会打架的没有我会写诗;比我会写诗的没有我会打架。”不曾放荡不羁爱自由,只想着收复故土,重振山河,是最值得钦佩的爱国主义诗人。流传千古的

  • 醉里挑灯看剑,语文老师口中的辛弃疾,只是意气风发的文弱书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金人,金朝,诗人,宋朝,辛弃疾,霍去病,起义军,古典乐,语文老师,千古名句

    当我们提起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明清两代八股取仕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穷酸秀才、或者是意气风发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前,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就是语文老师口中的南宋著名词人---辛

  • 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国宝,陆游,宋孝宗,皇帝,虞允文,书法家,墨宝,故宫,宋朝,古典乐,艺术家,金朝

    《去国帖》是辛弃疾迄今为止留下的唯一墨宝, 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上面的书法。不过,帖子其实是他与别人的往来信函。具体写了什么,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给“上级”的一封信。不过,我看来看去,都像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根据那位学者的推理:这一封信是辛弃疾写给一位“佞臣”问安的信函。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