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南宋有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地呢?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南宋有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地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897 更新时间:2023/12/7 19:05:28

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前线后,他的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开始了内战,1260年,这一年的3月和5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自立为大汗,随即交战,一共打了四年多,从1260年(宋理宗景定元年)开始,打到1264年(景定五年)结束。

那么,这四年多的内战时间里,南宋有没有趁机攻打蒙古收复失地呢?

答案是有,而且还发动进攻了很多次!

从景定元年七月开始,也就是忽必烈阿里不哥交战的两个月之后,南宋就出兵了。

宋兵攻边城,诏遣太尹、怯列、忙古带率所部,合兵击之。

八月,南宋进攻涟州,蒙古守将李璮请求反击南宋,忽必烈没有听从。

宋兵临涟州,李璮乞诸道援兵。李璮乞遣将益兵,渡淮攻宋,以方遣使修好,不从。

十月,南宋又打涟州。

冬十月丁未,李璮言宋兵复军于涟州。

次年一月,宋军继续围攻涟州,被李璮打败。

乙酉,宋兵围涟州。己丑,李璮率将士迎战,败之,赐诏奖谕,给金银符以赏将士。

二月,进攻涟水的宋军在沙湖堰被蒙军击败。

己亥,宋兵攻涟水,命阿术等帅兵赴之。丁巳,李璮破宋兵于沙湖堰。

到了景定三年,南宋还在出兵,而且越打越大,打了大半年的时间。

景定三年二月,此前多次击败宋军的李璮反蒙投宋,南宋派人接收了李璮的涟、海三城。

己丑,李璮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尽杀蒙古戍军,引麾下趋益都。

同月,南宋进攻新蔡,又进攻滕州。

庚寅,宋兵攻新蔡……宋兵攻滕州。

三月,南宋将领夏贵进攻符离,其后进攻蕲县。同月,李璮军队被蒙军攻破。

癸酉,命史枢、阿术各将兵赴济南。遇李璮军,邀击,大破之,斩首四千,璮退保济南。乙亥,宋将夏贵攻符离……乙酉,宋夏贵攻蕲县。

四月,南宋进攻徐州、邳州、亳州。

丙申,宋华路分、汤太尉攻徐、邳二州。癸卯,宋兵攻亳州。

五月,蕲县被宋军收复,宋军进攻利津县。

五月戊午,蕲县陷,权万户李义、千户张好古死之。甲子,宋兵攻利津县。

六月,宋军进攻沧州、雅州、泸山。

六月乙酉朔,宋兵攻沧州、雅州、泸山,民既降复叛,命诛其首乱者七人,余令安业。

七月,此前反蒙投宋的李璮被困济南,想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被蒙军捕杀。

甲戌,李璮穷蹙,入大明湖,投水中不即死,获之,并蒙古军囊家伏诛,体解以徇。

九月,蒙军在蕲县打败宋军,攻陷宿、蕲二城,之后在虎脑山再次击败宋军。

九月戊午,亳州万户张弘略破宋兵于蕲县,复宿、蕲二城。庚子,中翼千户九住破宋兵于虎脑山。

因此,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不像有些人的刻板印象,南宋也是出兵攻打蒙古了呢,还打了不少次,只是声势不像“隆兴北伐”这类声势浩大。

只不过,南宋这一系列进攻的战果实在是寥寥无几,打了和没打也没多大区别,可以看出进攻的时候战斗力比较低下,被蒙古击败更是家常便饭。

那为什么战斗力这么低下,像崇文抑武、朝廷腐败、缺少战马、军队内斗这些就不说了,但还有个离谱的原因,就是包括皇帝在内的大多数南宋朝廷的决策者,对蒙宋战局完全是一头雾水。

[图片7]

当时忽必烈为了北归争夺汗位,和南宋这边的权臣贾似道达成了议和条件,还要南宋给岁币。

但是贾似道回去见宋理宗的时候,完全没说岁币和议和的事。他说什么呢?说自己把忽必烈给打跑了,还说自己对社稷有“再造之功”,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盖似道在鄂时,值我世祖皇帝归正大位撤兵,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故不使经入见。

而忽必烈那边议和肯定要派使团,于是,忽必烈派了郝经带领使团出使南宋。

丁未,以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副之,使于宋。

贾似道眼看要露馅了,于是他竟然把郝经一行人给关起来了。

似道乃密令淮东制置司拘经等于真州忠勇军营。

是的,贾似道把蒙古使臣给扣留了,还一直把郝经关到了第二年,这时候连忽必烈都不明所以了,派人去南宋问郝经到底哪去了。

[图片9]

而宋理宗一直都没见到蒙古来的使臣,对于这个贾似道一手制造的“外交事故”,宋理宗也是浑然不知,他还觉得贾似道在鄂州打跑了忽必烈,取得大捷,于是,他还给贾似道赐园子,给贾似道立家庙。

甲申,诏申奖贾似道鄂州之功。庚午,赐贾似道第宅于集芳园,给缗钱百万,就建家庙。

因此,除了贾似道以外,以宋理宗为首的南宋最高决策者对蒙宋战局全都是一头雾水,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

似道方使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

这么的情况下,北伐一通操作没有朝廷统一调度,还能打出战果吗?有这样的昏君奸臣,真是可惜了那些流血的将士。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为何能打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终究还是归功于汉文明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

    早在成吉思汗晚年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争夺汗位的斗争苗头,最终在一番激烈的夺权争斗后窝阔台抢得先机继承了汗位。不过,蒙古一直以来的习惯是幼子继承蒙古本土的领地,再加上拖雷作为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拥有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军队,所以,很多蒙古贵族其实都不满窝阔台称汗,而支持拖雷登上汗位的宝座。结果,托雷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河西,阔端,西夏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

  • 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怎么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蒙哥,大汗,汗位,元朝,小说家,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

  • 白朴意境很是幽美的一首元曲,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沙鸥,烟波,白苹,秋江,鸥鹭

    秋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没有春的温柔,也不如夏的火热,但却胜过冬的凋零。特别是秋意浓浓之时,梧桐叶黄,古色苍苍,满山的红叶,临风的飒爽,让游客们都忘记了俗世的烦躁,再也无须假装一份孤傲。元代一位才子也感叹于一片美丽的秋景,创作了一首意境幽美的作品。《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元代〕黄芦岸白蘋渡口,绿

  •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飞飞标签:白朴,散曲,马致远,元好问,越调天净沙,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

  •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冬》,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冬日的萧瑟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天净沙.冬,萧瑟,冷月,马致远,冬景,赵冬日,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编剧

    我们一看到天净沙这个曲牌,就会想起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只有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马致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白朴,用天净沙这个曲牌,以四季为主题,

  • 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白朴《墙头马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白朴,王实甫

    纵观中国古代戏剧史,女子被伤害的主题很多,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心灵和精神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涉及情感意志,更不能因循苟且。值得激赏的是,我们古代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常常都充满了斗争精神,聪慧、善良、可爱,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女性的大德、至善与至美。有一个题材,我常常给年轻的女学生讲,叫《井底引银瓶》

  • 白朴的苦闷人生与悲剧风流——我们要向元剧作家学习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朴,忽必烈,元杂剧,剧作家,关汉卿

    一谈到古典戏剧,年轻的学生常常追问——我到底为什么要知道它,你到底要我从中学习什么?这种问法,有一定的功利性。总而言之,在当下务实的精神之下,与他人说古典戏剧,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同时也相当奢侈的事情。然而,我还是要讲!因为至少在元代剧作家白朴身上,有与今天的我们几近类似的苦闷。我们看白朴,或许能够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六 白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白朴,元好问,杂剧,天籁集,马致远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著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另有《天籁集》,收词作二百余首,后附散曲四十多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

  • 赏画 |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水墨,丁东,画家,立轴,陈汝言,国防部门,书法作品,罗浮山樵图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纸本 立轴 水墨 107x53.5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本幅左上自识: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望后庐山汝言为思齐断事写罗浮山樵图。裱边十砚斋主人、严绳孙题跋。此图所绘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县东,为东晋葛洪得道之处,画面峰峦层叠,一瀑飞溅,负担士子蹒跚而行,情思高旷,正如十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