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写《鹧鸪天》,送给即将“高考”的弟子,九句话用五个典故

辛弃疾写《鹧鸪天》,送给即将“高考”的弟子,九句话用五个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久叔 访问量:3847 更新时间:2023/12/27 22:06:53

又到一年的高考季了,作为过来人和长辈,你对你的朋友、晚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在这种时候,有人会运用成语和警句,向他们表达鼓励和祝福;也有人会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告诉他们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学过程。

在八百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有一位门生要去参加“高考”。作为先生,辛弃疾满怀热情地送上了一首《鹧鸪天》,送给即将“高考”的弟子。

对于这场考试,辛弃疾在词中,并没讲出多少新鲜的见解。不过,辛弃疾放出了五个内涵深刻的文化典故。再运用比兴手法与隐喻,将其串联成篇。

言简而意赅,意浅而情深。短短五十五个字,却承载了中国士人数千年来的理想。吃透了这些典故,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士们的精神追求。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南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白话翻译:

当你身着白袍,开始感觉到天气凉意时,这就说明,又到了秋闱考试的季节了。考场上,大家都在安静地答题。狼毫笔在白纸上摩按出沙沙的声音,响彻回廊。

这次考试,你必定会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掀起桃花巨浪。不久之后,你就会到蟾宫里折下桂花枝,让整个月殿,都飘满桂花的芳香。

你是《庄子》笔下的鲲鹏,翼若垂天之云;你是《诗经》里面的凤凰,鸣于高岗之上。你的人生道路,是从那时才正式开始的。从此以后,你就要带着你的书和你的剑踏入仕途了。

可以想象得到,在明年的这个时候,你早已经平步青云、功成名就了。到时候,你再回首再来看人间,还有很多举子和你当初一样,他们还在为跃过龙门而奔忙。

白苎袍是宋代书生常见的一种衣着,词人在这里强调一个“新”字,表示他的学生有可能是第一次参加科考。白苎袍是“白衣”,同时也是指在古代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嫩凉”一词用得比较新鲜,带出了当时的季节。古代的考试在八月,因此又叫“秋闱”。那个时候,天气正微微转凉。因此说“嫩”凉,就是刚刚开始有了一点凉意。

词的第二句“春蚕食叶”,典出欧阳修的诗歌“下笔春蚕食叶声”。辛弃疾在这里抓住了考场中的一个细节,来“特写”考生答题的场景。

当时考试的环境非常安静,落针可闻。狼毫笔在纸张上写字,“沙沙”的声音就会被放大,再传到考场外面的走廊上面。

第三句中就用到了“禹门”,就是鲤跃龙门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三秦记》,里面说津门又叫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之下,只要越过了这个龙门,鱼就会变成龙。

这个典故一直被用来比喻考生一举夺魁,中举或者中进士等等。可见辛弃疾对他这名弟子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他预料这位叫廓之的弟子,这次考试一定会金榜题名。

接下来提到的“月殿先收桂子香”,用到了《晋书·郤诜传》的故事:晋武帝问雍州刺史郤诜怎么评价自己,郤诜说:我就像是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山上的一块宝玉。

到了唐代,“蟾宫折桂”从被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渐渐变成对科举考生的祝福了。古代的科考,最后一场叫“殿试”,要到皇帝跟前去考。所以,“月殿”也是在比喻宫殿。

在皇帝的殿前一举夺魁,其难度不亚于飞上月亮,摘下桂花树的花枝。一旦成功,那自然是香飘满人间。这个寓意,是非常美好的。

“鹏北海”,典出著名的《庄子·逍遥游》。巨鲲化为大鹏,而李白也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凤朝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首诗,是民间诗人歌颂周的诗。

丹凤朝阳,凤鸣高冈,是一种吉兆,代表着周王身边贤人汇聚。用到这里的意思就是说,辛弃疾的这位学生,一定会成为朝中重臣,国家的栋梁。

写到这里,辛弃疾突然就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下一句就说“又携书剑路茫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试通过了,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取得了成功。

我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讲得非常好。有一个人说,通过了高考,就等于你登上了一列正在行驶中的列车。

不管你是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其他名牌大学,或者只是普通的本科,那只是等于你买了不同档次的车票而已。

无论你是坐在头等车厢,还是普通的车厢,也无论你是买的卧铺,还是硬座。一旦列车到站了,大家都下车了,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书”和“剑”,代表的是文治、武功,古代文人常说“书剑飘零”,就是指代书生带着学习到的知识和本领,在尘世中去闯荡去打拼。写到这里,本来就应该讲一讲仕路的艰辛了。

辛弃疾当时已经因为仕途不顺,在家里闲居了四年。但是他并不想打击学生的自信,所以最后还是又说了一句: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你肯定已经“平步青云”了。

然后,辛弃疾又把目光从学生的身上移开了。因为辛弃疾看到尘世间还有更多的举子们,年复一年地,还在为了鲤跃龙门而奔忙。

结语

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中国的寒门学子,就有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正途。千百年来,无数的书生为了成就梦想,头悬梁、锥刺股,最后依然不能考取功名。

不过,宋朝是古代中国是最重视文人的一个朝代,考取功名后很容易就可以当官。因此辛弃疾在词的前半部分,绝口不提考试也有失败的可能。

他只是告诉学生:鲤跃龙门、蟾宫折桂,是中国人的传统梦想。而这些对于你来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你有鲲鹏一样的志向与才华。

辛弃疾南归后,一直由于“归正人”的身份而遭到南宋朝廷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压。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辛弃疾并没有因个人的不幸,而上升到全盘否定一个时代。

因为辛弃疾依然觉得,当时的南宋对读书人来说,仍是一个好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贤君在位,国家重视人才。因此只要你有才华,最后就一定会“丹凤朝阳”,成为贤王身边的重臣。

标签: 辛弃疾李白典故书生功名

更多文章

  • 读诗|辛弃疾的酒风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辛弃疾,破阵子,壮志,豪放派,诗友

    辛弃疾的酒风:不仅醉里挑灯看剑,亦可醉里贪欢!辛弃疾之所以名垂后世,除了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外,还因为他是两宋的杰出词人。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是隋唐名将秦叔宝的同乡。辛弃疾出生靖康之难后的第十三年,其时的山东已沦落金人之手。少年辛弃疾即以恢复为志,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声名远播

  • 辛弃疾一首《满江红》,开头这四个字绝了,至今被世人嫌弃太出色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词牌,荼蘼,词坛,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周邦彦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是北宋词人柳永所创,然而真正让《满江红》传唱大江南北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这首《满江红》千百年来也激励着国人的爱国之心。《满江红》这个词牌名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之后《满江红·中秋》、《满江红·暮春》等诗词相继出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辛弃疾的《满江红》,这首

  • 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非这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孙权,刘裕,信平君,曹魏

    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部南宋抗金史。21岁时,辛弃疾便集结了2000多人起义,并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大军。22岁时,当他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七义军溃散的消息后,只率领50余人,袭击拥有几万人的敌营,亲手将叛徒张安国擒拿,交由南宋皇帝处置。可是,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这种豪壮之举而有多少变化,他的抗金之路

  • 辛弃疾失意时写的一首词,最为悲壮,道尽满腔热血、壮志难酬!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辛弃疾,陈同甫,抗金,刘备,破阵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院长读书今天请您一起来品读辛弃疾一首经典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大概是辛弃疾在失意闲居信州(今上饶)期间写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和金朝军事冲突不断,南宋江山风雨飘摇。辛弃疾是汉人,却出生在被金国占领的地区,他和祖辈都期待着

  •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妻妾成群,庄园豪宅,中二、自恋的老男孩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辛弃疾,妻妾成群,李清照,诗人,才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一定都不陌生,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中的一句。他的事迹被无数后人传唱,他的诗词为无数后人所敬仰,他的气概被无数世人所称赞。辛弃疾本人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山东的东路济南府下的历城县,也就

  •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临终前为何大喊“杀贼、杀贼”?原因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辛弃疾,南宋,张浚,豪放派,义军

    辛弃疾,字幼安,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我们所熟知的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但我们所不知的,他还是一位抗金英雄。辛弃疾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人生,烂柯人君带领大家走进辛弃疾的一生。一、意气风发、英雄少年辛弃疾出生之时,距离北宋的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13年,他的家乡已经

  • 率50人活捉叛将,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晚年用一首词讽刺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辛弃疾,叛将,赵构,金国

    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军南征。尽管此时已经是北宋灭亡后的第三十四年,但中国北方依然有许多仁人志士,满怀着驱逐鞑虏的雄心壮志。趁着完颜亮南征的时候,许多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在当时的山东,有一支军队非常强大,其领导者是一个叫耿京的人。他本人虽然不太出名,但他手下有一个人家喻户晓,此人名叫辛弃疾。

  • 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路过赤壁写下此词,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苏轼,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念奴娇,宋词

    辛弃疾比苏轼晚出生103年,同为宋代顶级词人,两人所处的年代虽不同,但经历却差不多。他们的起点都很高,苏轼21岁靠文采名扬京城,而辛弃疾也是20岁出头扬名沙场。可是过了高光时刻后,他们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弃疾罢官赋闲了半生,临死前仍喊着“杀贼”。公元11

  • 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范晔,诗词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人生于世,难免艰辛苦难。回首往来萧瑟处,总有温暖存于心。或友情,或爱情,或亲情,或乡情,令人每每回想,忍不住心生暖意。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相聚的温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 你绝对想不到,辛弃疾的人生有多么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辛弃疾,金人,金兵,张安国,北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整首词里都透露出一种壮士欲杀敌建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却被环境和局势所迫,报国无门,到最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