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80、雍正与吕留良大案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80、雍正与吕留良大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浅意时光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3/12/13 5:07:15

雍正锐意改革,兴利除弊,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他的一个执政特点,也是他的功绩之一。

雍正执政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政严苛,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制造了许多大案冤案,这就是雍正的罪过了。

在众多文字狱当中,影响最大、罹难最惨烈的,是吕留良大案。吕留良大案被后世广泛流传,成为雍正残暴的罪证之一。

吕留良不是雍正时期的人,也不是康熙时期,而是在顺治时期,早死了几十年了,雍正迫害他的后人,是在翻历史旧账。

吕留良是浙江桐乡人,出身官宦世家。吕留良祖上世代在明朝做官,因此,吕留良对明朝有着深厚的感情。

吕留良出生于公元1629年,比顺治皇帝还大十岁,他上边有三个哥哥。吕留良自幼颖悟绝人,读书三遍就能背诵,八岁开始写诗文。吕留良长大以后,博览群书,多才多艺,经史、文学、天文、地理、兵法、星卜无不通晓,人们都说他有二十四项技能。

清军入关,占领中原,随后进军江南,江南民众奋起反抗。当时,吕留良已近二十岁,跟随哥哥们一同参加了抗清斗争。三哥吕愿良加入了史可法队伍,与清军作战。吕留良与侄子吕宣忠散尽家产,招募义勇,与清军对抗。

不久,南明弘光政权垮台,吕愿良病死。吕留良和侄子吕宣忠一同投奔鲁王政权,继续抗清。吕宣忠比吕留良大四岁,被鲁王封为扶义将军,率军在太湖一带与清军作战。

在战斗中,吕留良作战勇敢,奋勇杀敌。有一次,他左腿中箭,留下了终身创伤,每逢阴雨天,左腿就疼痛不止。吕留良为此写下了“箭瘢入骨阴辄痛,舌血溅衣洗更新”的诗句。

后来,鲁王政权也垮台了。吕宣忠兵败被俘,不肯投降,被清军绑赴刑场,予以处斩。吕留良听说以后,不顾危险,到刑场为侄子送行。吕宣忠嘱咐叔叔,一定要抗清到底,然后慷慨就义。

国恨家仇,使吕留良痛心疾首,当场吐血数升,差点丢了性命。这一时期,吕留良用心血写了许多抗清诗歌,表达了他对清朝的仇恨和忧国忧民之情。后来,吕留良把这些诗作结集为《万感集》。

吕留良虽有满腔的报国之志,但明朝已经腐朽,南明几个政权相继被清军消灭,他报国无门。清朝平定江南,统治了天下。吕留良依然对清朝统治者十分愤慨,不肯与其合作。

清朝统治全国以后,为了拉拢汉族知识分子,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吕留良满腹学问,又是当地名士,但他却拒绝参加考试。此举震惊了当地名流,都叹息吕留良失去了入仕做官的好机会。吕留良却怡然自得,归隐故里。

吕留良在家乡耕田务农,自给自足,同时读书作诗,钻研学问。后来,吕留良开馆授徒,讲授程朱理学,一时间学生如云。

这一时期,吕留良写了很多文章,创作了大量诗歌,集成《厉耦耕诗》、《零星稿》和《真腊凝寒集》等。吕留良在文章诗歌中,表达了对明朝的怀念,对清朝的憎恨,抒发了反清复明情怀。

吕留良与浙东著名学者黄宗羲、黄宗炎兄弟和宁波隐士高斗魁等人结为朋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一生拒不仕清。吕留良与他们志同道合,时常在一起探讨学问,抨击时政,表达对清朝的怨恨。

康熙时期,为了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广泛招揽人才,令各地推举名人隐士,授予官职。浙江官员首推吕留良,吕留良却死活不肯做清朝的官。

官府不甘心,多次派人上门劝说,软硬兼施。吕留良坚决不从,为了躲避官府纠缠,干脆遁入空门,上山当了和尚。

公元1683年,吕留良在愤世嫉俗中病逝,享年五十五岁。吕留良被称为明末清初杰出学者、思想家、评论家。

吕留良一生坚持抗清思想,他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很多是反清复明的内容。他的著作广泛流传,影响很大。

在康熙时期,政治比较宽松,吕留良的著作没有引起朝廷注意,因而吕家没有受到迫害。

雍正上台以后,加强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吕留良的著作被翻了出来,定为“逆书”、“反书”。吕留良被雍正钦定为“大逆不道”,他的后人便遭受了无妄之灾。

公元1732年,吕留良已经死了五十年,尸骨都腐朽了。雍正下令,将吕留良开棺戮尸。吕留良有七个儿子,六个已死,也被开棺戮尸。剩下的一个儿子吕毅中,年已花甲,被判斩立决。

吕留良家族的后代男性子孙,凡年满十六岁的皆被斩首,妇女儿童则被流放。吕留良的亲戚、学生广受牵连,有的被杀,有的入狱,有的被流放,无一幸免。一时间血雨腥风,大批无辜者惨遭横祸。

吕留良家族后代六十多人遭到流放,从江南长途跋涉发遣到北疆宁古塔,此后世代为奴,直到清朝灭亡。

吕留良大案,牵连人数之多、受刑之重,为清朝文字狱之首,暴露了雍正的暴戾本性。雍正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好,比不上康熙和乾隆,这与他为政暴虐有很大关系。

吕留良和他的著作,确实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但那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雍正与吕留良并不是同时代的人,有必要对他大动干戈吗?即便吕留良对清朝有罪,但他的后人和亲戚学生何罪之有?

因此,吕留良大案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全都愤愤不平。过了不久,民间广泛流传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立志报仇雪恨,练就绝世武功,入宫行刺,砍下了雍正的狗头,大快人心。

于是,关于雍正之死,也成了清朝一大谜案。请看下一集,雍正死亡之谜。

更多文章

  • 诸葛八阵图何其奥妙?明末吕留良,曾将阵法的玄机展示得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大狮标签:吕留良,诸葛八阵图,诸葛亮

    相传,世间曾有“诸葛八阵图”流传,据说此阵法是三国时代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融合了《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精要所创,变化多端,诡异莫测,八阵可挡十万雄兵。不可否认,这种说法有夸大嫌疑,倘若真能够凭借阵法抵御来犯之敌,那么蜀汉也就不会只延续了一代便尽归了司马家。很可惜,这套阵法到了清朝后期,不知何故失传了,留下

  • 吕留良行书手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行书,山人,布衣,诗人,手卷,清朝,吕留良,小说家,医学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

  • 汉王朱高煦谋反,朱瞻基不知是否亲征,夏原吉:看李景隆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汉王,明朝,朱高熙,朱瞻基,夏原吉,李景隆,朱高煦,明宣宗

    洪熙元年五月份,仁宗皇帝朱高炽病重,不久后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当时皇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接到讯息后立马火速赶往北京。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向来自视甚高,当朱高炽去世的那一刻,便产生了想要将其取而代之的念头,便派人去半路暗杀。好在由于太过匆忙,朱高煦派过去的人并没有顺利完成任务,朱瞻基顺利赶到北京,户

  • 单位来了强势的新领导,该怎么相处?明朝夏原吉的做法值得参考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朱高炽,朱高熙,尚书

    公元1402年6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3年时间终于攻破都城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派手下官员接收六部等各个衙门,当来到户部时发现各级官员跑的跑、藏的藏,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官员还在认真地核对全国钱粮汇策,朱棣不禁收起宝剑饶有兴趣地向此人走去…朱棣对他说你一个小小的户部六品主事为何不跑?此人不亢不

  • 古代精于“为人”的人18a-有德、廉洁、“最吝啬”的夏原吉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朱棣,皇帝,大臣,夏原吉,朱高炽

    夏原吉,字维喆,今湖南湘阴人,明朝初年重臣、财政大管家。夏原吉天资聪颖,早年丧父,幸而其岳父招其入赘,才得以有条件学习并赡养母亲,如此也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洪武年间,夏原吉中举后又通过乡荐进入太学,选拔在宫中负责制诰。朱元璋有一次去视察太学时,看到大多数太学生们都在喧嚣打闹,只有夏原吉端坐不动,并

  • 换了强势的新老板,该怎么相处?明朝夏原吉的做法值得参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朱高炽,朱高熙,尚书

    公元1402年6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3年时间终于攻破都城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派手下官员接收六部等各个衙门,当来到户部时发现各级官员跑的跑、藏的藏,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官员还在认真地核对全国钱粮汇策,朱棣不禁收起宝剑饶有兴趣地向此人走去…朱棣对他说你一个小小的户部六品主事为何不跑?此人不亢不

  • 夏原吉:历时4朝,辅政27年,朱棣的头号功臣,朱高煦最恨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夏原吉,朱棣,朱高熙,皇帝,朱高煦,明成祖,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大明风华》描述了从明成祖朱棣经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历经五帝六朝的精彩故事,昔日的帝后悉数登场,更有贤臣猛将让人印象深刻。说到其中最耀眼的治世能臣,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然而在《明史》中却记载着一位“名位先于三杨”的“古之遗爱”,尽管他在电视剧中出场不多,却是位历经

  • 肥天下而瘦自己,夏原吉用25年时间,还给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朱元璋,朱允炆,明朝

    提起明朝朱棣,就不得不提一提他一手发动的“靖难之役”,篡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篡位之后,朱棣自然开始着手清算建文旧臣,一位名叫夏原吉的官员自然也在其清算之列。出乎意料的是,死到临头之时,夏原吉并未退缩求饶,而是向朱棣提出是否能给自己三天时间整理好钱粮账册完成交接工作。靖难之役画像朱棣心头一惊,念在

  • 夏原吉:被朱棣放过的建文帝旧臣,朱棣临终前还念叨他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夏原吉,朱棣,原吉,朱允炆,朱元璋

    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位在靖难之役肆意屠杀建文帝旧部的明成祖朱棣,竟然会在临死前痛呼建文帝的旧臣夏原吉。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作为臣子,特别是身居高位的大臣,更是如履薄冰,一句话就可能性命不保,而夏原吉作为上一代的臣子并且是朱棣痛恨的建文帝的旧部,按理说他完全不

  • 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夏原吉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朱棣,夏原吉,朱瞻基,朱允炆,朱高炽,明朝

    提起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一定绕不过去。在此事件中,燕王朱棣夺取政权,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那么建文帝的旧臣们都怎么样了呢?以如此手段取得皇位,朱棣当然难以优待建文旧臣。然而有一人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他不仅没有被清算,而且大有作为,成为了垂范青史的一代名士,这个人就是夏原吉。爱民如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