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贱议你读史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4/2/18 8:38:17

对于李秀成,曾国藩还是怂了,他不敢让李秀成接受“凌迟之刑”,因为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影响整个家族。

为何如此说?

我们了解了凌迟这个刑法,了解了李秀成被捕后的经历,就会明白了。

1、凌迟之刑

(1)哪些人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法?

凌迟者,一定是罪大恶极之人。

采取凌迟之刑,就是对当时人千刀万剐,让其慢慢地死,一句话:必须让当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忍受世间最大的痛苦!

从各朝代的情况来看,有这么几种罪过,那是必须凌迟。

一是谋反及大逆不道,二是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三是杀的无辜之人超过三个以上。

除此之外,就像《大明律》,还有更多规定,谋杀亲夫必须凌迟;雇工、奴婢杀死东家必须凌迟;杀死伯伯、叔叔、姑姑等长辈亲属,必须凌迟。

我们所知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就是江洋大盗“康小八”,民间俗称康八爷,此人杀人越货,伤及无辜性命太多了,慈禧下令凌迟。

(2)凌迟的行刑者和地点

凌迟的行刑者必须是手段极其熟练的刽子手,死得太早是不行的,如此就达不到目的。

这是手艺活,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手段高超的刽子手的,这就导致此刑法无法全国任何地方行刑,京城自然可以,省城大多也可以,一般地州和县城没有这个实力。

凌迟者,无不是大案要案的罪犯。极其重要的凌迟者,一定是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批准的。

凌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其目的就是“威慑”,让民众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太平天国的一些重要将领受到了凌迟之待遇,比如石达开、幼天王洪天贵福等人。

偏偏奇怪的是,后来支撑太平天国的悍将李秀成,却没有被凌迟,只是一刀砍了脑袋,而且是曾国藩下的命令,这是为何?

2、李秀成曾经很英勇,被捕后和曾国藩交谈亲密

李秀成画像

李秀成出生于1823年,纯纯的穷人家孩子,一家人在广西给富人开垦种地。

8岁时,李秀成跟着舅舅这个私塾先生读了两年书,算是识了不少字。

识字了,李秀成也看些杂书,他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两本书,对他影响很大,一是造反是可以的,二是计策要会使用。

长大后,日子依然太苦,李秀成全家加入了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那一年是1849年。

1851年,洪秀全了领导了轰轰烈烈“金田起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平天国起义”。

这一年,20岁的石达开已经是最年轻的王爷“翼王”了,而28岁的李秀成只是成了一名圣兵。

起点不高,但李秀成此人勤快,而且有点文化爱学习,进步非常之快,重要的是东王杨秀清和翼王石达开都曾经提携过他,所以,获得了更多提升的机会。

很多年后,说起石达开,李秀成仍然敬佩不已!

1856年的天京事变后,由于杨秀清韦昌辉先后死了,石达开出走,因此,李秀成、陈玉成等人获得了大量的机会。

李秀成没有辜负洪秀全,二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实现大捷,二破江南大营。可以说,李秀成通过自己的表现,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军事担当,加上人缘颇好,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以说,从1856年后到1864年,李秀成就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直属麾下最优秀的将军。

曾国藩的兄弟中,曾国荃因为李秀成而受伤,曾国华在三河镇被李秀成的人打死。

可以说,曾家兄弟对李秀成恨之入骨。

1864年四月,洪秀成死,李秀成扶持起了洪天贵福当了太平天国的天王。

但是,终究大势已去。

六月,在守城未果的情况下,李秀成把马让给了幼王洪天贵福逃命,自己打扮成清兵出逃。后来隐匿在一个村里时,被村董陶大来知道了藏身之处,擒获后献给了朝廷。

得知李秀成被抓,曾国荃高兴坏了,开始给哥哥曾国华报仇,各种刑法一一使上,就是躲开要害,他也知道此人不能被轻易杀死,而李秀成一度气得骂道:

曾九!各扶其主,你生什么气?且兴灭无常,今天偶然得逞,就发疯了吗?

后来,曾国藩亲自审理李秀成,让其将太平天国的一些事情全部供出来。

李秀成和曾国藩经过几次对话后,开始在狱中写“书”,每天7000字,没多长时间,几万字就出来了,写得很详细。

大量删减后的内容

曾国藩仔细看完《李秀成自述》内容,对李秀成给了很高的评价,大赞是个英雄。但曾国藩同样做了一件事,将这内容做了大量删减。

很快,曾国藩安排人将李秀成杀死。

死前,李秀成仍在续写“天朝十误”和“防鬼反为先”等资料。

不得不说,加入太平天国,耽误了一个晚晴的作家!

知道自己即将被处死,李秀成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道:中堂(曾国藩)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

当天傍晚,李秀成慷慨赴刑场,谈笑自若,这让很多人暗中竖起大拇指。

3、曾国藩没凌迟李秀成的原因

李秀成

按照惯例,李秀成非凌迟不可,级别够高,杀清军够多,甚至杀了曾国藩的兄弟曾国华。

为何,曾国藩快速处死了李秀成?而不是凌迟呢?

这事非常玄妙,曾国藩曾经单独审理了李秀成,而李秀成也写了自述。临死之际,李秀成竟然说“感谢中堂厚德,来世再报!”

这个过程一定发生了什么,这让李秀成和曾国藩走得很近。

会是什么事呢?

第一,有研究者说,曾国藩想要收了李秀成这个人才,而李秀成效仿三国姜维,准备诈降。

如果招降了李秀成,而李秀成后来又反了,曾国藩的罪过就大了。

更重要的是,李秀成曾经劝曾国藩单独“称帝”。

这就是大逆不道之事了。

这种事,一旦有了,哪怕不发生,只是和人探讨,都逃不过全家挨宰的命运。一句话,皇权问题,不容臣子探讨。

如果有这事,曾国藩只要没有造反的心,那就必须快快除掉李秀成,否则后患无穷。

第二,著名史学家罗尔纲说道,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史实。

这就更厉害了,将领按照功绩邀请,如果曾国藩兄弟两做得事情和报上去的不一样,那即是“欺君之罪”了。

特别是,天京陷落后,大量财宝丢失不见,曾家兄弟都说没看见。但李秀成非常清楚,天京到底有没有钱, 毕竟,最后他是天京的主事人。

就这财宝,后来有多种版本,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被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运走了。

如上两种情况,存在的概率极高,这是影响曾国藩家族的大事情,一个搞不好,曾家无数人就会脑袋搬家。

这事如何压住?

不让李秀成被多数人接触,李秀成不能被其他官员重审。

如果对李秀成处以凌迟,在大庭广众之下,李秀成一旦倒塌一耙,曾国藩一家就危险了。

如果李秀成受到清政府他人的审讯,曾国藩这边也会大概率塌房了。

所以,留着李秀成,不如尽快杀掉,这才是上策。

这事慈禧会同意吗?

对于是否凌迟李秀成,最后的决定一定是慈禧和慈安下的,曾国藩不能单独决定凌迟不凌迟。但是,建议一定是曾国藩提的。

当时,不凌迟李秀成,对招抚太平军的余党是大有好处的。就这一个理由,慈禧二人又怎会不同意呢?慈禧等人已经厌倦了太平天国带来的巨大害处,结束越早越好,余党造反越少越好,所有能激起民变的行为,越少越好。

但我们回看那段历史,太不简单了,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距离实在是近。风险肉眼可见!

总之,在曾国藩和李秀成谈话后,在李秀成写了自述后,李秀成除了快快被杀,再没有第二个结局了,否则,夜长梦多。

仅仅那一句“中堂厚德,铭刻不忘”,就足以让曾国藩冷汗满身了!

更多文章

  •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3年才敢公布?如果过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手绘的头像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石亚达

    “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能够说出这样慷慨激扬,却又充满温润味的话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句话的“作者”叫李秀成。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是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一位绝对“男主角”,这个名字曾是清朝统治者黑名单上的“打红圈”的危险人物。这个名字曾让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夜不能寐”。

  • 天国最后一战异常惨烈,天京沦陷,手握重兵的主帅李秀成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天京之围清同治元年到三年(1862——1864年),湘、淮军在相继廓清天京(今南京)外围所有军事堡垒后,九帅曾国荃率湘军吉字营3万精锐开始围攻天京城。太平军为保卫王都天京与凶悍善战、志在必得的湘军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斗。1862年5月底,时任江苏布政使得 (湘系)九帅曾国荃率所部吉字营陆

  • 进退维谷: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的艰难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清军,陈玉成

    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因意气用事,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陈玉成寿州遇难,对李秀成而言是沉重打击,没有英王在西部牵制湘军主力,李秀成要独自面对强敌,压力非常大。即便如此,李秀成依然东征江浙,开拓基地,为太平天国续命3年。李秀成的努力,大伙有目共睹,东王杨秀清无法夺取的

  • 决战雨花台,太平军最后的反扑:九帅曾国荃和忠王李秀成极限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小糖历史标签: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彭玉麟,雨花台,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新疆

    雁阵惊寒秋凉渐至,北燕南归。冰冷的雨水从暗沉的天幕倾泻而下,浑浊的空气夹杂着销烟和莫名的腐臭,在湘军大营飘荡,远处枪炮的轰鸣和士兵的哀嚎此起彼伏,九帅曾国荃站在营门之外,鲜血和着雨水从左颊的伤口冲刷而下,望着身旁潮湿而泥泞的土地上那些已经僵硬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冷雨之中,这个“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汉

  • 李秀成为何被急匆匆杀掉?因为再不杀,曾国藩恐遭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纪事标签:诗人,清朝,曾国藩,李秀成,曾国荃,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湘军在曾国荃的带领下终于打开了“金陵”城门,随着湘军蜂涌而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失败了。由于洪、杨等开创天国的一干首领全都不在人世,因而当时的天国主要依靠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而李秀成也成为了天国覆灭后被“活捉”的最高统帅。本来俘获李秀成这个级别的“贼首”,那是一定要“献俘阙下

  • 清军押忠王李秀成回营,一百多个穿黄马褂的清将,跪地连呼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清军,清廷,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军,直隶总督

    1864年正月,太平天国京都金陵被合围。忠王李秀成负责守卫全城。四月十九日,洪秀全逝世。为稳定军心,五日后,李秀成扶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天王位。这时的城中,仅有的一万多军兵,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名了。粮草已断绝,曾国藩的湘军围城更紧,虽然,在李秀成指挥下,顽强抵抗了一个多月后,京城终于失守。部分太平

  • 万千诗选|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好诗标签:孔子,诗作,画家,郑板桥,齐白石,齐特琴,万千诗选,名人春秋,拨弦乐器,诗歌精神

    每日好诗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文/万千孔子三千弟子为砖、为瓦四书五经为基、为泥风骨搭建起培育人才的大棚茁壮了“七十二贤”普惠了“有教无类”呕心沥血只为点燃歧路灯“述而不作”且听春风读“大作”一生只为两句话殚精竭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两句话耗尽一生两句话列

  • 关于诱惑,从郑板桥劝赌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孔夫子旧书网标签:郑板桥,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胡适

    作者 | 美丽的天野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家,尤其应当说其是著名的诗词文俱佳的文学家。我爱读郑板桥先生的文字,那种直抒胸臆的文采,令我后人叹为观止。人生都有嗜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前辈文人说过,人生,不可没有嗜好。人,无嗜好,我不知其为何也。在《郑板桥集》中,有其劝

  • 夏中义:论士人画:从苏轼到郑板桥——“墨石诗意”七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郑板桥,苏轼,米芾,董其昌,陈洪绶

    摘要:将传统花鸟画中的那块“石头”(造型元素),从美学上分出“墨石诗意-拜石怡性”两类,作为标识“士人画-文人画”分野的器识性符号,意义有三。其一,从北宋苏轼到明代董其昌,对文士抒写心志情趣之笔墨本有“士人画”“文人画”之别称,但董其昌后的画苑却让“文人画”称呼含混地“涵盖”了“士人画”,本文提炼的

  • 苏中“锅底洼”,千垛美如画,还是郑板桥和施耐庵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郑板桥,施彦端,知县,石涛,孔尚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级市,位于苏中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境内的石油储量较大,其中陈堡地区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有1800万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