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
官场如战场,有人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就可以左右逢源,身居高位而不下,而有人心思单一不懂变通,无意之间得罪了谁都不知道,自然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许多祸根。
在晚清时期,重臣曾国藩便是前者。
虽然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起伏不定的官场之上,他的确是有些本事,才能走到最后的那个位置。
而虽为兄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却是后者。他目光短浅,又自傲自大,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都浑然不觉。
有一次曾国荃闯了大祸,得罪了一位高官,眼看着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为了救弟弟,曾国藩只得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没想到,曾国藩最后真的在脾气阴晴不定的慈禧手中救出了人,让弟弟逃过一劫,并且所用的方法让慈禧都没了脾气。
一、心浮气躁的曾国荃
掌权者若是想要对一个臣子动手,那么必定是因为这个臣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忌惮。
可惜,曾国荃与曾国藩同朝为官,这个曾国藩深谙于心的道理,曾国荃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
朝廷对曾国荃的猜忌,是从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开始的。
为了激励全军,朝廷放话说第一个攻下都城天京的人,可以得到丰厚的奖赏,其中就包括封为王爷。
曾国荃对这一赏赐十分动心,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啊!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遗余力地率军攻打天京,想要靠这个机会功成名就。
可是让曾国荃没想到的是,朝廷竟然“卸磨杀驴”。
在他们成功打下天京后,他想象中的荣华富贵并没有到来,而只是获得了一个一等威毅伯的爵位,就连一手创办湘军的,他的大哥曾国藩,也只是得到了一等侯爵的赏赐。
曾国荃对此愤愤不平,而警惕的曾国藩却已经察觉出了里面的不对劲。
朝廷这样的做法很显然是对他们产生了忌惮,这一次的赏赐是一个明晃晃的信号。
恰好此时曾国藩的老友也来劝他,告诉他在“退休”之前,保全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最好还是退让一些,不要让朝廷抓住把柄。
曾国藩深以为然,所以毫不犹豫地裁撤了湘军,向朝廷示好。
朝廷对此很满意,但对曾国荃的忌惮却并没有消除。
为了弟弟的未来,曾国藩不由分说,让他以养病为借口,把他撵回了老家。
曾国荃对兄长的这一决定非常不理解,但是他只能乖乖照做,而心思深沉的曾国藩自然不是彻底妥协。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招再寻常不过的以退为进,待到以后时机成熟,他们兄弟二人必然迎来新的机会。
二、得罪高官的曾国荃
事情果然如曾国藩所料,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朝廷就以缺人为由,任命曾国荃出任山西巡抚一职。
曾国荃在家里闲了这么久,自然是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可是,曾国藩却拦住了他。
曾国藩简直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单纯还是蠢,山西巡抚是什么好差事吗?那里经济落后,生产也贫瘠,根本不是一个好地方。
所以他把弟弟拦了下来,让他继续装病,自己则是等待着朝廷的反应,看看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妥协”。
事情果然不出曾国藩所料,朝廷眼看着使唤不动曾国荃,缺人手的问题又迫在眉睫,只得退让了一步,让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一职。
曾国藩对这一安排非常满意,因为湖北不仅是他们的老家,湘军也是在此处建立,可以说,这是他们兄弟俩的根基所在。
曾国荃得到了兄长的首肯,兴致勃勃地走马上任。
在曾国藩眼中,弟弟经历了之前一年多的沉寂,应当能够琢磨清楚许多事情,对官场看得更加明白才是。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曾国荃的表现与自己所想的恰好相反。
在一朝恢复权势之后,曾国荃反而更加招摇自大,到处得罪人不说,还故意挑起事端,与当时正得宠的高官,湖广总督官文结下了梁子。
曾国荃早就看官文不顺眼了,因为在他眼中,官文一个没为战争做出任何贡献的人,最后竟然得到了本来属于湘军的功劳。
自己费心费力打赢了战争,最后官文渔翁得利,得到了连他都没有的一等伯爵,这口气曾国荃怎么可能咽得下。
所以他刚一上任湖北巡抚,就将对官文的敌视摆在了明面之上,就像是在拿个大喇叭告诉官文自己要对付他一样。
官文对曾国荃做出的这些小动作却十分嗤之以鼻,在他眼中,曾国荃心无点墨,根本都不配当自己的对手。
既然他曾国荃走明路,那自己不妨就走走“暗道”,让曾国荃吃个哑巴亏。
说干就干,官文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截了曾国荃手下一名大将的粮食,让他的军队无粮可吃,仗打得一败涂地。
这名大将最后惨死在了敌人的手下,曾国荃被此事刺激得险些气晕过去,不管不顾地向朝廷递参他的折子。
可是官文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早就在朝廷之中盘踞着扎了根,根本不是曾国荃能够撼动得了的。
三、让弟弟逃过死劫
曾国藩很快就察觉到了弟弟现如今的危险,这次的事情太过严重,他需要万分小心,才能让弟弟逃过死劫。
要知道,官文可是慈禧眼前的红人,要想让慈禧放过曾国荃,就只能用一个她不能反驳的方式。
曾国藩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对策,那就是先让自己的师父左宗棠上折子将曾国荃从里到外夸赞一番,自己再紧随其后,将弟弟狠狠痛骂一顿。
果不其然,这个办法非常奏效,慈禧见黑脸红脸都让他曾国藩一个人唱了,即便是再对曾国荃心里有什么不满,也不好再发作了,而曾国藩也通过这一招,轻松从“虎”口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