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吉字营”是曾国藩的家底,但野战能力一般,“吉字营”之所以战功赫赫,是因为曾国藩“偏心”,对嫡系部队多有照顾,其他人是能充当“绿叶”。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都是八旗名将多隆阿去干,曾国荃则是摘桃人,“吉字营”名震天下,八旗马队则被“选择性忘记”。
湘军与太平军交战,重点是争夺武昌、九江、安庆、天京。安庆之战,湘军“吉字营”的成名战,拉开了太平天国灭亡之序幕。安庆之战,从湘军直接围困城池算起的话,前后用时近2年,是一场拉锯战。此次战斗,脏活、累活都是多隆阿承担,曾国荃几乎很少战斗,却是最后的摘桃人。《曾文正公全集》中有这么一句话:“道员曾国荃智勇兼施,着赏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遇缺题奏,并加恩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奖,多隆阿着加恩赏给云骑尉世职。”从中可知,曾国荃得到赏赐要远远超过多隆阿,是即将步入封疆大吏之节奏。那么,为何说曾国荃是摘桃人,多隆阿是绿叶呢?很简单,安庆之战,湘军的战术是“围点打援”。曾国荃挖掘壕沟、构筑堡垒、栅栏,围困城池。多隆阿则率领马队硬抗陈玉成精锐军团,压力最大。
“围点打援”,显然是打援是重头戏,压力更大。首先,安庆城内太平军数量不多,且缺乏洋枪、洋炮,很难摧毁湘军坚固营垒。再则,湘军拥有水师优势,牢牢控制长江,可以确保“吉字营”后勤无忧,何况彭玉麟、杨载福都是超级厉害的水师大将。最后,八旗马队打外围,阻止陈玉成精锐军团,“吉字营”无忧。安庆之战,“吉字营”处在有利位置,但多隆阿可就倒霉了,因为他要迎战的是陈玉成最精锐军团。陈玉成,太平天国最能打的悍将,曾在三河之战中全歼李续宾军团,让湘军闻风丧胆。太湖之战,陈玉成将鲍超、多隆阿层层包围,若非胡林翼调度有方,派兵偷袭太平军粮道,“多龙鲍虎”估计要报销了。陈玉成能打,多隆阿要正面迎战,曾国荃则躲在幕后。但是,论功行赏是,曾国荃肯定要高于多隆阿,因为率先杀入安庆的一定是“吉字营”,这是双方分工所决定的。
1860年初,曾国藩、胡林翼指挥大军东征,围攻安庆。出发前,胡林翼告知多隆阿:“今天下之大局,不以得城为喜,而以破援贼为功。盖发逆自粤西起事以来,每以坚城坚垒牵缀我兵,而转于无兵及兵弱之处狡焉思逞。故贼日见其多,兵日见其少;贼处乎有余,而我转处于不足。善乎!”强调作战重点是打援,这是多隆阿所要承担的。胡林翼,湘军集团第二位巡抚,第一则是江忠源。综合能力看,胡林翼要强过曾国藩,只是英年早逝。多隆阿,达斡尔族,八旗名将,后隶属胡林翼,也是因为胡林翼赏识,多隆阿才能步步高升。太湖之战,曾国藩反对多隆阿当统帅,但胡林翼力排众议,将他推到第一线。后来,湘军能在安徽站稳脚跟,并从三河惨败之阴影中走出来,也是靠多隆阿。多隆阿优势,就是麾下一千多达斡尔骑兵,骁勇无敌。
安庆,英王陈玉成大本营,也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西面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湘军围攻安庆,陈玉成最着急,他立刻从苏南返回安徽,并联手“捻军”悍将孙葵心,试图直接解围。解除安庆之围,陈玉成必须要先过多隆阿这关,双发在桐城西南的挂车河大战。结果,交战正酣时,达斡尔骑兵(索伦兵)突然从背后杀来,击毙孙葵心。盟友阵亡,陈玉成只好撤兵。挂车河惨败,太平军开始“西征武昌”,偷袭湘军大后方,迫使曾国藩回援,但李秀成不配合,行动失败。1861年5月,陈玉成从湖北返回,在集贤关扎下营垒。此时,林绍璋、洪仁玕等率2万兵马来增援,在桐城被多隆阿击败,根本无法靠近战场。接着,陈玉成与林绍璋、洪仁玕联手,再次与多隆阿交战,还是以惨败告终。此外,陈玉成去桐城搬救兵时,断后的黄金爱(李秀成女婿)所部几乎被多隆阿全歼。
7月,黄文金、杨辅清等率3万兵马赶来增援,陈玉成再次聚集重兵,与多隆阿大战。多隆阿步骑结合,让步兵正面迎战,然后在关键时刻派索伦兵从侧后发起突袭,再次击败太平军。此次惨败,陈玉成再也不跟多隆阿正面硬抗,他注定无法解除安庆之围。陈玉成直言:“惟多某老谋善战,用兵如神,臣与对阵,屡为所败,自料力不能敌。”多隆阿硬抗太平军增援部队,九帅曾国荃“吉字营”得以安心攻城。1861年9月,安庆陷落,曾国荃杀入城内,16000余人被屠戮。1862年5月,多隆阿将陈玉成逼上了绝路,陈玉成无奈放弃庐州,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凌迟处死。可以说,陈玉成最终被杀,主要是多隆阿逼得太急。可惜,曾国藩偏袒弟弟曾国荃,给朝廷上奏时抬高曾国荃,将许多战功据为己有。结果,多隆阿只是得到一个云骑尉世职而已,实际职务与战前并没明显变化,只是略有调动。曾国荃呢?1862年初,担任江苏布政使,这是成为督抚封疆大吏之前奏。
累活、脏活自己干,曾国荃则是摘桃人,多隆阿对曾氏兄弟非常不满。此外,夺取安庆后不久,“伯乐”胡林翼去世,多隆阿没了依靠,他不愿继续给曾氏兄弟充当绿叶和陪衬,拒绝东征金陵。1862年6月,在湖广总督官文帮助下,多隆阿接收西北军务,率军进入陕甘,开始新的征程。参考书目:《曾文正公全集》、《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