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315 更新时间:2024/2/29 17:49:14

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吉字营”是曾国藩的家底,但野战能力一般,“吉字营”之所以战功赫赫,是因为曾国藩“偏心”,对嫡系部队多有照顾,其他人是能充当“绿叶”。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都是八旗名将多隆阿去干,曾国荃则是摘桃人,“吉字营”名震天下,八旗马队则被“选择性忘记”。

湘军与太平军交战,重点是争夺武昌、九江、安庆、天京。安庆之战,湘军“吉字营”的成名战,拉开了太平天国灭亡之序幕。安庆之战,从湘军直接围困城池算起的话,前后用时近2年,是一场拉锯战。此次战斗,脏活、累活都是多隆阿承担,曾国荃几乎很少战斗,却是最后的摘桃人。《曾文正公全集》中有这么一句话:“道员曾国荃智勇兼施,着赏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遇缺题奏,并加恩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奖,多隆阿着加恩赏给云骑尉世职。”从中可知,曾国荃得到赏赐要远远超过多隆阿,是即将步入封疆大吏之节奏。那么,为何说曾国荃是摘桃人,多隆阿是绿叶呢?很简单,安庆之战,湘军的战术是“围点打援”。曾国荃挖掘壕沟、构筑堡垒、栅栏,围困城池。多隆阿则率领马队硬抗陈玉成精锐军团,压力最大。

“围点打援”,显然是打援是重头戏,压力更大。首先,安庆城内太平军数量不多,且缺乏洋枪、洋炮,很难摧毁湘军坚固营垒。再则,湘军拥有水师优势,牢牢控制长江,可以确保“吉字营”后勤无忧,何况彭玉麟杨载福都是超级厉害的水师大将。最后,八旗马队打外围,阻止陈玉成精锐军团,“吉字营”无忧。安庆之战,“吉字营”处在有利位置,但多隆阿可就倒霉了,因为他要迎战的是陈玉成最精锐军团。陈玉成,太平天国最能打的悍将,曾在三河之战中全歼李续宾军团,让湘军闻风丧胆。太湖之战,陈玉成将鲍超、多隆阿层层包围,若非胡林翼调度有方,派兵偷袭太平军粮道,“多龙鲍虎”估计要报销了。陈玉成能打,多隆阿要正面迎战,曾国荃则躲在幕后。但是,论功行赏是,曾国荃肯定要高于多隆阿,因为率先杀入安庆的一定是“吉字营”,这是双方分工所决定的。

1860年初,曾国藩、胡林翼指挥大军东征,围攻安庆。出发前,胡林翼告知多隆阿:“今天下之大局,不以得城为喜,而以破援贼为功。盖发逆自粤西起事以来,每以坚城坚垒牵缀我兵,而转于无兵及兵弱之处狡焉思逞。故贼日见其多,兵日见其少;贼处乎有余,而我转处于不足。善乎!”强调作战重点是打援,这是多隆阿所要承担的。胡林翼,湘军集团第二位巡抚,第一则是江忠源。综合能力看,胡林翼要强过曾国藩,只是英年早逝。多隆阿,达斡尔族,八旗名将,后隶属胡林翼,也是因为胡林翼赏识,多隆阿才能步步高升。太湖之战,曾国藩反对多隆阿当统帅,但胡林翼力排众议,将他推到第一线。后来,湘军能在安徽站稳脚跟,并从三河惨败之阴影中走出来,也是靠多隆阿。多隆阿优势,就是麾下一千多达斡尔骑兵,骁勇无敌。

安庆,英王陈玉成大本营,也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西面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湘军围攻安庆,陈玉成最着急,他立刻从苏南返回安徽,并联手“捻军”悍将孙葵心,试图直接解围。解除安庆之围,陈玉成必须要先过多隆阿这关,双发在桐城西南的挂车河大战。结果,交战正酣时,达斡尔骑兵(索伦兵)突然从背后杀来,击毙孙葵心。盟友阵亡,陈玉成只好撤兵。挂车河惨败,太平军开始“西征武昌”,偷袭湘军大后方,迫使曾国藩回援,但李秀成不配合,行动失败。1861年5月,陈玉成从湖北返回,在集贤关扎下营垒。此时,林绍璋、洪仁玕等率2万兵马来增援,在桐城被多隆阿击败,根本无法靠近战场。接着,陈玉成与林绍璋、洪仁玕联手,再次与多隆阿交战,还是以惨败告终。此外,陈玉成去桐城搬救兵时,断后的黄金爱(李秀成女婿)所部几乎被多隆阿全歼。

7月,黄文金、杨辅清等率3万兵马赶来增援,陈玉成再次聚集重兵,与多隆阿大战。多隆阿步骑结合,让步兵正面迎战,然后在关键时刻派索伦兵从侧后发起突袭,再次击败太平军。此次惨败,陈玉成再也不跟多隆阿正面硬抗,他注定无法解除安庆之围。陈玉成直言:“惟多某老谋善战,用兵如神,臣与对阵,屡为所败,自料力不能敌。”多隆阿硬抗太平军增援部队,九帅曾国荃“吉字营”得以安心攻城。1861年9月,安庆陷落,曾国荃杀入城内,16000余人被屠戮。1862年5月,多隆阿将陈玉成逼上了绝路,陈玉成无奈放弃庐州,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凌迟处死。可以说,陈玉成最终被杀,主要是多隆阿逼得太急。可惜,曾国藩偏袒弟弟曾国荃,给朝廷上奏时抬高曾国荃,将许多战功据为己有。结果,多隆阿只是得到一个云骑尉世职而已,实际职务与战前并没明显变化,只是略有调动。曾国荃呢?1862年初,担任江苏布政使,这是成为督抚封疆大吏之前奏。

累活、脏活自己干,曾国荃则是摘桃人,多隆阿对曾氏兄弟非常不满。此外,夺取安庆后不久,“伯乐”胡林翼去世,多隆阿没了依靠,他不愿继续给曾氏兄弟充当绿叶和陪衬,拒绝东征金陵。1862年6月,在湖广总督官文帮助下,多隆阿接收西北军务,率军进入陕甘,开始新的征程。参考书目:《曾文正公全集》、《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更多文章

  • 曾国荃得罪高官陷入死劫,曾国藩一封折子轻松化解,让慈禧没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曾国荃,曾国藩,慈禧,官文,巡抚,左宗棠,慈禧太后,国防政策,二战,书法家

    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有人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就可以左右逢源,身居高位而不下,而有人心思单一不懂变通,无意之间得罪了谁都不知道,自然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许多祸根。在晚清时期,重臣曾国藩便是前者。虽然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起伏不定的官场之上,他的确是有些本事,才能走到最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清军

    公元1864年7月19日,清朝大臣曾国荃正站在一个仓库的原地焦急的来回转圈,遍布风尘的脸上洋溢的是无法遮掩的喜意,他和兄长曾国藩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如今他领先一步打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荣华富贵那是近在眼前啊!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派出查看国库的士兵居然跌跌撞撞的跑了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如晴天霹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

  •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荃,清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不克,清廷命淮军增援,李鸿章因何不敢妄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清廷,刘铭传

    曾国荃围困南京近三年 ,孤城难下,伤亡颇重,缺兵缺饷,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进援,李鸿章却踌躇不前李鸿章率淮军连克苏州、常州、无锡诸城后,即屡屡接到朝廷令他率部会攻南京(太平天国天京)之旨,他却不知老师曾国藩和九帅曾国荃内心的真实态度,因而不敢轻举妄动,他前思后想,决定先给曾国藩写封信进行试探。老谋深算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洪秀全的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太平军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李秀成25万太平军,却打不过曾国荃3万湘军,背后的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大军,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62年9月到10月两个月时间,太平军李秀成率领25万(号称60万大军)大军对驻军在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展开猛烈进攻,此时的太平军,刚从苏浙前线回来,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不管是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的先进性方面,实力都是绝对碾压曾国荃的。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

  • 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金陵时,遇到一个难题,曾国藩下令:慈不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清朝,诗人,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李秀成,赵烈文,书法家,科学家,左宗棠收复新疆

    慈不带兵!这是一个既残忍,又悲壮的命令,当曾国藩说出这4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人的生命被终结。湘军能成为一支凶悍的军队,无不和曾国藩的驭将方式有关,而“慈不带兵”,是他教育将领们常说的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二月底,湘军将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湘军在围攻金陵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难

  • 曾国荃临《颜氏家庙碑》,“实在曾国藩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楷书,颜氏家庙碑,书法,曾国藩,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贤良

  • 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的“国库”后,为何叫道: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

    1964年夏天,曾国荃带着骁勇善战的湘军攻破了天京,消息传到北京以后,同治帝连说了几个好,激动的他赶紧派人传信给曾国荃,让他务必要将太平天国的宝藏带回来。曾国荃在还未打下天京之前,他的兄长曾国藩就给他写信,让他第一时间找到洪秀全所留下的宝藏,充作军饷,否则一定会被政敌所诟病。谨慎的曾国荃在打下天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