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夏,陈玉成、李秀成东征江浙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派湘军攻打湖北、安徽,拿下潜山、太湖,兵锋直抵安庆城下。对于安庆的重要性,太平天国统帅部自然知道,也策划了周密的救援行动。可惜,此时太平天国已经不是杨秀清时代了,军事指挥系统混乱不堪,各路将领地意识严重;除非是在自己辖区战斗,否则没有任何积极性。对于太平天国“西征武昌”之计划,忠王李秀成没有任何兴趣,行军速度拖拖沓沓,在江西境内还大规模招收天地会武装及清军溃勇,白白浪费大好时光。1861年春夏之际,李秀成抵达武昌,因见不到陈玉成(已经回援安庆),便直接率大军回到浙江。由于李秀成不配合,陈玉成在关键时刻又派小左队几万精锐去湖北保存实力,安庆最终陷落。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败逃庐州,后中苗沛霖之计而被逮捕,遭凌迟而死。
1862年2月,经过短暂休整与补充,曾国荃不顾兄长强烈反对,率“吉字营”主力顺江而下,连克池州、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直逼天京南门雨花台。由于曾国荃执意独享“夺取金陵”首功,“吉字营”进军速度未免太快,很容易被太平军“包饺子”,一网打尽。为确保曾国荃吉字营能够顺利拿下南京,曾国藩让李鸿章招募“淮勇”,前往江苏、上海作战,牵制苏南太平军,截断天京粮道。让左宗棠组建“楚勇”,前往浙江、江西作战,牵制悍将李世贤。派彭玉麟水师东下,进泊金陵护城河,截断太平军粮道的同时确保自己后勤补给线之安全。派鲍超“霆军”进攻宁国,确保曾国荃西南侧翼安全。派曾国葆率5000湘军驻守芜湖,保证西路安全。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已经决定与太平军大战一场。
曾国荃抵达雨花台,洪天王惊慌失措,只好让李秀成回师“勤王”。不过,李秀成此时还继续进攻上海,无力顾及天京,只好派李明成率一万余部队回援,并将粮草、火药、枪支等运往天京,做持久战准备。1862年7月,鲍超率“霆军”6000余人攻克宁国,洪仁玕、杨辅清率兵夜袭宁国,惨遭失败。8月,曾国荃“吉字营”已经挖掘好战壕两道,内壕围城,外壕拒援;壕沟中修建要塞,配有炮台;壕沟内侧则修建月城,以防太平军地道攻城。如此一来,天京围城日紧,洪天王惶惶不可终日。眼看湘军已经完成合围,洪秀全一日下达三道诏书,责骂李秀成,“汝意欲何为”,并说不回来则是“国法难容!”为此,李秀成只好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强调各路将领要注意团结与配合,“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须联万心作一心”。9月14日,李秀成与李世贤、陈坤书、谭绍光、郜永宽等13万,率60万大军(号称)西征。时至今日,李秀成究竟带了多少人回京参战,一直都有争论;六十万大军只是对外宣称,实际估计二十万,精锐应当为五六万。
相对于太平军,曾国荃“吉字营”则少很多,总兵力三万左右。但是,7、8月间,江南地区瘟疫流行,湘军减员严重,能实际投入战斗的估计一万。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若是李秀成采取稳扎稳打之方式,先率主力进攻三岔河,干掉曾国葆五千守军,“吉字营”粮道将会大成问题,雨花台之战获胜者也许就是太平军了。很遗憾,李秀成心不在天京,压根就没想过要稳扎稳打;李秀成心怀苏州,他想快速解决战斗,而后班师回苏南,继续经营自己的地盘。为此,李秀成率几十万大军下溧水、溧阳,越过秣陵关,直接扑向城南雨花台。扎营几百座,联营六七十里,旌旗蔽日,枪剑如林,声势相当浩大。到此,历时46天,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雨花台大战拉开帷幕,精彩上演。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指挥大军直扑曾国荃大营,太平军将士人人头顶木板、门片以挡湘军炮火,手持束草以填壕沟,将士蛇形前进,向湘军发动第一波猛烈攻势。九帅曾国荃自知兵力有限,不能和太平军硬拼,于是下令“吉字营”坚守营垒,待敌军冲到视距之内再以猛烈的炮火还击。对此,李秀成令太平军听闻枪炮声立即卧倒,枪声一停则继续前进。如此打法,太平军压根吃不消,很快便败下阵来。15日,李秀成锁定西线,派兵强攻江心洲,意图断绝湘军后援,但依然无法突破“吉字营”防线。10月18日,李秀成将从洋人那里缴获和购买而来的枪炮悉数投入战场,数百门火炮齐射曾国荃大营。常年在内地作战的“吉字营”哪见过如此阵仗,不由得惊慌失措,纷纷据守营垒,透掷火球,施放枪弹,拼命抵抗。22日,李秀成再次组织大军利用火炮掩护,强行越过壕沟,进逼湘军大营。眼见太平军已经杀到,大营随时可能失守,九帅曾国荃亲自上阵督战,被枪支击中左额,鲜血淋漓,痛不欲生。不过,曾国荃并未退缩,而是继续纵马巡视战场,“吉字营”将士深受鼓舞,个个拿出与太平军血战之勇气,湘军营垒岿然不动。
10月25日,侍王李世贤率三四万精锐从浙江赶到战场,给太平军注入了活力。为此,李秀成继续强攻“吉字营”,上边炮火猛轰,下边则深挖地道,双管齐下。不过,这难不倒号称“铁桶”的九帅曾国荃,他自有一套战法对付挖掘地道之太平军。对挖地道、重锤砸烂、灌溉污水、施放浓烟等反击手段悉数用上,太平军十余处地道悉数被破坏。偶尔被地道爆破之处,湘军立刻扑上去与太平军肉搏,顽强守住阵地。湘军虽然顽强敢战,悍不畏死,毕竟人数太少,若是长期打下去,曾国荃这“铁桶”将军也会被打成筛子,失败是必然的。不过,太平军却有一个无法弥补之短板,即是缺少粮草补给以及过冬衣物。在冬季来临时,太平军非战斗减员严重,冻伤、冻死者日益增多。相反,“吉字营”却可以利用水师优势,源源不断地取得大后方补给。所以,大战46天后,李秀成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大军绕城而走进入天京;李世贤则率军退到秣陵关,进而从东坝回丹阳。至此,雨花台大战落下帷幕,“十三王救驾之战”宣告失败。
雨花台大战事关重大,若是太平军赢了,也许还有翻盘之机会。若是输了,将会全线动摇,军心不稳。很遗憾,几十万大军硬是无法拿下一万多湘军;吉字营逆袭成功,攻克天京之信心更足。此外,趁着李秀成回京“勤王”之际,李鸿章、左宗棠从东路反攻,一步步压缩太平天国生存空间。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