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决战雨花台:曾国荃被击伤左额,数十万太平军无功而返

决战雨花台:曾国荃被击伤左额,数十万太平军无功而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4/1/16 15:47:01

1860年夏,陈玉成、李秀成东征江浙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派湘军攻打湖北、安徽,拿下潜山、太湖,兵锋直抵安庆城下。对于安庆的重要性,太平天国统帅部自然知道,也策划了周密的救援行动。可惜,此时太平天国已经不是杨秀清时代了,军事指挥系统混乱不堪,各路将领地意识严重;除非是在自己辖区战斗,否则没有任何积极性。对于太平天国“西征武昌”之计划,忠王李秀成没有任何兴趣,行军速度拖拖沓沓,在江西境内还大规模招收天地会武装及清军溃勇,白白浪费大好时光。1861年春夏之际,李秀成抵达武昌,因见不到陈玉成(已经回援安庆),便直接率大军回到浙江。由于李秀成不配合,陈玉成在关键时刻又派小左队几万精锐去湖北保存实力,安庆最终陷落。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败逃庐州,后中苗沛霖之计而被逮捕,遭凌迟而死。

1862年2月,经过短暂休整与补充,曾国荃不顾兄长强烈反对,率“吉字营”主力顺江而下,连克池州、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直逼天京南门雨花台。由于曾国荃执意独享“夺取金陵”首功,“吉字营”进军速度未免太快,很容易被太平军“包饺子”,一网打尽。为确保曾国荃吉字营能够顺利拿下南京,曾国藩让李鸿章招募“淮勇”,前往江苏、上海作战,牵制苏南太平军,截断天京粮道。让左宗棠组建“楚勇”,前往浙江、江西作战,牵制悍将李世贤。派彭玉麟水师东下,进泊金陵护城河,截断太平军粮道的同时确保自己后勤补给线之安全。派鲍超“霆军”进攻宁国,确保曾国荃西南侧翼安全。派曾国葆率5000湘军驻守芜湖,保证西路安全。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已经决定与太平军大战一场。

曾国荃抵达雨花台,洪天王惊慌失措,只好让李秀成回师“勤王”。不过,李秀成此时还继续进攻上海,无力顾及天京,只好派李明成率一万余部队回援,并将粮草、火药、枪支等运往天京,做持久战准备。1862年7月,鲍超率“霆军”6000余人攻克宁国,洪仁玕、杨辅清率兵夜袭宁国,惨遭失败。8月,曾国荃“吉字营”已经挖掘好战壕两道,内壕围城,外壕拒援;壕沟中修建要塞,配有炮台;壕沟内侧则修建月城,以防太平军地道攻城。如此一来,天京围城日紧,洪天王惶惶不可终日。眼看湘军已经完成合围,洪秀全一日下达三道诏书,责骂李秀成,“汝意欲何为”,并说不回来则是“国法难容!”为此,李秀成只好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强调各路将领要注意团结与配合,“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须联万心作一心”。9月14日,李秀成与李世贤、陈坤书、谭绍光、郜永宽等13万,率60万大军(号称)西征。时至今日,李秀成究竟带了多少人回京参战,一直都有争论;六十万大军只是对外宣称,实际估计二十万,精锐应当为五六万。

相对于太平军,曾国荃“吉字营”则少很多,总兵力三万左右。但是,7、8月间,江南地区瘟疫流行,湘军减员严重,能实际投入战斗的估计一万。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若是李秀成采取稳扎稳打之方式,先率主力进攻三岔河,干掉曾国葆五千守军,“吉字营”粮道将会大成问题,雨花台之战获胜者也许就是太平军了。很遗憾,李秀成心不在天京,压根就没想过要稳扎稳打;李秀成心怀苏州,他想快速解决战斗,而后班师回苏南,继续经营自己的地盘。为此,李秀成率几十万大军下溧水、溧阳,越过秣陵关,直接扑向城南雨花台。扎营几百座,联营六七十里,旌旗蔽日,枪剑如林,声势相当浩大。到此,历时46天,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雨花台大战拉开帷幕,精彩上演。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指挥大军直扑曾国荃大营,太平军将士人人头顶木板、门片以挡湘军炮火,手持束草以填壕沟,将士蛇形前进,向湘军发动第一波猛烈攻势。九帅曾国荃自知兵力有限,不能和太平军硬拼,于是下令“吉字营”坚守营垒,待敌军冲到视距之内再以猛烈的炮火还击。对此,李秀成令太平军听闻枪炮声立即卧倒,枪声一停则继续前进。如此打法,太平军压根吃不消,很快便败下阵来。15日,李秀成锁定西线,派兵强攻江心洲,意图断绝湘军后援,但依然无法突破“吉字营”防线。10月18日,李秀成将从洋人那里缴获和购买而来的枪炮悉数投入战场,数百门火炮齐射曾国荃大营。常年在内地作战的“吉字营”哪见过如此阵仗,不由得惊慌失措,纷纷据守营垒,透掷火球,施放枪弹,拼命抵抗。22日,李秀成再次组织大军利用火炮掩护,强行越过壕沟,进逼湘军大营。眼见太平军已经杀到,大营随时可能失守,九帅曾国荃亲自上阵督战,被枪支击中左额,鲜血淋漓,痛不欲生。不过,曾国荃并未退缩,而是继续纵马巡视战场,“吉字营”将士深受鼓舞,个个拿出与太平军血战之勇气,湘军营垒岿然不动。

10月25日,侍王李世贤率三四万精锐从浙江赶到战场,给太平军注入了活力。为此,李秀成继续强攻“吉字营”,上边炮火猛轰,下边则深挖地道,双管齐下。不过,这难不倒号称“铁桶”的九帅曾国荃,他自有一套战法对付挖掘地道之太平军。对挖地道、重锤砸烂、灌溉污水、施放浓烟等反击手段悉数用上,太平军十余处地道悉数被破坏。偶尔被地道爆破之处,湘军立刻扑上去与太平军肉搏,顽强守住阵地。湘军虽然顽强敢战,悍不畏死,毕竟人数太少,若是长期打下去,曾国荃这“铁桶”将军也会被打成筛子,失败是必然的。不过,太平军却有一个无法弥补之短板,即是缺少粮草补给以及过冬衣物。在冬季来临时,太平军非战斗减员严重,冻伤、冻死者日益增多。相反,“吉字营”却可以利用水师优势,源源不断地取得大后方补给。所以,大战46天后,李秀成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大军绕城而走进入天京;李世贤则率军退到秣陵关,进而从东坝回丹阳。至此,雨花台大战落下帷幕,“十三王救驾之战”宣告失败。

雨花台大战事关重大,若是太平军赢了,也许还有翻盘之机会。若是输了,将会全线动摇,军心不稳。很遗憾,几十万大军硬是无法拿下一万多湘军;吉字营逆袭成功,攻克天京之信心更足。此外,趁着李秀成回京“勤王”之际,李鸿章、左宗棠从东路反攻,一步步压缩太平天国生存空间。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更多文章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曾国藩,洪秀全,李秀成,慈禧

    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是难以揣测的,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不惜杀害手底下的功臣,为了国库充盈,又甘愿留着奸臣而不杀。关于君王,古代的人们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害怕。怕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所以那时候的大臣们都是人人自危,因为说不上哪一个不小心就要脑袋搬家。曾国荃曾经就差一点丧命,当时他接受慈禧

  • 悲惨南京:不管来的是洪秀全还是曾国荃 尸积如山的总是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总督,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天国,悲惨南京

    【太平天国系列六十九,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想必很多人对刘禹锡这首《石头城》非常的熟悉,写的正是六朝古都——金陵,金陵又名石头城、建安城、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建城2500多年,先后有500年以都城的名义出现在历史舞台,就是

  • 若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清廷,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厉害的汉臣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

  • 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胡林翼,曾国藩,安庆,李秀成

    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

  • 曾国荃得罪高官陷入死劫,曾国藩一封折子轻松化解,让慈禧没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曾国荃,曾国藩,慈禧,官文,巡抚,左宗棠,慈禧太后,国防政策,二战,书法家

    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有人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就可以左右逢源,身居高位而不下,而有人心思单一不懂变通,无意之间得罪了谁都不知道,自然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许多祸根。在晚清时期,重臣曾国藩便是前者。虽然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起伏不定的官场之上,他的确是有些本事,才能走到最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清军

    公元1864年7月19日,清朝大臣曾国荃正站在一个仓库的原地焦急的来回转圈,遍布风尘的脸上洋溢的是无法遮掩的喜意,他和兄长曾国藩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如今他领先一步打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荣华富贵那是近在眼前啊!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派出查看国库的士兵居然跌跌撞撞的跑了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如晴天霹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

  •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荃,清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不克,清廷命淮军增援,李鸿章因何不敢妄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清廷,刘铭传

    曾国荃围困南京近三年 ,孤城难下,伤亡颇重,缺兵缺饷,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进援,李鸿章却踌躇不前李鸿章率淮军连克苏州、常州、无锡诸城后,即屡屡接到朝廷令他率部会攻南京(太平天国天京)之旨,他却不知老师曾国藩和九帅曾国荃内心的真实态度,因而不敢轻举妄动,他前思后想,决定先给曾国藩写封信进行试探。老谋深算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洪秀全的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太平军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