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荃听说李鸿章要来会攻南京, 病肝吐血, 曾国藩的应付令人叫绝

曾国荃听说李鸿章要来会攻南京, 病肝吐血, 曾国藩的应付令人叫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梦兰谈资讯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3/12/4 17:44:43

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初五,太平天国常州守将郜永宽等八王杀死了坚决守城的主将谭绍光,开城投降,李鸿章的淮军拿下了苏州。

第二年,常州又被淮军攻克,苏南地区太平军已被基本肃清。

李鸿章这头春风得意,此时曾国荃统帅的湘军却在南京城外焦灼万分。

早在同治元年,曾国荃所部就已进驻雨花台,第二年五月,湘军水师攻克九洑洲,肃清了长江;八月,湘军攻克南京东面、南面十处太平军的坚固堡垒;同治三年正月,天保城被攻克,这是太平军在钟山之巅修筑的堡垒。

至此,湘军合围南京宣告成功,南京太平军已断绝了外援,只能靠城内粮米苦苦支撑。

这对曾国荃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处在于南京已成孤城,可以一心一意攻打,不必再担心来自其他方向的援兵。南京之意义又十倍于苏州、杭州等地,拿下南京将令天下瞩目。

坏处在于,此时全天下目光都集中到了南京,对曾国荃来说,拿下南京已经十拿九稳,问题在于,需要多长时间。

曾国荃是有名的曾铁桶,他的打法是严围缓攻,瓮中捉鳖,候城内弹尽粮绝才大举进攻,此前攻克重镇九江、安庆,围城时间都在一年以上。

南京墙高城坚,是太平天国的心脏,也是最后的坚城,防御比其他城池更要严密许多,如果按照之前战法,非一两年不得成功。

李鸿章三个月拿下苏州,左宗棠半年克复杭州,比较起来,更让他压力倍增。

关键是,其他战场收兵后,朝廷自然是希望越早攻下南京越好,多拖一天,就多一桩心事,动辄几十个月的围城,难以被接受。

曾国荃也心知肚明,但要正面强攻,伤亡也实在太大,因此完成合围后,下令全面开挖地道,路路并进,企图以放迸法轰开城墙。

主持南京防务的李秀成岂是易与之辈,地道战术也是太平军常用战法,李秀成早有经验。他每日登高望远,只要看到哪里草色枯黄,与周边不同,就知道湘军地道挖到了哪里。

太平军只要“穿隧以迎”,“熏以毒烟,灌以沸汤”,地道里的湘军将士须臾毙命。

如此一来,湘军地道挖了大半年,搭进去一两千工兵,浪费掉无数炸药,仍然毫无进展,南京城墙岿然不动。

曾国荃此时有肝病在身,加之心情恶劣,压力巨大,日渐憔悴。

谁知接下来的事,更让他病肝吐血。

对朝廷来说,曾国荃在同治元年进驻雨花台已近两年,却毫无起色,自然有所不满。加上李、左成效斐然,与湘军相比如旭日初升,朝气蓬勃。

同治三年四月,淮军攻克常州后,一时已无仗可打,中枢旋即下旨,命李鸿章派人接防东坝,并传出要李“会攻南京”的消息。

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到了五月八日,朝廷直接降下谕旨,命李鸿章“着即迅调劲旅数千及得力炮队,前赴金陵,会和曾国荃围师,相机进取”。

消息传到湘军大营,本已身体不好的曾国荃急怒攻心,病肝吐血,愈加委顿。

曾国荃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当然是因为他早已把南京看作自己禁脔,欲独成不世之功,绝不容他人染指。

李鸿章已在苏南惊艳,隐隐表现出与湘军并驾齐驱的势头,如果再被他分去南京的功劳,恐怕不止是凌驾于自己之上,连哥哥曾国藩也要被他压过一头。

曾国藩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事实上也只有曾国藩出面,才有可能消解湘军的尴尬。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曾国藩表现出他高超的官场谋略。

首先,他扎稳马步,在给朝廷的复奏中表示“自苏、常攻克之后,臣本拟咨请李鸿章亲来金陵会剿,特以该抚系封疆将帅之臣,又值苦战积劳之际,非臣所敢奏调,是以未及具疏上陈。”

这番话是表示,我早就想请李鸿章来会攻南京,但李非比一般官员,自己虽然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有调遣李鸿章的权力,但本着尊重朝廷的意愿,把调遣之权交与中枢,是为臣子的尊重。

又说“函询臣弟曾国荃,亦以师久无功,愧悚无地,不敢更求助于人,近于畏难卸责、始勤终怠者之所为。”

这是为曾国荃的开脱,表示湘军知耻而后勇,必然不畏难,不卸责,始勤而不终怠。

这是个基础,既表示了对中央的尊重,又消解了对曾国荃的批评。

接下来,曾国藩开始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合无吁恳天恩,饬催李鸿章速赴金陵,不必待七月暑退以后,亦不必待攻克湖州之时。”

这几句话,曾国藩主动要求朝廷催促李鸿章亲自赶赴金陵,甚至是越快越好,表现得比朝廷还要急迫。

曾国藩就不怕中枢信以为真,真的催促李鸿章率淮军赴援吗,其实他早有把握,这番话只是故意抢白,有了这几句话,朝廷更加不会去催李鸿章。

因为在曾国藩复奏之前,他与李鸿章早已互通书信,商量好了对策。

对于会攻南京,李鸿章的态度是无意争功,毕竟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曾国藩的,为此他之前就已不惜移动军队,挤进浙江,攻克嘉兴,冒犯了左宗棠,惹得左满腹牢骚。

等到催援的谕旨下来,李鸿章更是列举百般困难,只为拖延时间。

李鸿章的复奏在曾国藩之先,他列举的困难有:1、手下将士苦战数年,伤病累累,急需休养,这时再劳师远出,恐怕只是劳而无功;2、曾国荃围攻南京已近两年,听说有好几处地道已接近成功,天京不日可下,用不着我再跑一趟;3、我部下既要接防多处,又有郭松林、刘士奇等部现在还在长兴、湖州作战,战事正酣,撤不下来。万一撤围,浙江太平军复振,对南京之围有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走不开。

其实浙江形势,左宗棠已足以应付,李鸿章硬要挤进来,正是为了推脱征调,保全曾国藩的面子。

李鸿章的奏稿,曾国藩事先已看过,两人计议已定,所以曾国藩才敢于在自己复奏中催促朝廷命李鸿章亲自赴援。

并且,为了消除疑心,曾国藩还说“前接李鸿章来函,言苏军将士太劳,宜少休息,待会克长兴、湖州,再行选将拔兵助攻金陵等语。”

这是又加了一道保险,告诉大家,李鸿章的困难我知道,但为国为民,还是请他克服一下,省的天下以为湘军是要独占功劳。

在中枢眼里,两份奏稿对比起来一看,曾国藩显得俨然以大局为重,全无私心。李鸿章的难处也是实实在在,两人谁也没有推诿其词。

如果强迫李鸿章会攻,一旦不甚受挫,或是扰乱了南京的围局,这个责任谁负得起?

军机诸公不得不重新评估调淮军助剿的可行性。

虽然淮军赴援的方案还没有被最终否定,但无疑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已经争取到了。

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曾国荃也取得了进展,六月十五日,一条地道挖通,第二天午后,数万斤炸药被点燃,南京城墙被炸塌二十余丈,湘军一拥而入,就此克复南京。

算起来,五月八日发下谕旨,如果没有曾国藩这样一脚皮球,李鸿章被催逼在五月发兵,六月十五日前必到南京,到时无论淮军有没有出力,功劳必定是要分一分的。

此事的处理足见曾国藩的智慧,不管后世对他如何评价,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与匹敌。

更多文章

  • 决战雨花台:曾国荃被击伤左额,数十万太平军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李秀成,太平天国,雨花台,曾国藩

    1860年夏,陈玉成、李秀成东征江浙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派湘军攻打湖北、安徽,拿下潜山、太湖,兵锋直抵安庆城下。对于安庆的重要性,太平天国统帅部自然知道,也策划了周密的救援行动。可惜,此时太平天国已经不是杨秀清时代了,军事指挥系统混乱不堪,各路将领地意识严重;除非是在自己辖区战斗,否则没有任何积极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曾国藩,洪秀全,李秀成,慈禧

    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是难以揣测的,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不惜杀害手底下的功臣,为了国库充盈,又甘愿留着奸臣而不杀。关于君王,古代的人们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害怕。怕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所以那时候的大臣们都是人人自危,因为说不上哪一个不小心就要脑袋搬家。曾国荃曾经就差一点丧命,当时他接受慈禧

  • 悲惨南京:不管来的是洪秀全还是曾国荃 尸积如山的总是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总督,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天国,悲惨南京

    【太平天国系列六十九,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想必很多人对刘禹锡这首《石头城》非常的熟悉,写的正是六朝古都——金陵,金陵又名石头城、建安城、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建城2500多年,先后有500年以都城的名义出现在历史舞台,就是

  • 若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清廷,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厉害的汉臣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

  • 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胡林翼,曾国藩,安庆,李秀成

    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

  • 曾国荃得罪高官陷入死劫,曾国藩一封折子轻松化解,让慈禧没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曾国荃,曾国藩,慈禧,官文,巡抚,左宗棠,慈禧太后,国防政策,二战,书法家

    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有人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就可以左右逢源,身居高位而不下,而有人心思单一不懂变通,无意之间得罪了谁都不知道,自然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许多祸根。在晚清时期,重臣曾国藩便是前者。虽然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起伏不定的官场之上,他的确是有些本事,才能走到最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清军

    公元1864年7月19日,清朝大臣曾国荃正站在一个仓库的原地焦急的来回转圈,遍布风尘的脸上洋溢的是无法遮掩的喜意,他和兄长曾国藩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如今他领先一步打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荣华富贵那是近在眼前啊!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派出查看国库的士兵居然跌跌撞撞的跑了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如晴天霹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

  •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荃,清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不克,清廷命淮军增援,李鸿章因何不敢妄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清廷,刘铭传

    曾国荃围困南京近三年 ,孤城难下,伤亡颇重,缺兵缺饷,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进援,李鸿章却踌躇不前李鸿章率淮军连克苏州、常州、无锡诸城后,即屡屡接到朝廷令他率部会攻南京(太平天国天京)之旨,他却不知老师曾国藩和九帅曾国荃内心的真实态度,因而不敢轻举妄动,他前思后想,决定先给曾国藩写封信进行试探。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