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若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2/29 23:24:57

厉害的汉臣

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

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

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关键职位起用的人,几乎都是汉人。在这个需要大量人才救国的关键时刻,汉人站了出来。

于是有人劝曾国藩出走,自立门户,继续为清廷效力,将来会同归于尽。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战败入狱时,就这么给曾国藩提过建议,曾国藩吓的赶紧杀了他灭口。

敢起兵吗?

曾国藩有想过这件事吗?肯定有,他的弟弟曾国荃也这么建议过,左宗棠也试探性问过他,但是曾国藩从来不曾有过半点行动。

起兵造反是大事,得有相当大的布局和足够的底气。太平天国一呼百应,得到那么多百姓的支持,还是败了,他要是反,说不定一点人心都拢不到。

曾国藩那么聪明的人,不可能没仔细分析过,然后他选择继续效力清廷,不想旁的。他知道,如果他反,必然失败,而且那时候最重要的是救国,不是满足个人私欲。

倘若他谋反成功了,将大清皇室从北京赶出去,满清宗室众多,他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建立政权,诸清室亲王也许也会跟着反,各自为政,将大清国拆的四分五裂。

太平天国余党会趁机反扑,曾国藩彼时背后已无朝廷做后盾,以一己之力对抗太平军大概率只能输;

清室要对抗曾国藩,他们会去争取列强的支持,不惜以当傀儡的代价换取外国势力对曾国藩开战。

再者,清末本来就民怨四起,若是百姓看到一个汉人大臣反了,民间造反的会一涌而起,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而曾国藩是无以为力来号召他们的。

平复这些地方清廷都花了好多年,搭上不少兵力,仅曾国藩一人,他谁也镇压不了。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名义上统一天下的朝廷没了,国家也便彻底完了。

曾国藩不是大字不识,缺乏教养的太平军,有勇无谋一心只想称霸,想谋取一些特权。

有识之士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大义,若他反了能救国,能将侵略者赶出去,那他义不容辞。可稍微想一想就已经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了。

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除了外部的这些问题,再看看曾国藩的个人底气有多少。道光年间曾国藩便开始在湖南募兵,搞团练,湘军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整个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湘军都是主力。

兵力不成问题,那周围的人心呢?答案是没有。起兵造反得师出有名,名不正言不顺则无人拥护。

曾国藩起兵,理由是什么?将洋鬼子赶出大清国?清廷本来就在做这件事。因为清廷无能昏庸,需要重建政权?

太平天国干的就是这个,但是被他的湘军剿灭了。大家都是汉人,你曾国藩帮清廷灭了太平军,不可能再做起义农民的领导了。

且太平天国闹的如此宏大都失败了,曾国藩起兵,也没人相信他的能力。而且他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要是在造反中战死,跟随他造反的人怎么办?

自古叛乱的人,基本下场都很惨,也就是朱元璋起义当上了皇帝。李自成吴三桂,一个死了一个降了,他们都没能做到改朝换代。起义风险太大,不是做足了准备,不轻易谋事。

所以如果曾国藩反,几乎没人响应,且他是清廷多年的老臣,突然反了,会被多少同僚唾骂抵抗。

曾国藩极其崇尚程朱理学,他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时刻拿大圣人的那套来要求自我,要求手下的人。

自己推翻自己,他做不到。而且他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被杨秀清打败就要跳河自杀,缺乏坚韧的性格,成不了大事。

虽然左宗棠问过他起兵的事,但是曾国藩知道左宗棠就是试探而已,他若是真的反,左宗棠会第一个来兴师问罪。李鸿章手里有淮军,跟湘军对阵,不在话下。

而湘军内部呢,也不全是汉人,还有满人,有些甚至立了功被朝廷封了官职。要起兵,湘军首先就内讧了。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曾国藩有什么必要去干一票让自己遗臭万年的起义呢?

更多文章

  • 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胡林翼,曾国藩,安庆,李秀成

    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

  • 曾国荃得罪高官陷入死劫,曾国藩一封折子轻松化解,让慈禧没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曾国荃,曾国藩,慈禧,官文,巡抚,左宗棠,慈禧太后,国防政策,二战,书法家

    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有人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就可以左右逢源,身居高位而不下,而有人心思单一不懂变通,无意之间得罪了谁都不知道,自然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许多祸根。在晚清时期,重臣曾国藩便是前者。虽然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起伏不定的官场之上,他的确是有些本事,才能走到最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清军

    公元1864年7月19日,清朝大臣曾国荃正站在一个仓库的原地焦急的来回转圈,遍布风尘的脸上洋溢的是无法遮掩的喜意,他和兄长曾国藩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如今他领先一步打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荣华富贵那是近在眼前啊!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派出查看国库的士兵居然跌跌撞撞的跑了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如晴天霹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

  •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荃,清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不克,清廷命淮军增援,李鸿章因何不敢妄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清廷,刘铭传

    曾国荃围困南京近三年 ,孤城难下,伤亡颇重,缺兵缺饷,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进援,李鸿章却踌躇不前李鸿章率淮军连克苏州、常州、无锡诸城后,即屡屡接到朝廷令他率部会攻南京(太平天国天京)之旨,他却不知老师曾国藩和九帅曾国荃内心的真实态度,因而不敢轻举妄动,他前思后想,决定先给曾国藩写封信进行试探。老谋深算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洪秀全的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太平军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李秀成25万太平军,却打不过曾国荃3万湘军,背后的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大军,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62年9月到10月两个月时间,太平军李秀成率领25万(号称60万大军)大军对驻军在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展开猛烈进攻,此时的太平军,刚从苏浙前线回来,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不管是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的先进性方面,实力都是绝对碾压曾国荃的。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

  • 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金陵时,遇到一个难题,曾国藩下令:慈不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清朝,诗人,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李秀成,赵烈文,书法家,科学家,左宗棠收复新疆

    慈不带兵!这是一个既残忍,又悲壮的命令,当曾国藩说出这4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人的生命被终结。湘军能成为一支凶悍的军队,无不和曾国藩的驭将方式有关,而“慈不带兵”,是他教育将领们常说的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二月底,湘军将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湘军在围攻金陵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难

  • 曾国荃临《颜氏家庙碑》,“实在曾国藩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楷书,颜氏家庙碑,书法,曾国藩,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