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军事能力怎么样?下场如何?

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军事能力怎么样?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秋月凉有你 访问量:1389 更新时间:2024/1/10 14:50:53

曾国荃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

镇压太平天国的几场著名恶仗都是他主打的,而且这些恶仗最后都以他的胜利告终。

可是,人们更愿意赞许李鸿章、左宗棠,甚至他手下败将陈玉成、李秀成的军事才能,却很少有人去提及他的军事才能。

他为朝廷所猜忌,为同僚所嫉妒,却不如他哥哥曾国藩一般老练,反而捅了不少篓子。

换作别人,他应该活不了几集。

可是,他不但得以善终,还在晚年身居高位。

中兴将帅

与哥哥曾国藩一样,曾国荃也本是读书人。

1856年,石达开横扫江西,曾国藩被困于南昌,形势危急。

曾国荃与吉安知府商议后,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3000湘勇,开始了军旅生涯。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

曾国荃虽少负奇才,但从他文章来看,他和哥哥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要是靠科举这条路,他是很难混出太大名堂的。

投笔从戎,曾国荃开了一段开挂一般的军事生涯。

曾国荃募得兵马后,攻取安福等地,进围吉安。

太平军固守吉安,曾国荃遂采取挖壕筑垒,长围久困之法。

这一围,就立下大功一件。

石达开出走后,原本是想在江西打开局面的。

可是,由于曾国荃在吉安的围困无法被解开,石达开、石镇吉在江西难以打开局面,遂转入浙西,从而开启了大远征。

曾国荃长围久困,攻克吉安后不久,湘军在三河镇大败。

其后,太平军又破江北、江南大营,东征苏南,形势复振。

可是,太平军的复振,又因曾国荃围困安庆而嘎然而止。

曾国荃在安庆城北、城南挖掘壕沟两道,内壕围困安庆守军,外壕抗拒援军,再次采取长围久困之法。

陈玉成调集大军来解围,曾国荃先是依托壕沟与之大战,待陈玉成力竭转移之时发起反击,连破太平军营垒18座。

陈玉成所部精锐,包括一些捻军精锐,悉数折损于此战。

其后,曾国荃又连败陈玉成、杨辅清、洪仁玕等援军,并于9月攻陷安庆。

曾国荃攻陷安庆,使太平天国由“中兴之像”秒变“濒临灭亡”。

随后,曾国荃又挥师西进,进攻天京。

曾国荃孤军深入,居然只以水陆不满2万人进逼天京城下,逐步展开对天京的围困。

李秀成率十三王,30万大军(号称60万)而来,与曾国荃在雨花台大战46日。

但是,曾国荃居然扛住了李秀成,站稳了脚跟!

其后,曾国荃逐步攻占外围阵地,收紧包围圈,使天京内外断绝。

在围攻近三年后,曾国荃攻破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可以说,镇压太平天国最为关键的安庆之战、天京之战,都是曾国荃主打的。

围吉安,使石达开无法在江西立足,被迫远征,威胁大减。

围安庆,使刚刚展现中兴之像的太平天国迅速变得危亡。

围天京,最终灭掉了太平天国。

曾国荃,由此跻身清中兴将帅之列。

军事才能评价:一招鲜,吃遍天

曾国荃连番立功,其实套路都是一样的:“结硬寨,打呆仗”+“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这个套路,打太平军是真好使。

太平军自军兴以来,横扫东南,所依仗的是其运动战能力。

至于攻坚固城池、工事,则一直办法不多。

当年,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但他们对一度只有数千守军的桂林、长沙却久围不克。

所以,即使在攻克南京,几十万大军气势正旺之时,杨秀清也不愿先攻打就在天京城门口的江南大营,而要千里迢迢北伐、西征,继续打运动战。

所以,曾国荃只要把硬寨扎稳,太平军办法不多。

另一方面,自1855年以后,曾经辉煌的太平军水师已经被摧毁,湘军已经掌握了制水权。

而曾国荃与太平军争战,皆是沿江作战(围吉安时为吉水,围安庆、天京时为长江)。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曾国荃深陷敌围,但因水路在手,后路不断,补给不绝,有长期坚持的条件。

相反,由于曾国荃围困的是太平军最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外围太平军来援时,反而缺乏足够的补给。

结果,面对“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曾国荃,反而是“主场作战”的太平军先坚持不下去。

历来,官军与起义军作战,最怕的就是起义军机动灵活,官军被牵着鼻子走。

曾国荃“结硬寨,打死仗”,使太平军被迫放弃其最擅长的运动战,只能与曾国荃进行其不擅长的攻坚战,变成拼消耗。

而水师之利,以及湘人独特的霸蛮之气,又使曾国荃的“硬寨”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

曾国荃“结硬寨,打呆仗”,陈玉成、李秀成又是“围魏救赵”,又是“进北攻南”,玩得跟花一样,却还是一筹莫展。

“一招鲜,吃遍天”。

只会这一招

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荃经常上演以1、2万孤军击退对方名将所统帅的数十万大军。

如果只看镇压太平天国的表现,曾国荃简直可以与任何军事家相媲美。

然而,从曾国荃此后的军事表现看···曾国荃,真的只会这一招!

1866年,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镇压捻军。

他到任后,大刀阔斧,裁汰冗兵,增湘军6000。

他“以贼多骑,难以追逐,欲困之山地”,还是要搬出长围久困这一招来。

可是,当年曾国荃这招奏效,是因为“围敌必救”,任太平军千变万化,始终还是要跑来解围,跳不出曾国荃的计划圈。

如今,捻军没有那么多“必救”,不吃这一套。他们机动灵活,照样牵着湘军的鼻子走。

结果,曾国荃的猛将郭松林大败,爱将彭毓橘战死,一败涂地。

曾国荃摘顶,被撸了。

此次被撸后,曾国荃表示:从此不再带兵。

看来,曾国荃算有自知之明:他就会一招,那招不灵,自己就不行了。

此后,曾国荃在海防事务上,也继承了“结硬寨”。

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时,他对海防提出了许多看法。

他海防的基本思路是:“水面、水岸兼防,互为犄角”。

任职期间,“这一时期南洋海防经费主要用于沿海的炮台建设”。

曾国荃在各地修建炮台,购置大炮。

有学者、朋友认为曾国荃这一思维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务实之举。

其实,单纯依赖“塔防”来搞海防,无异于守株待兔。

拱手让出主动权,大沽口也好,旅顺港也好,修建得再好,也根本不堪一击!

何况···曾国荃花费巨资修筑的炮台体系并不好。

当年打太平军修硬寨时,曾国荃可以严格把控,质量过关。

而此时修炮台,则遍布区域大,曾国荃根本看不过来。

因此,当曾国荃走时,接任他的刘坤一、张之洞大吐苦水:南洋年耗50余万,船多而烂,至于炮台,“大多荒谬无法”。

如果说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国荃是“挥金如土,杀人如麻”,那么,搞海防,就是“挥金如土,破铜烂铁”了。

显然,曾国荃将“扎硬寨”的思想搬到海防,结果是灾难性的。

“一招鲜,吃遍天”,仅靠一招,玩好了,也能成事。

但是,只会这一招。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那结果自然就不好了。

这也是曾国荃是真正军事家之间的差距所在。

“幸运”

以曾国荃的性格、处境,换做别人,早就被弄死了。

攻破天京,意味着他和他哥哥面临“兔死狗烹”的危险。

早在围攻天京时,大清就“包围”了曾国荃。

当时,官文守武昌,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据下游;僧格林沁在安徽、湖北交界。

各军形成对曾国荃的包围之势,以防他搞事。

偏偏,曾国荃还要搞事。

攻破天京,曾国荃杀光烧光抢光,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天朝国库之谜”,据说满是金银财宝的太平天国国库不见了。

大清似乎不在意被屠杀的天京百姓,但对天朝国库还是要追究了。

同时,曾国荃谎报:他破城时,洪秀全和他儿子都死了。

结果,不久,幼天王被抓了。

曾国荃闯的祸,比当年韩信收留钟离昧大得多!

大清这下抓住把柄了,以严厉口吻警告曾国荃不要“骤胜而骄”,并责曾国藩对他“随时申儆”!

好在曾国荃有个好哥哥。

曾国藩麻溜把金陵内外湘军裁个干净,令曾国荃辞去浙江巡抚职务,曾家兄弟才逃过一劫。

1866年,为了剿捻,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

然而,曾国荃再次搞事,弹劾官文,触发敏感的清廷满汉矛盾。

不久,曾国藩回任两江,曾国荃“开缺回籍”。

这一“养病”,一养就是八年。

1872年,曾国藩去世,警报才算解除。1875年,曾国荃才重新被起用。

曾国荃接任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达到了个人官场最高峰。

1890年,曾国荃卒于两江总督任上。

曾国荃被赐号“忠襄”。

能以“襄”为号者,整个清代只有文襄左宗棠、文襄张之洞、襄勤岑毓英、襄勤刘锦棠。

可见,曾国荃不但得以善终,还以高位去世,并在死时得到了朝廷推崇。

这是一个幸运的人物。

曾国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一招鲜,吃遍天”,立下“中兴之功”。

太平天国灭亡时,他38岁。

可是,随后几十年,他的军事思想,始终停留在“结硬寨,打呆仗”上,并试图将这种思想照搬到剿捻,乃至海防建设上。

相比之下,日本倒幕运动中崛起的人物,则在这几十年全力吸收、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思想,不断改进。

放到古代,仅凭破安庆、天津之功,曾国荃不失为一员干将,但如果放到近代···只能是一声叹息。

而曾国荃的个人命运,也颇具讽刺意味。

他杀人如麻,每破城,常杀无辜,并劫掠财物为己用。

不要说近代现代,就是放在古代,遇到刘秀赵匡胤,也会因此处理他。

可是,朝廷并没有因此责罚他,却因为天朝国库、幼天王下落、与官文矛盾等问题对他戒备。

看来,只要维护满清贵族的统治,残暴一点,贪财一点,固步自封一点,大清会用他!

只会一招,却能成“中兴之功”,残暴贪财,却能得以高位善终。

曾国荃,无疑是那个不幸时代的“幸运”者。

更多文章

  • 丁锐义:李续宾若采纳他的建议,曾国荃就没机会攻打天京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续宾,曾国荃,丁锐义,胡林翼,陈玉成,曾国藩

    1858年11月,李续宾信心满满,他连续攻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抵三河镇,湘军气势如虹。此时,李续宾已经是浙江布政使,加巡抚头衔。只要拿下庐州,横扫皖北,他就是巡抚。也许是安徽巡抚,也可能是浙江巡抚,位列封疆大吏。巡抚,意味着什么呢?清朝封疆大吏,掌管一方,地位显赫。要知道,曾国藩奋斗多年

  • 曾国荃攻陷安庆后,对杀太平军俘虏一事感到后悔,曾国藩:该杀!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俘虏,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陈玉成,安庆市,科学家,书法家,军事制度

    惨烈异常的安庆之战1861年(清咸丰11年) 9月,曾国荃兵分两路,一部抗拒陈玉成援军,另一部加紧开挖地道,准备用炸药轰塌城墙,再沿豁口鱼贯杀入。陈玉成督率各路救援大军不顾伤亡猛攻湘军, 城内的太平军守军也不断开城发起攻击,共同夹击湘军,但始终不能攻破湘军构筑的道道壕墙。事后曾国藩幕府高参赵烈文在日

  • 楹帖撷珍 | 曾国荃 楷书《北牖泮宫联》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楷书,咸丰,楹帖,曾国荃,曾国藩,北牖泮宫联

    曾国荃 楷书《北牖泮宫联》纸本 立轴 墨书 158.8x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北牅已安陶令榻。泮宫初采鲁侯芹。檏生尊兄雅属。沅甫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浦,湖南湘乡人,湘军名将。咸丰年间由优贡生从戎,随同兄曾国藩剿灭江西、湖北、江苏等省叛军,功绩彪著。曾氏书法以欧阳询为

  • 曾国荃苦战三年攻克天京后,洪秀全窖藏的巨额金银财宝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曾国荃,洪秀全,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造反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令人喟叹,然而太平天国圣库中窖藏巨额珍宝的不知所终同样令人遗憾。史载,1864年7月,作为太平天国王都11年的天京(金陵,南京)终告失陷。围城3年、付出巨大代价的湘军吉字营官兵蜂拥入城,欠饷、伤病严重仍死战不退的湘军将士目的就是大肆抢掠一番

  • 曾国荃听说李鸿章要来会攻南京, 病肝吐血, 曾国藩的应付令人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梦兰谈资讯标签:南京,清朝,诗人,曾国荃,李鸿章,曾国藩,科学家,书法家,左宗棠收复新疆

    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初五,太平天国常州守将郜永宽等八王杀死了坚决守城的主将谭绍光,开城投降,李鸿章的淮军拿下了苏州。第二年,常州又被淮军攻克,苏南地区太平军已被基本肃清。李鸿章这头春风得意,此时曾国荃统帅的湘军却在南京城外焦灼万分。早在同治元年,曾国荃所部就已进驻雨花台,第二年五月,湘军水师

  • 决战雨花台:曾国荃被击伤左额,数十万太平军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李秀成,太平天国,雨花台,曾国藩

    1860年夏,陈玉成、李秀成东征江浙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派湘军攻打湖北、安徽,拿下潜山、太湖,兵锋直抵安庆城下。对于安庆的重要性,太平天国统帅部自然知道,也策划了周密的救援行动。可惜,此时太平天国已经不是杨秀清时代了,军事指挥系统混乱不堪,各路将领地意识严重;除非是在自己辖区战斗,否则没有任何积极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曾国藩,洪秀全,李秀成,慈禧

    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是难以揣测的,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不惜杀害手底下的功臣,为了国库充盈,又甘愿留着奸臣而不杀。关于君王,古代的人们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害怕。怕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所以那时候的大臣们都是人人自危,因为说不上哪一个不小心就要脑袋搬家。曾国荃曾经就差一点丧命,当时他接受慈禧

  • 悲惨南京:不管来的是洪秀全还是曾国荃 尸积如山的总是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总督,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天国,悲惨南京

    【太平天国系列六十九,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想必很多人对刘禹锡这首《石头城》非常的熟悉,写的正是六朝古都——金陵,金陵又名石头城、建安城、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建城2500多年,先后有500年以都城的名义出现在历史舞台,就是

  • 若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清廷,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厉害的汉臣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

  • 湘军大战安庆:累活、脏活八旗名将多隆阿干,曾国荃是摘桃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荃,太平军,胡林翼,曾国藩,安庆,李秀成

    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数十年,并深刻影响近代军政格局。凭借扑灭太平天国之功劳,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之首,后世甚至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是晚清官场的模范。曾国藩能成功,靠“吉字营”,而“吉字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则靠李臣典。“吉字营”,曾国藩的直属部队,主帅是曾国荃,这也是近代风云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