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有四大名臣,他们的兄弟们也都在朝中做了不小的官职,其中,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可以说是这些人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身为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当中担任了主要的将领,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和他的哥哥曾国藩一样,曾国荃也被民间的很多百姓视为杀人狂魔,曾国藩历来就有着曾剃头的名号,曾国荃也是一样,在攻陷了天京(今南京)之后,他纵兵对城中的百姓和房屋进行了烧杀抢掠,一直进行了七天七夜,一时之间南京饱受生灵涂炭之苦。
但是在这场屠杀之后,曾国荃却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赏赐他太子少保的官衔,封一等威毅伯,赐双眼花翎,是那个年代清朝的官员很高的荣誉了。
曾国荃和曾国藩等这些官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国家的稳定,但从本质上说,他们所维护的,都是那个腐朽黑暗的清朝政府,身为汉人他们维护的却是满清的皇室,令人痛恨,但可能很多的人都不知道的是,即使是曾国荃这样的杀人魔王,在山西等地也有百姓为他立了生祠来纪念。
生祠是古代的时候人们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是为了纪念一些有德之人,对当地百姓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的,那么曾国荃作为一名屠城的将领,他有什么样的资格被人们这样纪念呢?
在清光绪二年的时候,曾国荃被调任成为了山西巡抚,此时已经距离他攻破天京城过去了十二年的时间,在他到了山西之后,山西当年正好遇到了大旱,百姓们流离失所,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充饥。
在这个时候,曾国荃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和影响力,向当时的清政府索要赈灾所需的粮食和银子。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很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库空虚,国外的列强还有着很多的赔款没有还完,但即使这样,担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也没有忘记民生大计,坚持要跟朝廷索要银两来救济灾民。
在朝廷发放了赈灾款之后,全国其他各地也纷纷伸出援手,经过三年的救济,曾国荃先后为灾民筹到了一千三百万两银子、二百万石米,有六百万的灾民在这次赈灾当中得到救济活了下来,不得不说是一项善举。
在这次饥荒过去之后,山西的民众纷纷感谢曾国荃为他们做出的贡献,为他修建了一座生祠来纪念他。
在史君看来,曾国荃之前的屠城和后来的赈灾,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其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如果灾民们全都流离失所的话,清王朝的统治也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
这么看来的话,曾国荃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也就有了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不能因为他犯下的一些罪行就抹杀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同样的,也不能因为他对民众的一些小恩小惠就忽视他在历史上制造的罪行,曾国荃是多面的,历史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
作者:史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王朝兴衰史」原创首发,并享有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