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芝龙执意投降清廷 郑成功大哭:如你一去不回,我为你报仇

郑芝龙执意投降清廷 郑成功大哭:如你一去不回,我为你报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壹线故事汇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1/25 16:09:44

古往今来,以劫掠为生的海盗多如牛毛,但能够以海盗的身份登堂入室、拜相封侯者如凤毛麟角,郑芝龙要算一位。

郑芝龙是明朝末期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名海盗。与别的海盗不同,郑芝龙不允许手下骚扰普通百姓,“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还救济贫穷百姓,“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由此看来,郑芝龙颇有古代侠盗“劫富济贫”风范。

由于明朝执行“海禁”,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这就使得郑芝龙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郑芝龙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船队,竟有1000多只船舶,根本就不怕明朝官兵的进剿。明朝没奈何之下,采取“招抚”之策——没想到,郑芝龙一拍即合,举手向明朝投降。

投降明朝后,郑芝龙一边卖力地为国效力,参与剿灭其余海盗,还协助明朝水师打败过荷兰舰队;一边利用官方身份开展海外贸易,“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当然,郑氏旗号不是白白使用的。一条船每年要向郑芝龙上交3000金。每年从福建沿海经过的船只何止上万条?所以,郑芝龙每年光是“保护费”就可以收几千万金。

1644年,以崇祯皇帝自缢为标志,明朝灭亡了。不过,残余的明朝宗室逃到南方,先后组织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南明”。

1645年,唐王朱聿键南下福建,被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立为帝,改元隆武,这就是“隆武帝”。郑芝龙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南安候,还被授予处理南明所有军事要务的大权,堪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至此,郑芝龙以一介海盗的身份,摇身一变朝廷重臣,走上了人生巅峰。

可是,仅仅一年有余,郑芝龙就干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1646年11月,郑芝龙响应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的诱降,不顾郑成功的再三哭谏,背叛了南明朝廷,正式投降清廷。

很多人不理解,“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郑芝龙在南明朝廷贵为侯爵,威名显赫,为何要跑到清廷去当一名千夫所指的“汉奸”?就算从利益出发,郑芝龙在南明朝廷权倾一时,呼风唤雨,连皇帝都要听他的号令,而博洛的承诺却只是区区闽广总督,郑芝龙为何舍大追小?

是郑芝龙脑子进水吗?当然不是,郑芝龙自有考虑。

一方面,与郑芝龙历来奉行“实用主义”原则有关。

郑芝龙是海盗出身,脑子里极少国家、民族这种概念。他不管做什么事情,从来都是“实用主义”优先,利益至上。他在当年投降明朝,无非是更好利用官方身份开展海外贸易,牟取巨额利润,并不是因为“爱国”;同样,当明朝这棵大树轰然而倒时,他何尝看不到清廷的统一已成必然趋势?识时务者为俊杰,郑芝龙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倒向清廷的怀抱。

另一方面,与吴三桂洪承畴等人的榜样作用有关。

清军入关之初,为了招抚人心,减小抵抗,对吴三桂、洪承畴等人给予优厚的待遇。洪承畴入关后被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相当于丞相。吴三桂更是被封为“平西王”,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有了吴三桂、洪承畴的带头作用,郑芝龙便做起了裂图封王的美梦。闽广总督不是拜相封侯,却比拜相封侯更有吸引力。郑芝龙希望利用闽广总督的身份,在闽广一带继续坐地为王。

当然,郑芝龙只看到了投降清廷的好处,没有看到风险所在。这一点,他还不如长子郑成功。郑成功深知郑芝龙投降清廷后,就不可能像上次投降明朝后全身而退,所以三次哭着劝谏郑芝龙。然而,郑芝龙去意已决。

郑成功无奈的说:“如果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随后,郑成功率部离去,来到他熟悉的大海,坚持抗清事业。

郑芝龙在投降清廷后,清廷食言而肥,没有任命他为闽广总督,而是封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同安侯。后来,当清廷多次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无果后,果断将其处死。追随郑芝龙投降清廷的全家老小一个没有幸存。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泉州郑芝龙:海盗船翻出大官》】

更多文章

  • 明将郑芝龙投降清朝,为何其日本妻子田川松,反而自杀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郑一官,田川,郑成功,清军,清廷,洪承畴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肥前国平户藩家臣的女儿。当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从福建远渡日本长崎。在地生人疏的地方,郑芝龙先以“卖履”为业,后来又以“为人缝纫糊口”,生活相当艰苦。不过郑芝龙性情豪爽,有膂力,好拳棒。且为人机警,精于海事。因此得到海商李旦的器重,被收为义子。从此,郑芝龙开始了既为海商,又

  • 南明史: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爷仨抗清的重大决策失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郑一官,郑成功,郑经,张煌言,南明

    明末清初时,有一支制霸中国沿海的海上军事力量,即郑芝龙创建的郑氏武装集团。这支军队,在当时的海上作战几近无敌(同数量战舰对垒的话,战术和火器的质量落后于荷兰、西班牙等),是能影响到明末清初局势的一股决定性势力。曾有很多分析文章认为,如果当时郑氏武装集团,能顺着大海,北上山东、北直隶,或辽东的话,对占

  • 古代史研读, 明朝时期, 郑芝龙与荷兰人之间的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郭超说财经标签:明朝,平户,郑一官,荷兰人,朱印船,古代史,郑芝龙,科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

    古代史研读: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人之间的交往——进入17世纪之后,垄断了中日贸易30多年的葡萄牙开始衰落,中日、荷日之间的贸易逐渐占据上风,葡萄牙失去了其优势地位。首先,中日之间的直接贸易兴盛起来。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扩充幕府财力,巩固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将各海商集团控制在中央权力机关

  •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历史解密编辑:冷炮历史标签:郑一官,郑成功,明朝,荷兰,水师

    公元1633年7月,无疑是福建郑氏家族崛起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集团奠基人的郑芝龙,就是在这个夏天发动了料罗湾海战,从而为自己的家族夺下台湾海峡主导权。但就在郑芝龙决心发起总攻前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便兵临厦门。不仅将他苦心打造的舰队摧毁,还顺带关闭了明朝自主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机会窗口。由此造成的重

  • 清军入闽与郑芝龙降清事考

    历史解密编辑:Humanitas标签:清军,清兵,明军,明朝,郑一官,郑成功,洪承畴,郑鸿逵,郑芝龙,科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古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考证了清军入闽之后的仙霞岭之战、分水关之战以及清军攻克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福州府的过程,从而证明《清实录》、《清史稿》等书所载博洛等人苦战而得闽中的记载为谎言。对郑芝龙降清一事,作者也根据新史料对其动机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订。文章认为,明末清初的中国海洋势力有拥清派与拥明派两大派系

  • 郑芝龙降清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清军,清廷,顺治,明朝,郑一官,郑成功,隆武帝,郑鸿逵,郑芝龙,科学家,生物学家,中国古文献

    1646年六月,进军浙东的清军征南大将军博洛不费吹灰之力瓦解南明鲁监国政权,福建的隆武帝政权顿有唇亡齿寒之感,雪上加霜的是早在三月间东南一带的实权人物郑芝龙此时已经与清军暗通款曲,决意投降换取前程,之后秘密命令仙霞关守将武毅伯施福放弃天险退守福建,隆武帝震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不久郑芝龙又谎称家乡安平

  • 李自成吃活人真相:福王朱常洵,三百余斤与鹿烹煮,称其为福禄宴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自成,朱常洵,福禄宴,皇位,朱常洛,明神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战争年代,一些统帅为了振奋人心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方式,有的统帅会下令在攻下城池后进行烧杀掠夺,彰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有的军官还会抢夺敌方貌美的女儿或者爱妻,显示一s个不可侵犯的威武实力。在明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饥不择食,于是农民起义军奋勇起义,凶狠善战的

  • 如果万历赢了争国本,朱常洵会是怎样一个皇帝,面对怎样的朝局?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朱常洵,皇帝,朱常洛,朱由崧,魏忠贤,宦官

    在明朝发生了一件改变王朝命运的事,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那就是“国本之争”。熟知明史的人都知道,这场“国本之争”是万历皇帝输了,朱常洛在万历驾崩后顺理成章接过了这一棒当了皇帝。但是,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就算硬抢来也不会长久,这位明光宗朱常洛才登基一个月就一命呜呼,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而扶持朱

  • 朱棣徐妙云讨论立世子!父母偏心溺爱是取祸之道,想起福王朱常洵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朱棣,朱常洵,世子,徐妙云,朱高炽,朱高熙

    朱棣徐妙云讨论立世子!父母偏心溺爱是取祸之道,想起福王朱常洵电视剧《山河月明》主要讲述了永乐大帝朱棣传奇的一生。就目前更新的剧集来说,冯绍峰饰演的朱棣,人生也开始精彩起来,相得益彰。朱棣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贤内助徐妙云,颖儿的演技不错,把徐妙云这个角色演绎淋漓尽致,已经不能与夏冬春那个角色,同日而语了

  • 作恶多端的福王朱常洵,最终变成了李自成农民军的下酒菜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朱常洵,李自成,郑贵妃,农民军,崇祯

    明朝后期,宗室诸王在皇帝庇护和纵容下,疯狂抢掠土地、残酷剥夺农民,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激起了人民极大愤恨。明末农民起义军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对这些敲骨吸髓的明宗室诸王进行了严厉打击。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六日,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死封在洛阳的明藩王,将其肉和鹿肉烧煮,置酒大会将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