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元1395年,朱元璋大刀阔斧,唯独汤和逃过一劫

公元1395年,朱元璋大刀阔斧,唯独汤和逃过一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间灯火情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4/1/2 19:58:07

汤和朱元璋,一个是英勇的大将军,另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代皇帝。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磨难,亦敌亦友。可是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而汤和又是怎么样躲过朱元璋那高举的屠刀呢?

我们要从他们的童年时光谈起。汤和和朱元璋自幼相识,一起玩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当时的汤和便显露出领导才能,颇有英雄气概。当汤和长大后参军,屡次建功,被封为千户长时,他还记挂着与他儿时玩伴的朱重八。

朱重八曾因家境贫困,出家为和尚,过着清苦的生活。汤和决定让朱重八和他一起参军,于是他给朱重八写了一封信。“重八兄弟,我如今已经参军。 听说你现在在寺庙,生活也甚为清苦,你要不要来从军呢,我们一起也有个照应 我现在当了千户长,会好好照顾兄弟你的。 ”

面对着清苦的生活,想想未来的迷茫,他毅然决然的去投奔汤和。朱重八加入军队后,逐渐适应了军事生活,表现出色,很快升迁。在起义军初期,汤和地位相对较高,因为他在战场上颇具军事才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然而,他却始慧眼识人,看出朱重八并非池中之物,终对朱元璋保持着敬重。

有一次,起义军正在策划一场重要的战役,旨在捣毁敌军的一个重要据点。起义军将领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汤和认为他们应该采用强力进攻的策略,直接对敌军的防线发起猛烈的攻击,迅速取得胜利。然而,朱元璋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采取巧妙的迂回战术,用计谋将敌军引入陷阱,再对其发动致命一击。

尽管大多数将领支持汤和的意见,但汤和却认为朱元璋的战略更值得尝试。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走到朱元璋面前,说道:“重八兄弟,你的计划好像有点道理,能给我们说说吗?如果可行,那就听你的,我们会全力配合。”

朱元璋感受到了汤和的真诚和尊重,于是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他的作战策略。最后,起义军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实施,成功地打败了敌军,赢得了重要的战斗。

终于,1368年,朱元璋逐鹿中原,在连续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的蒙古士兵后,成为唯一的胜利者,明朝从此建立,朱元璋咸鱼翻身,当上了皇帝。

朱元璋登基后,朝中大权尽归他一人,他的心胸变得愈发狭窄。将许多开国功臣赐死。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以及蓝玉案这四大案件成为了当时的重头戏,朱元璋的铁腕手段成为了历史上难以复制的一段。这样的严酷环境中,汤和依然作为朱元璋身边的唯一存活下来的公爵。

到了1395年,朱元璋已经将其他开国六公爵全部清算,而汤和,这位老谋深算的公爵却有先见之明地察觉到了危机。1388年,六十三岁的汤和早已预见到了这一点,明白自己难逃厄运,遂决定返回家乡,隐退田园。他找到了朱元璋,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像年轻时一样驰骋沙场,只求回到故乡,安享晚年。

朱元璋思虑片刻,便问汤和离开朝廷有何要求。汤和义无反顾地表示:“唯一的愿望就是拥有100名美人。”朱元璋默默的看着汤和,心中对他的疑虑渐渐消散。眼看着曾经英勇无畏的汤和已因病失声,只能在椅子上默默坐着,挣扎着向皇帝行礼,汤和那无助的眼神仿佛在哀求朱元璋:“陛下,难道您真的要连我这最后一位开国功臣也置之死地吗?”

于是,朱元璋不仅同意了汤和的请求,还为他解除了兵权,并亲自出资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邸,让他可以回乡颐养天年。尽管朱元璋允许汤和回乡安享晚年,他并未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备。因此,他暗中安排了一些密探,负责监视汤和的一举一动。汤和作为一个世故圆滑之人,自然对此有所防范。他的日常生活相当低调,喜欢游山玩水、品酒下棋,同时严格教育子孙后代,待人友善,但并不与地方官员或乡绅交往。

朱元璋的侍卫对汤和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并向朱元璋汇报了汤和的生活细节。经过一段时间,朱元璋终于对汤和放下了戒备。

更多文章

  • 两次全军覆没,辞职回家养老,是人生赢家:明初大将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木有牙的兔纸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常遇春,蓝玉

    1388年,汤和对朱元璋说:“我年事已高,不能再征战沙场,希望能回家养老,有一块埋骨之处。”朱元璋很高兴,赐给他5万宝钞,还在凤阳修建住宅,让汤和颐养天年,算是人生赢家了。汤和,安徽凤阳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352年,汤和参加红巾军起义,追随郭子兴,屡次建立战功。攻克濠州时,汤和招募1

  •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朱元璋,汤和,明朝,李韩公,郭子兴,胡惟庸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前言:熟悉明朝历史的历史迷们应该对于汤和这个人是不陌生的,作为明朝的开国将领之一,汤和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开国功臣不计其数,汤和却是逃出朱元璋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为何70岁高龄的汤和,可以博得朱元璋的同情

  •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汤和,富贵,明朝,徐达,元朝,张士诚,李韩公,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当朱元璋看到汤和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当年英勇无畏的将军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流着涎水,支撑着向他行礼。汤和似乎也了解朱元璋的来意,他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眼神看着朱元璋,那眼神中隐含着乞求。陛下,难道你真的一个都不留吗?”这是明史通俗读

  •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汤和能善终?刘伯温:他这3点比我更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朱元璋,刘伯温,汤和,徐达,胡惟庸,李韩公

    1395年,信国公汤和在安徽凤阳家中病逝,终年70岁。此时,当初与朱元璋一起四处征战、建立明朝基业的开国功臣已经被朱元璋诛杀殆尽,就连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已经于1375年去世。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论智慧通透,汤和显然不如刘伯温,但是即使是刘伯温,也没能逃脱被朱元璋算计的最终命运。

  • 蓝玉案后,朱元璋召冯胜、汤和入京,为什么汤和善终冯胜却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元璋,冯胜,蓝玉,汤和,徐达

    回顾大明王朝的开国历史,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无疑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他宛如一个老师和军神一般,谋定而后动,定了天下,运筹帷幄之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人们都感慨于朱元璋的多能,佩服他手底下的能人众多。不过,在打天下的时候能人众多是好事,但在安天下的时候能人过多可就危险了。以刘邦为例,当年他是何等

  • 汤和曾说过一句话,让他错失了开国公爵,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汤和,徐达,洪武,常遇春,张士诚,王保保,傅友德,开国公爵

    汤和作为老朱的发小,开国公爵为啥没有他?汤和淮下书生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汤和爱喝酒,喝完总犯错。《明史·汤和传》形容他:“颇有酒过。”比如他镇守常州时,曾因老朱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在醉酒后说出了“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明史·汤和传》这个“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还大有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郭子仪,胡惟庸,朱允炆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汤和与朱元璋是妥妥的发小,按理说朱元璋登基以后,看在这样的情面上,第一件事是就是封赏曾经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战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汤和仅仅被封为了中山侯。如果追寻朱元璋此举的原因,还要数朱元璋与汤和二人参加起义军时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竟

  • 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汤和,徐达,皇帝,沐英,元朝,明朝,朱元璋,常遇春,文史宴,小说家

    【编者按】明太祖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然而,常遇春早逝,沐英镇守边陲,而徐达传言背疽发作,被赐蒸鹅毒死。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果真是因为二人是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么?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率领一众兄弟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

  • 63岁的汤和交出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后很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明王朝,皇帝

    都说帝王的心思犹如海底的针,深不可测,而且捉摸不透。就算这位帝王曾经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男人,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他那份单纯也必定会被完全消磨掉。伴君如伴虎,其实说的也就是同样的道理,臣子的命运是完全由皇帝左右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不是开玩笑的。而帝王之所以成为帝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疑心病特别重。在中国古代

  • 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搞笑不标签:汤和,洪武,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登基扫除障碍,利用洪武四大案,扫除了一大半的开国功臣,可是汤和却没有位列其中。汤和病逝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终年七十岁。朱元璋还特地下诏书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史书上还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汤和病重。朱元璋十分想念发小汤和,于是命人用车载着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