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没有响应他,为何儿子尚之信却支持

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没有响应他,为何儿子尚之信却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大伽秀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4/1/19 16:16:24

康熙即位之后,便决定削藩,当削藩命令正式下达后,平西吴三桂随即决定起兵反清。为了成事,吴三桂还联系了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然而,尚可喜却不愿响应他,最后是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响应了吴三桂。

吴三桂起兵,尚可喜没有响应他,为何其儿子尚之信却选择支持呢?或许有人会说,尚可喜父子俩关系一定不好,所以两人的决定才会不同,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事实也的确如此,尚可喜自从投降清朝后,便对大清忠心耿耿,清朝入关后,论功将其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作为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原本应该是平南王世子的不二人选,可他残暴反复,还不时惹祸,这令尚可喜十分头疼,也对他颇有不满。

尚可喜知道,以儿子这种性格,将来难保不会闯出大祸,为了自保,他便向朝廷提出告老还乡,干脆让尚之信守藩算了。可当时清朝刚入关不久,政局尚未稳定,顺治便没有同意。反而为了留住尚可喜,顺治还提出送尚之信进京为质。

后来顺治驾崩,康熙继承皇位,尚可喜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又以年老多病为由,希望康熙将尚之信放回去,帮助他处理事务。康熙见尚可喜年迈,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谁知尚之信回去后,仍然恶习难改,还对士兵随意打骂。尚可喜有心教育这个儿子,可尚之信看父亲年纪已经大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时有个叫金光的谋士,便建议尚可喜废长立幼,尚可喜便有意让次子尚之孝承袭爵位。

尚之信作为长子,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他将府上闹了个天翻地覆,逼得尚之孝不得不主动退出。而尚可喜见实在无力管教这个长子,只好再次向朝廷提出退休。

康熙本来就有意削藩,一见尚可喜提出退休,立马就答应了。同时,康熙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顺水推舟提出削藩。尚可喜对于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多意外,所以也没什么意见,可尚之信不干啊,好不容易可以主事了,皇帝却要削藩,因此动了响应吴三桂的念头。

吴三桂素来听闻尚可喜父子二人不睦,于是就派人来拉拢尚之信,表示事成之后,会封他为王,让其世代镇守广东。尚之信十分心动,为了避免父亲尚可喜破坏此事,他竟然将其囚禁起来。尚可喜本就年迈,被囚禁之后病情加重,没多久就死了。

一开始,尚之信充满信心,认为跟随吴三桂一定能成事,谁知很快双方的矛盾就爆发了。原来,吴三桂不断对尚之信提出要求,还对他行事指手画脚,尚之信不满听命于他,又见许多人改主意再次降清,他也就动了降清的念头。

康熙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只好暂时不追究尚之信,反而让他承袭平南王爵位。尚之信得到爵位后,却没有按照康熙旨意行事,而是打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后来吴三桂去世,遗命孙子吴世璠继承大业。康熙想着先除掉吴世璠,再来解决尚之信,于是又对其加以封赏,目的是让他放松警惕。等平定吴世璠之后,康熙开始着手对付尚之信。

由于尚之信对士兵一向苛刻,导致手下的人都对他很是不满,还没等康熙动手,就有两个小兵悄悄跑到京城,向康熙告了御状。经过一番调查,证明小兵所说属实,于是康熙下令将尚之信囚禁起来,最终命其自尽而死。

(参考文献《清史稿》)

更多文章

  • 一满族男子在尚可喜墓前撒尿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清朝,亲王,满族,明朝,尚可喜,李成栋,吴三桂,多尔衮,慈禧太后

    尚可喜老老实实当个汉奸埋在土里最多被人嘴上骂骂,偏偏后人非要给他戴个爱民辅国的高帽,结果被人尿了……无耻莫过"文人"。尚可喜都能歌功颂德,还是一本正经洗,也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奶便是娘。还有人把尚可喜说得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堂而皇之上了学术刊物。要知道,当年满清大屠杀的实际操盘手和谋臣,大多都是吴三桂,

  • 大清最残暴的侩子手尚可喜,让广州沦为屠宰场,70万百姓仅剩7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即标签:尚可喜,清军,明军,毛文龙,广州城,百姓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贰心臣”,是大清最为残暴的刽子手,手握大刀 刀刀斩向同胞,他就是为满清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平南王尚可喜,广州城因尚可喜而沦为屠宰场,生活在“屠宰场”里的70万百姓将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公元1649年,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开启了南征广东之路,尚可喜一路势如破竹攻至

  • 老爹兄弟老婆儿子族人都死于后金之手,尚可喜为啥还投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尚可喜,皇太极,后金,毛文龙,孔有德,明朝,族人,大清,清朝

    01崇祯六年(1633年),明金第三次旅顺之战爆发。皮岛的当家大佬黄龙死于此战;副将尚可喜全家数百口也死于此战。但,短短几个月之后,尚可喜就投奔了血海深仇的后金。为什么呢?那就得从头捋一下皮岛和后金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02皮岛地界儿是毛文龙在后金大后方搞出的一个抗金根据地,给后金制造了不

  • 尚可喜:清初在广东屠杀上百万人的屠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尚可喜,屠夫,皇太极,李自成,崇祯,明朝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广州东郊乌龙冈的山上,真修和尚的手冻得发紫,不忍颤抖着,而这份寒冷不仅是源于那凛冽的寒风,更是源于七十万百姓惨死在乱世之中,血泊横流。如果说世间有一种东西可以代表历史,那便是巨石了。当辉煌和悲痛的刻刀从它的身上划过之时,那坚韧的石板便会成为最坚固的史书,将

  • 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为何坚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随吴三桂起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吴三桂,尚可喜,三藩之乱,清朝,明朝,康熙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

  • 尚可喜的投降故事:皇太极封他为王,三藩叛乱时他坚持不反清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尚可喜,皇太极,孔有德,吴三桂,毛文龙,后金

    前几天开了个坑,计划聊聊清初封的“三顺王”的降清故事和他们的最终结局。结果只写了耿仲明和孔有德。尚可喜这个坑就一直没有填上。今天就来填这个坑吧。尚可喜和耿仲明、孔有德一样,都是毛文龙的部下。耿仲明祖籍山西洪洞,但是爷爷辈迁徙到辽东,尚可喜就出生在辽东。当时辽东地区战乱频繁,尚家为了躲避战乱,又迁徙到

  •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50万众响应

    历史解密编辑:小怡的愉快旅行标签:林爽,清军,福康安,彰化,乾隆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有50万众响应,同年冬月攻下彰化,并杀死清廷台湾知府孙景燧,自称“盟主大元帅”,所到之处,各县望风而降。乾隆皇帝最初接到奏报,以为只是一般山贼叛乱,于是派闽浙总督“常青”处理此事,没想到常青手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打败了。乾隆大怒,于是重新派遣将军

  • 金庸笔下的张召重,明明是一个反派,却比主角更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金庸,张召重,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看过《书剑恩仇录》之后,总有一种张召重才是主角的感觉。论出身,他是武当最受宠的小师弟,武当掌门是他师兄。论武功,他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火手判官,一手凝碧剑也算是武林一绝。论地位,他是朝廷御林军骁骑营佐领,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论战绩,他一出马,便擒拿了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将红花

  • 红花会14位当家的武功都是什么水平?以张召重为依据可分三个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召重,红花会,陈家洛,书剑恩仇录,金庸,道长

    《书剑恩仇录》中最为出名的一个组织无疑是红花会,这是一个足以与天地会齐名的反.青组织。红花会和天地会有一点不同,并不曾分为很多分舵,而是共有14位当家的。这十四位当家的武功都不算弱,那么他们的论武功是一个级别的吗?其实只要看过《书剑恩仇录》原著,就知道虽然都是当家的,但14人武功最强和最弱悬殊极大,

  • 【3M.US】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傅少森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安徽,诗歌,名人,画家,汪士慎,傅少森,扬州八怪,书法作品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文/傅少森104、汪士慎卖画为生擅花卉,随意勾点清妙随。神腴多姿墨趣足,赏梅写梅尤作梅。灞桥风雪疏蝉朵,千花万蕊繁枝缀。老而目瞽工妙胜,良缣精楮各臻微。挥构疏枝点红脂,署款心观未盲笔。金石篆刻精俱佳,以画入印意深邃。布衣蔬食品茗读,深居蓬门僻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