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参加起义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建立,是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八月,太平军在桂平突破清军围困,经平南、藤县向永安州进军,路经藤县,李秀成就在这时加入了太平军,成为一名圣兵。
太平天国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军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国癸开三年(1853年)二月十四日,建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手下理事。七月,杨秀清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后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八月,又升为后四监军,在天京仪凤门外高桥驻守。九月,李秀成随翼王石达开赴安庆抚民,他“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
崭露头角
1854年春,太平军克复庐州,李秀成奉命镇守,升任二十指挥。1854年秋至1855年,他驻守安徽太平府、和州一带。
1855年秋,天京地区形势日趋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张国梁,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春,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随燕王秦日纲解镇江之围。进兵至汤头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六月,又攻破清军江北大营,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九月,天京事变后,清军乘机反攻。李秀成率残军困守桐城。
1857年春,李秀成与从宁郭郡来救的陈玉成在枞阳商定出奇兵制敌的计策,大破清军,连克舒城、六安、霍邱,招得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进封合天侯。同年夏,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为副掌率,与陈玉成同提兵符之令,进入了领导核心。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上书请求洪秀全“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依古制而惠四方“,”礼而恤下,宽刑以待万方,轻世人粮税,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长、次兄)” 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经过在朝文武据理力争,才又恢复了他的职务。十一月后,奉命率部东返,接应吴如孝部撤出镇江。
1858年四月至六月,奏准出京调度军务,占领滁州,在江浦大刘村被清军打败。此时洪秀全恢复五军主将制,封李秀成为后军主将,进爵合天义。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七月,李秀成召集枞阳会议,确定解救天京方略 。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东南乌衣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力德兴阿、胜保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江北大营,敌都统德兴阿部被歼一万多人。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并乘胜连克舒城、桐城、潜山、太湖。
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六合攻城战),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拼死奋战时,洪秀全封从香港回到天京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与陈玉成部转战江浦、浦口一带,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忠贞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忠王,以表彰他对太平开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贡献。但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悬印月余,不肯接受,他上本章说他的一些功劳,都出自捻军将领之力,恳请先加封捻军将领韩碧峰、韩肃峰、孙葵心、刘天祥等爵位,而后他方敢受任。
参考资料: 罗尔纲.太平天国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