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绝对顶梁柱,在东西两线同时迎战湘军、淮军,延续洪氏王朝命运的忠王李秀成,总体上评价非常高。洪秀全册封他忠王荣千岁,寓意是“万古忠义”;给他“秀”字,丝毫避讳,可见天王对他的态度。但是,李秀成有两点深受后世诟病:是否晚节不保,对藤县老乡陈玉成见死不救,坐视安庆沦陷。第一点,罗尔纲先生已经撰文论述,李秀成并没投降。在此,笔者就来说说第二点,李秀成对藤县老乡陈玉成见死不救,果真如此吗?其实,李秀成已经派兵救援陈玉成,但实力不允许,他没带主力前往。因为,就算去了安庆,结果还是一样,且遭受更大损失。不救安庆,是对李秀成的“误解”,他不是不想,而是没这实力,手头可用精兵不多。
01、李秀成西征武昌,执行大本营决策乘着太平军东征苏常之际,号称“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胡林翼等率湘军主力执行“东征计划”,从湖北杀入安徽,兵锋直指太平天国长江中游腹地,围攻安庆,一场激烈会战拉开序幕。1860年10月,陈玉成直接救援安庆失败,在桐城挂车河遭遇多隆阿、李续宜夹击,无功而返。为此,天京统帅部决定西征湖北武昌,奔袭湘军老巢,迫使曾、胡回援,再次实现摧毁“江南大营”之辉煌。西征武昌,李秀成并未支持,因为湘军粮饷出自多个省份,湖北之重要性没有之前这么大,太平军奔袭武昌,湘军主力是否回援,是个未知数。因此,李秀成并不支持西征,而是想夺取苏常,利用东南财税优势武装军队,然后再与湘军进行决战。但是,陈玉成非要西征,李秀成后来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亲自带兵从长江南岸出发,借道江西,杀入湖北。
02、吴定彩、黄金爱救援安庆,结果非常惨李秀成执行西征计划,但陈玉成、李秀成所部军队实力悬殊,李秀成在江西境内艰难行军,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渡过赣江,杀入鄂南。此时,陈玉成早已从武昌前线返回,以骑兵为主的小左队都留在随州、德安、黄州,保存实力。陈玉成返回安庆救援,李秀成单靠自己手头兵马,压根拿不下武昌。1861年7月,也就是陈玉成离开湖北后2月,李秀成退回江西。从湖北返回后,李秀成准备攻打浙江,但也派数千兵马增援安庆,由麾下大将吴定彩、黄金爱统帅。吴定彩,何许人也?忠王麾下第三悍将,仅次于陈坤书、谭绍光。黄金爱,何许人也?李秀成女婿,铁杆亲信。派出吴定彩、黄金爱,足以表明李秀成重视安庆战场,并非见死不救。可结果呢?安庆即将陷落时,陈玉成让吴定彩入城协助叶芸来防守,结果巷战中阵亡;黄金爱呢?陈玉成去桐城搬救兵,让黄金爱断后,独自与多隆阿、李续宜军团战斗,差点被坑死。
03、李秀成手中实在“没兵”,去安庆也是没用吴定彩阵亡,黄金爱被坑个半死,李秀成非常痛心,这也是他与陈玉成关系恶化之重要原因。对此,也许有人会说,李秀成手头数十万大军,吴定彩、黄金爱只带数千兵马增援安庆,这不是“杯水车薪”吗,又有何用?其实,李秀成已经尽力了,他手头精兵非常少,吴定彩、黄金爱所部都是一半家当。天京事变,石达开率军外出,太平天国所存精兵不多,基本都在陈玉成手中,李秀成《自述书》言:“翼王回京,将宁国之兵交由陈天豫管带”,宁国之兵,也就是石达开“靖难之师”,是从湖北调回的精兵,战斗力、战斗意志都是一流。李秀成呢?有啥军队,其自述所言:“兵七千所,可用之兵不足三千,多是翼王留下之病残”。李秀成《自述书》所言应该是真实,桐城之战、浦口之战、反击李昭寿,本是李秀成分内之事,但他没兵,每次都是向陈玉成求助。若是真有众多精兵,李秀成也不至于这样。
那么,李秀成从武昌返回时,手头兵马有多少呢?答案是,三十多万,但都是一帮乌合之众。这30多万大军从何而来呢?两个来源:湖北、江西境内招收的天地会武装、散兵游勇;从广西脱离石达开北上的20多万大军,基本也都是乌合之众。从人数上看,30万确实够多,但战斗力就堪忧了。举个例子,李鸿章淮军6000余人,横扫苏南;左宗棠6000楚军,也是纵横江西、浙江。若是这30万都是精兵,估计就没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中兴名臣没什么事了。李秀成所部缺少两广“老兄弟”,战斗力一直都很弱,在太平天国中属于二线武装力量。陈玉成死后,李秀成经略江浙,凭借巨大财力优势,得以从列强手中购买先进武器,部队战斗力才有质的飞跃。即便如此,李秀成部下精兵也不多,敢于进行肉搏战的更少。这一点,曾国藩在家书中有提到:“贼专恃火器,而怯于肉搏”。
综上所述,李秀成并非坐视安庆陷落不管,抛弃老乡英王陈玉成,而是实力不允许。试想,若是李秀成率一帮乌合之众去安庆作战,仅存精兵被消耗,太平天国将会怎样,估计提前两年灭亡。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