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部将李昭寿降清,李秀成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

部将李昭寿降清,李秀成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4/1/15 20:10:14

如果部下叛变投降,你会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都是追杀到底,出兵剿灭之同时,对其家人也不放过:要么直接杀掉,要么发配边疆、充军,或者是扣押为人质,逼迫叛将就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天天国悍将李昭寿投降,李秀成不但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自李昭寿在我部下,扰乱民间,与守将闹事,我并未责其半言,后其献滁州降清,我亦未责,将其在京所配之妻瞒我天王而偷送付”。可知,部将李昭寿投降,李秀成不但没追究责任,还将李昭寿留在京师的家属偷偷送出去给他。那么,为何李秀成要这么做呢?忠王不是在纵容投降吗?

01、李昭寿反复无常,杀清朝官吏,投降太平军说起李昭寿,熟悉太平天国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在清朝、捻军、太平军等三方都臭名昭著之人。李昭寿,河南固始人,从小就是不良少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附近监狱都蹲过一遍。1854年初,与朋友薛之元(后被李昭寿送给清朝处死)举兵反清,参加张乐行捻军。1855年4月,李昭寿所部7000杂牌军被何桂珍600兵马击败,于是干脆投降清朝,击杀太平军、捻军。投降清朝后,李昭寿死性不改,经常劫掠乡里,与附近驻军多有冲突,闹得民怨沸腾。为此,安徽巡抚福济密令何桂珍将其除掉。10月,李昭寿获得消息,决定提前动手。为此,他以设宴为名,邀请何桂珍等47名清朝官员赴宴。酒过三巡,李昭寿让部下动手,将47名清朝官员全部杀掉,然后南下投奔太平天国,隶属李秀成部。从此,太平天国迎来“恶魔”,对他头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02、李昭寿对太平天国之贡献,某种程度上扭转天京事变后颓势李昭寿反复无常之性格,能给太平天国带来什么好处呢?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2万骨干死于内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一言不合就外出单干,率10万精兵说走就走。如此,太平天国精兵悍将耗尽,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翼王带走合朝文武精兵,国中无人,朝中无将”。镇守桐城期间,李秀成手头只有7000兵马,其中可战斗之兵约3000,都是石达开外出后留下的老弱。此时,八旗、绿营、湘军乘势反攻,从东西两线夹击太平天国,处境十分危急。如此,招兵买马就成为太平天国头等大事。那么,谁来招兵呢?又是去哪里招兵呢?招兵之任务,自然是部将李昭寿去干,对象就是捻军。李昭寿凭借自己与捻军之关系,将张乐行、龚得树等拉入伙。李秀成《自述书》言:“招张乐行、龚得树这般人马,声称百万之众,是以天王降诏来寻,加封我做地官副丞相。”可以这么说,李昭寿拉来捻军,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天京事变之颓势,太平天国军力有所复苏。

03、李昭寿叛变投敌,李秀成心怀“感恩”,还想继续拉来他李昭寿拉来捻军,但没得到赏赐,职务只是七十二检点,中级军官而已。由于军纪败坏,经常扰民,李昭寿名声非常差,与陈玉成关系非常糟糕。攻打河南固始县时,李昭寿公然劫掠驻军附近居民,陈玉成大为恼火,准备杀了他,后李秀成求情,躲过一劫。1859年7月,由于作恶太多,名声太差,太平天国将士对李昭寿非常不满。此时,清朝钦差大臣胜保伸出橄榄枝,李昭寿便率4万兵马,献出滁州、来安、天长等3城,投降了清朝。接着,李昭寿“诱降”李秀成,建议他投奔清朝,可保高官厚禄。此举,无异于给李秀成捅刀子,洪秀全对其大为不满。当然,李秀成也得到了“好处”。如其《自述书》所言:天王害怕我投降,于是加封忠王,寓意“万古忠义”。之前,李昭寿投奔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到地官副丞相一职,如今则册封忠王。此外,李昭寿反复无常,名声败坏,投降清朝后未必就不能再次投奔太平天国,李秀成想继续拉拢他:留下一线,日后好见面。

04、实力不允许,李秀成手头没兵,还不如做个“好人”俗话说:“留下一线,日后好见面”,李昭寿反复无常,未必效忠清朝,李秀成将其家属送出京城,也是一种笼络手段。事实证明,李昭寿投降清朝后,继续无恶不作,霸占两淮盐场不说,还公开与清朝驻军冲突,让清朝大为头疼。可以说,李昭寿反复无常之性格,是李秀成送还其家属之重要原因。那么,如果李秀成一定要追究责任,可否行得通呢?答案是否定,因为李秀成手头没啥兵马,实力不允许,无可奈何。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李昭寿投降叛变,江北基地丢失,李秀成自己无法收复失地,还得借助陈玉成力量,“那时英王名显,我名未成,事事为之算计。”那么,李秀成何时才具备雄厚实力呢?答案是,1861年西征武昌:沿途招收天地会起义军、收纳途离石达开北上军团,聚集兵马30余万。接着东征苏常,夺取财税重地,编练军队,成为最大实力派。李秀成实力不允许,还不如做个“好人”,未日后拉拢李昭寿做铺垫。

综上所述,部将李昭寿投降,献出滁州、来安、天长3城,丢光了李秀成在江北之基地,天京局势恶化。此时,李秀成兵力有限,无法追究责任,而李昭寿反复无常之性格,也不会死心塌地效忠清朝。如此,李秀成将李昭寿家属送还:留下一线,日后好见面,为再次拉拢李昭寿做准备。当然,李昭寿没有再次投奔太平天国,但死性不改,无恶不作,横行乡里,闹得民怨沸腾。1881年,李昭寿公然在大街上殴打贡生吴廷鉴,将其打个半死。慈禧大为恼火,于是下令安徽巡抚裕禄捉拿,将其斩首,以平民愤。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自述》

更多文章

  • 天京事变李秀成自述:说好只杀3人,结果杀2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事变,韦昌辉,杨秀清,洪秀全,石亚达,天京事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时期,前期的发展是不错的,但是到了后期,清朝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晚清时期,出现了太平天国,正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差一点让清朝走向灭亡,假如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恐怕清朝就走向灭亡了。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灭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湘军的战斗力肯定是毋庸置疑

  • 为何李秀成供词直到1963年才敢公开?他在隐瞒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彭玉麟,太平天国

    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1833年考中进士来到翰林院学习,中国翻译深情简洁,曾国藩从不因为自己是朝廷官员而骄傲,他爱工作、爱百姓,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63年,他在台湾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唐继尧,袁世凯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规模,甚至可以称为两千年之最。在太平泰国的冲击之下,清政府再也无法让自己恢复到太平天国之前,从此以后走向败落的道路。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反抗精神却一直为人称赞,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中出现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便是其中之一。天京事变,

  • 网开一面、免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是慈禧还是曾国藩的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清廷,诗人,李秀成,曾国藩,科学家,太平天国,慈禧太后,军事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曾国藩心里

  • 1962年曾国藩后人发声,澄清李秀成被俘真相,洗清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可谓是经天纬地之才,尤其是在军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基础,打得湘军望风披靡,一度让曾国藩寝食难安。可惜的是洪秀全气数已尽,不听李秀成的正确意见,导致天京城被攻破,即使李秀成使出全身解数也无力回天。虽然李秀成一世英名,可是在战败被俘之后,写过"自供书",引起了很多人的质

  • 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其功过是非却令人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陈玉成

    李秀成(1823——1864),亦名李寿成 。原名李以文 。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家境贫寒,约在道光28、9年(1848——1849)间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初,金田起义爆发。李秀成于当年9月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北上,先后参加过桂林、全州、衡州、长沙、武昌之役,在战火硝烟中得到锻炼,逐渐显

  • 清军围攻天京,洪秀全因何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之建议而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湘淮军连陷安庆、苏州、金坛、常州、丹阳、句容等太平军军事重镇后,开始围攻天京城同治元年(1862),因镇压太平天国而渐获清廷赏识重用的曾国藩亲自指挥、部署湘、淮军向日趋弱小的太平军发动全面进攻。曾国藩的战略部署是:由李鸿章率其麾下之淮军前去上海;左宗棠率楚军(湘军支系)从江西进击浙江;他自己则以安庆

  • 天京保卫战,曾国荃如何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清军,水师,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天京保卫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战役背景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

  • 清朝最大骗局,曾国藩并没处死李秀成,洪秀全儿子84岁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踏清风x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荃,陈玉成,清朝,艺术家,科学家,书法家

    1864年6月,湘军攻占天京,李秀成被俘后在牢中写出数十万字的自述,追溯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8月7日被曾国藩残害,年仅四十一岁。客观事实并不是这样,它是清代的大骗术,李秀成不仅没被处决,还被曾国藩秘密释放出来回家。于当年八月被清军名将曾国荃处决。他一生骁勇善战,爱民如子。他与陈玉